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從此間進行的蘿北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時期,蘿北縣上下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用智慧與汗水開創了一個綜合實力提升最快、質量效益優化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圓滿完成了「十三五」主要目標任務。
蘿北縣人民政府縣長孫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過去的五年,蘿北縣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一心一意抓經濟、穩增長,是蘿北破浪前行、成就輝煌的五年。五年來,蘿北縣的經濟總量、發展質量同步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提級進位,挺進了全省十強。到2020年末,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2.6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4.3%;規上工業增加值達9.85億元,是「十二五」期末的3倍多,年均增長26.3%;財政收入達8.49億元,連續兩年突破億元整數關口,年均增長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9.4億元,年均增長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8億元,年均增長9.3%;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470元、22047元,年均增長6.5%、8.3%。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喜人,尤其是2020年克服疫情影響逆勢上揚,極大地提振了士氣,堅定了發展信心,更為今後健康快速發展積攢了後勁。
孫坤說,過去的五年,蘿北縣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第一引擎」,一門心思抓投資、增動力,是蘿北蓄勢突破、加速崛起的五年。五年來,蘿北縣全面實施「12612」工程,產業質量、項目數量不斷攀升,五大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夯基提質。中國五礦、中國華能、東方希望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深植蘿北,在項目建設史冊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累計實施重點項目221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6.76億元,向上爭取到位資金57.6億元。
百億級石墨新材料產業集群逐漸壯大。「十三五」期間,蘿北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強力推進產業升級,落地建縣以來投資規模最大、帶動能力最強、發展前景最好的中國五礦石墨產業項目,全面掀起百億級石墨新材料產業「集約化、集團化、集群化」發展熱潮。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個,開採礦石1631萬噸,佔全國開採總量的1/3,實現產值76.6億元、增加值21億元、稅金8.5億元,形成年採礦600萬噸、選礦50萬噸、深加工15萬噸的產業規模,蘿北經濟開發區成功晉升省級園區,蘿北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獲評為我省唯一的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成功摘得全國礦產資源管理領域「金字招牌」。
百億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茁壯成長。「十三五」期間,蘿北縣大力培育新興動能,不斷優化產業格局,200MW風電項目即將併網發電,60MW風電項目完成核准,30萬噸燃料乙醇、秸稈生物制油、石墨儲能電站等項目有序推進,縣域農林特色產品線上銷售火爆,電商交易額達3.3億元,風電、光伏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書寫了產業發展新軌跡,挺起了經濟發展新脊梁。
生態農業提質增效。「十三五」期間,蘿北縣紮實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一產業總產值達95億元,年均增長5.1%。累計投入8.88億元,實施農田水利工程項目52個,建成高標準農田45.71萬畝,糧食總產達37.4億斤。東方希望百萬頭生豬養殖加工項目一期建成投產、二期即將竣工入欄,全縣畜禽出欄4571萬頭(只、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52%,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全覆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9%以上,高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農業合作社達393家,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化肥、農藥、除草劑施用量連續五年負增長,全縣「二品一標」農產品達24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99%,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成為現代農業主旋律。
文化旅遊亮點紛呈。「十三五」期間,我縣以靈動的佳山秀水、深厚的歷史人文做「底牌」,吸引八方遊客徜徉奇峰麗水,縱情百裡畫廊。累計投入9.5億元,升級改造名山、太平溝旅遊風景區,開發名山地熱資源和醫養康綜合體,打造「醉美龍江G331邊防路」中俄邊境自駕遊最美風景線,推出紅色抗聯遊、鄉村民俗遊、界江水上遊、對俄邊境遊等特色旅遊線路,成功舉辦開江節、戲水節、皮划艇大賽等節會賽事77次,累計接待遊客280.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83億元,蘿北的旅遊環境、旅遊形象、旅遊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商貿物流迅猛發展。「十三五」期間,我縣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累計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8.88億美元、進出口貨物總量69.5萬噸,分別是「十二五」期間的1.6倍、4.8倍。引進五礦蘿北國際貿易公司等外貿企業43戶,新增黑農瑞選、龍林等限上商貿企業7戶。投入13.3億元,新建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龍翔國際物流園區、北躍現代糧食物流園區,升級改造國省幹線公路153.5公裡,形成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產業的發展格局。
