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國產動畫《魔道祖師》正片被下架,播放平臺只能看到一些關於《魔道祖師》的短片,《魔道祖師》也發微博證實了這部動畫的確是被下架了。
《魔道祖師》根據墨香銅臭的同名小說改編,其小說在晉江文學城的網站全站總分榜排名第一,全文點擊破10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56億。得益於原著的火爆,《魔道祖師》動畫版在未播出前就收穫了無數粉絲的關注,而在動畫版播出後也取得不錯成績,下架前累計播放量16.9億,豆瓣評分也高達8.9分。對於下架原因官方並未說明,很多網友認為下架原因是因為題材。
眾所周知,《魔道祖師》原作小說的題材為耽美文,今年暑期大熱網劇《鎮魂》的原作小說類型也為耽美文,雖然改編之後沒有耽美內容,變成了一部「兄弟情」網劇,但8月2日還是被下架整改。因此網友猜測《魔道祖師》被下架有可能就是因為題材的關係。
這種「男男CP」近年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但是國家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耽美類型作品頻頻下架。耽美類型IP改編在我國是一片藍海,資本不斷注入IP改編行列,比如《魔道祖師》的IP開發就有漫畫、動畫、電視劇全方位改編。
在巨大的市場下,耽美IP想成功出圈並不容易,耽美IP影視化不僅要避免政策紅線,如何討好原著粉,留住觀眾也十分重要。
男男CP盛行政策紅線很難避免
「兄長,我想帶一人回雲深不知處.......帶回去, 藏起來。」這是在《魔道祖師》中盛傳的一句話,雖然耽美小說在改編影視化的時候已經拋去耽美內容,但是在宅腐文化的影響下,大多數粉絲的關注點還是在耽美內容上,不論劇中如何隱晦的表達兩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只要有一些細微跡象,就能被粉絲們冠以CP情話。
眾所周知,耽美文學一直遊走於政策邊緣。2016年耽美劇《上癮》爆紅,當年1月29日上線,2月9日就進入網絡劇日播榜前十,在耽美成功出圈後,耽美題材便被明令禁止,廣電頒出《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規定電視內容不得出現同性戀、婚外情、未成年早戀等。《上癮》已播劇集全網下架,主演黃景瑜和許魏洲甚至一度慘遭「封殺」。
但是由於耽美的題材較為新穎,也有著不俗的關注度,所以很多影視作品還是會擦著政策紅線,「賣腐」現象也日漸盛行,有意無意製造「男男CP」吸引關注,放大的賣點。比如《古劍奇譚》中李易峰、
陳偉霆的「霆峰CP」;《盜墓筆記》裡張起靈、吳邪的「瓶邪CP」;《琅琊榜》靖王王凱和梅長蘇胡歌是CP等等。而這個暑假爆火的兩位演員朱一龍和白宇也是因為兩人在《鎮魂》裡面扮演的沈巍和趙雲瀾組成的「巍瀾CP」,從而收割流量,並使觀眾形成了獨特的耽美受眾群體「鎮魂女孩」。
此次下架的《魔道祖師》中的「忘羨CP」在晉江稱得上無人不知,如今,這部小說在改編成動畫時被加注的標籤是:古風、玄幻、懸疑。雖然《魔道祖師》已經盡最大努力去除耽美內容,但在網劇市場政策日益趨嚴和監管部門的強勢把控下,耽美劇的改編難度還是巨大的。
總局網絡管理司的羅建輝就曾在今年初針對網劇的種種不規範現象發表了新的講話,認為目前網劇存在著大量背離主流價值觀的現象。「對於同性戀題材,去年我們發現存在這些問題的網絡劇、網絡電影我們都做了下線處理。這種題材不是說一點不能碰,關鍵要看你的主旨,你是在宣傳美化它,還是因為故事情節需要設置,這是有明顯的區分。」
廣電總局對於宣揚封建迷信、「不健康」戀愛觀、淫穢色情、血腥暴力等題材的網劇作品一律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淨化網絡文化環境決不手軟。不論此次《魔道祖師》為何下架,都給網劇製作者敲響了警鐘,雖然網絡作品會比電視劇的限制要少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監管部門的規範力度在不斷加強。
耽美IP改編加速粉絲購買力強大
耽美類IP劇開發一直在打擦邊球,頂著政策的壓力,冒著被下架的風險,也要製作,因為耽美的背後是一片尚未完全開發的廣闊市場,吸引著資本的不斷注入。
