導語:
鷹視:目光銳利,一擊而中。是說一個人目光銳利,像鷹一樣緊盯獵物;狼顧:貪婪多疑,四顧而噬。人可以模仿狼回頭的姿勢,身子不動頭部轉動180°。說的是兩種面相,但是我寧願把這成語理解為形容一個人的性格。這種人本身能力極高,生性多疑、城府極深、野心勃勃、擇人而噬,是個不甘人下,不講情義之人。
這種狼子野心、不甘人下不的人應該有很多,歷史上名人著名的有司馬懿、司馬師、袁世凱等。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
這正是「鷹視狼顧」此成語的出處,羅貫中在《三國 演義》中描述,曹操臨死前對曹丕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曹丕聽進去了,終其一生沒給司馬懿兵權,司馬懿在其任內是老實的。但司馬懿的命太長,終成國家大禍。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無獨有偶,司馬懿的次子司馬昭據說也是鷹視狼顧之相,一家出兩個此種人物,坐實了司馬家的江山。據說年老的司馬懿發現司馬昭有此異相,心中十分害怕。

袁世凱鷹視狼顧,久蓄逆謀,故景月汀謂其為仲達第二。
這是溥偉在《讓國御前會議日記》中說的話,有意思的是他說是景月汀說的。
袁世凱的是非功過我們不去評說,但他當了83天的皇帝這是人盡皆知的。他已經是國家臨時大總統了,非要去恢復帝制,最終自己得了個人死政滅的下場。

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內記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仔細讀讀,是不是也是「鷹視狼顧」?
奇人有異相。就是沒有,也有人會看出有來。大家對其有好感時是「鴟視虎顧「,對其厭惡時是「鷹視狼顧」。
鴟視狼顧,呼吸吐納
《淮南子·精神訓》:「真人之所遊,若吹呴呼吸,吐故納新,鳧浴猿躩,熊經鳥伸,鴟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這是一種引導術,教人健身的。「鴟視虎顧」和「鷹視狼顧」形態上差別不大。
還有,還有......
唉,不聊了,越聊越遠。
【溫馨提示:長相思,淡忘憶,相見不如懷念。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胡說容易,碼字太難;既然有緣與您於此相遇,期待文筆相談。如您認可「淡忘憶」,請關注讚賞分享,指正雅評留言,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