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蘿北縣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在全省率先實現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城鄉統一,連續五年上調企業養老金、機關事業養老金和低保、特困供養標準,三次上調城鄉居民養老金,較「十二五」期末,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長26.7%、16.8%、118%,人均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標準分別增長24%、100%,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增長21%、101%,農村集中、分散特困供養標準分別增長186%、189%。爭取省醫療救助基金5298萬元,發放各類退役軍人補助金、撫恤金2528萬元,受益群眾近10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4635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8.1萬人次。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十三五」期間,蘿北縣聽民聲、紓民意、解民憂,以「奮進之筆」回答人民關切。累計投入3.12億元,新建、改擴建蘿北高中、鶴北高中、通河小區幼兒園等校舍13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分通過國家驗收。累計投入6539萬元,新建、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面推行「先看病後付費」「看病不求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連續四年全省第一,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累計投入3490萬元,建設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託養中心,基本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累計投入近2億元,新建全民健身中心、圖書館(美術館)、文化藝術中心等文體活動場所34處,實施體育健身工程69項,蘿北籍高山滑雪運動員屢創佳績,在國家及省級賽事中斬獲36枚金牌。全縣食品藥品安全總體形勢穩定向好,有效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城鄉面貌變化深刻。「十三五」期間,蘿北縣大手筆謀劃、大投入建設、大力度整合,城鄉建設日新月異,鄉村面貌萬象更新。累計投入6.47億元,新建、改造吉祥街、鳳翔大街、景觀路、新光路、紅光路等8條城市幹道,建設縣城和近郊水生態公園2處,打造國防、體育、法治等主題公園4處。累計投入13.5億元,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8個,建成房產小區、通河小區、鶴祥小區3個精品回遷小區,新建廉租房315套,改造老舊小區1個。城網數位化實現全覆蓋,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插上「智慧翅膀」。栽植花卉140餘萬株、樹木80餘萬株,村屯綠化6648畝。升級改造農村公路133.4公裡,榮獲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示範縣榮譽稱號。
孫坤說,過去的五年,蘿北堅持把聚力攻堅作為「第一要責」,一以貫之抓落實、保底線,是蘿北負重拼搏、加壓奮進的五年。五年來,我們的底線思維、風險意識持續增強,盡銳出擊三大攻堅,鐫刻了雄闊篇章。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十三五」期間,蘿北縣緊盯「三落實」、嚴把「三精準」、強化「三保障」,全力衝刺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累計投入1.68億元,出臺教育、健康、就業等10方面、48項扶貧措施,實施教育幫扶809人次、醫療幫扶1.7萬人次、危房改造818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11批次,發展產業扶貧項目14個,產業幫扶實現100%全覆蓋,全縣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26戶、98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一年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蘿北脫貧攻堅一路滾石上山、爬坡過坎,在小康路上留下清晰的足跡。
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十三五」期間,蘿北縣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全面壓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綠盾」「綠衛」專項行動,嚴控秸稈露天焚燒,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0%以上,「藍天碧水淨土」繪出發展靚麗底色。累計投入5億元,實施蜂蜜河水環境改善和黎明水庫水環境治理項目,建成第二水廠、鳳翔鎮和鶴北林業局汙水處理廠,有效控制汙染排放。回收再利用農藥包裝廢棄物244噸,秸稈綜合利用率、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91%、8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6.9%,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100%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下大力氣擦亮蘿北生態名片,退耕還林還溼還草1763.18公頃,太平溝自然保護區成為東北虎傲視群山、覓食休閒的棲息地,嘟嚕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成為鳶飛雀躍、燕語鶯啼的鳥類天堂。
風險化解能力增強。「十三五」期間,蘿北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把防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尾礦庫和森林防火監測系統、智慧公安檢查站,融合「雪亮工程」、AR全景雲眼視頻監控工程,形成「一屏觀天下、一網知全城」的社會治理模式,蘿北縣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鎮北派出所被評為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圓滿完成「七五」普法終期總結驗收工作。累計舉辦大型應急救援、邊境聯防聯控應急演練20餘次,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團夥各1個,破獲重大傳銷案件1起,化解信訪積案135起,偵破公安積案137起。五年來,無重大涉外事件、涉槍涉爆案件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孫坤說,過去的五年,我們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第一動力」,一往無前抓機遇、釋紅利,是蘿北革故鼎新、開拓進取的五年。五年來,我們的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日益增強,蹄疾步穩深化改革,邁出了重大步伐。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累計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1768萬元,落實減稅降費、穩企穩崗補助資金1539萬元,助力企業「輕裝快跑」。持續深化「放管服」、不動產登記、農村集體產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改革,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交流。全力做好森工和農墾系統改革,成立鶴林、名江等6個社區管委會籌備組和便民服務中心,行政體制實現歷史性重構。(陸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