20世紀90年代,日本耽美漫畫傳入中國內陸,「腐女」群體逐漸興起擴大,耽美文化逐漸流行,耽美從主流文化的角度來看是屬於小眾文化的一類,但其實它有很龐大的粉絲隊伍。腐女群體覆蓋廣泛,微博、晉江、B站、貼吧等等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百度貼吧中腐女吧和耽美吧的關注分別是411萬和244萬。
腐女群體不僅人數龐大,而且具有較強的消費水平,有網友曾在腐女吧發起調查,發現腐女中本科及大專以上文憑的達77.4%,並且大城市分布較多,家庭經濟條件也較好,她們有充分的經濟基礎滿足她們接觸腐女文化,有了消費主體就有了市場。
2015年8月,《逆襲之愛上情敵》舉辦首映禮見面會,380元和520元的門票3秒鐘內被搶購一空;2016年投資160萬的網大《不可抗力愛上你》在3個月內盈利800萬,其在上海及廣州見面會的門票一秒內售罄;今年6月,朱一龍粉絲在owhat為他集資應援,僅一個小時內金額就突破了58萬。
資本看到了耽美受眾的強大購買力,紛紛搶佔耽美IP改編先機。而且在當今大IP遇冷的情況下,耽美題材的作品相對較為新穎,比如《鎮魂》《魔道祖師》等耽美IP改編劇的成功,向市場證明了耽美影視化已具備強大的號召力,所以耽美IP開發無疑是一個富礦。
而且耽美市場的受眾基本為青少年,2015年有一組數據顯示,通過對1030名耽美小說的讀者進行調查發現,22歲以下的讀者佔78.43%,18歲以下的讀者佔24.5%。這表明耽美的受眾大多在18歲-22歲之間,她們是社交媒體中爭搶話語權的主力軍,更是網絡劇爭相搶奪的受眾,耽美抓住了青少年就意味著抓住了市場。
但是當耽美文化越來越泛濫的情況下,如何避免政策紅線,在眾多IP改編下突圍也尤為重要。
耽美沒有成熟的市場體制成功出圈還要很遠
日本的耽美市場發展較早,在漫畫、動畫、遊戲領域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細分市場,在我國耽美文化並沒有成熟的市場體制,是一片藍海,雖然各方資本都想在耽美IP開發中取得先機,但是要把這個燙手的山芋開發好並不容易。耽美作品要想IP化,政策監管是首先需要跨過的問題。近年來國家淨網的行動中,很多發布耽美作品的網站被查封,影視作品更是頻頻下架整改。
因此,耽美相關的內容目前仍然處於政策敏感區,與普通IP相比,耽美題材想要影視化的確困難重重。所以耽美IP翻拍為影視作品時,為了避免觸碰廣電紅線順利過審,各家製作公司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去耽美化」的翻拍道路。大部分耽美劇都選擇將故事發生在玄幻、架空的時空裡,比如《太子妃升職記》通過穿越做嫁衣巧妙避開耽美內容,電視劇中雙男主模式也日漸盛行,比如《魔道祖師》《鎮魂》使耽美劇情變成「社會主義兄弟情」。
可是對於雙男主模式的影視作品而言,雖然保證了劇集的順利上線,但是對原著粉絲而言,寧可不要戀情,也不能強拆CP。但耽美IP的影視劇改編過程中普遍將原著的感情線去掉,這也意味著要面臨大量原著粉的討伐。比如《魔道祖師》的電視劇版《陳情令》,就因拍攝時疑似加入女主線遭到了廣大原著粉的強烈抵制,殺青後更是被爆配角「溫情」一角被強行加戲,原著粉在網上發起了抵制活動。
在市場的刺激下,很多耽美網絡劇更是為了迎合受眾,只是用力「賣腐」來吸引注意力,甚至連劇集本身的質量也不放在眼裡,耽美劇的噱頭已遠遠大於其內容實質,但對於影視作品而言,要想贏得市場和流量,離不開縝密的劇本和精良的製作,話題僅僅只是輔助。
對於耽美IP影視創作來說,在規避政策風險的同時,除了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還要思考在監管之下如何儘量保留原著的精髓。只有這樣才能留住原著粉,還能讓主流市場認識和接受是耽美IP ,但是基腐文化的邊界很難界定,一不留神就會引火燒身,耽美IP仍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本文首發微信號: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鏡像娛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