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與別人交往,交往的對象身上必然有他需要的東西,比如我們跟著老師學習,是老師掌握了我們沒有的知識和技能,他身上有我們想要的知識價值;我們追星,是因為明星滿足了我們的審美價值,還能為我們帶來榜樣的價值;我們喜歡一個人,是對方身上有我們喜歡的東西,你跟對方在一起是愉悅的、或是對方能激發你的某種力量的,同樣,你身上肯定也有對方喜歡和欣賞的東西,單方面的喜歡也不符合價值互換的原則,也不可能建立長期的友誼;
我們喜歡上一個異性並想跟TA發展為男女朋友關係,甚至還想跟TA白頭偕老,是因為TA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愛的愉悅;我們全身心地愛我們的孩子是因為孩子滿足了我們愛的價值,當我們在陪伴孩子、看著他一天天成長起來時,精神上的愉悅與成就感是任何物質上的價值都無法交換的。
把人際關係的本質看成只是利用與被利用,有失偏頗。
在人際關係中,人首先是主體,當然也有作為客體的使用價值,比如我們每天在創造知識、創造財富,為社會和大自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但這並非利用,而是我們與社會和大自然的價值交換,社會和大自然養育了我們,我們反過來也為社會和大自然創造財富。
做一個大方的人。做人不能夠斤斤計較,這樣會讓周圍人感覺你是個小肚雞腸的人,慢慢就會失去很多朋友,不會有人來麻煩你幫忙,但是,你想找別人幫忙的氣候會發現沒人願意幫你。所以對待周圍人要大方一點,吃點小虧也沒什麼,吃虧是福,未來可能收穫更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其實也就包括著要懂得照顧別人的心情,你自己討厭的,就更不要去讓別人困擾。當你發現有某些話題會對一個人產生影響時,你也可以合時宜的轉開這個話題,不讓當事人尷尬與煩惱。人家也會記得你的解圍。
這點也是比較重要,那就是一定得講誠信。這是自然界發展以來亙古不變的道理,只有講誠信的人才能被他人所信任,才能讓大家無所顧慮的去幫助他。像馬雲,劉強東,馬化騰這些大佬們也經常講誠信的重要性。
想要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懂得付出。而這個付出,是大多人所做不到的,因為這個付出,很多時候都是白付出,並不是每次付出都有收穫,但是,你的每次付出都有可能是個收穫。但是,能堅持的人不多。你向別人付出真心,才更有可能收穫別人的真心。
人際關係不好,說白了,別人從你身上感覺不到你能帶給他價值,你們的想法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原因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兩點:
1你沒有價值
2.你們三觀不同
話糙理不糙,真的是這樣。我們說馬雲,馬雲的社會價值很大,很多人喜歡他,但是馬化騰和劉強東就不一定喜歡他,為什麼,因為你的價值和我是相反的。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你為什麼也會不喜歡某些人呢?他太自私,太懶了,不夠真誠,甚至成績比我好,長得比我帥等等,都可以成為冠冕堂皇的藉口。為啥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呢,差別就體現在這,雖然不絕對,但也有它的道理。
知道了原因,就剩找到辦法了。其實到這就簡單了,辦法無非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多多糾正自己的三觀。當你自己的價值度提升了,三觀正確了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使有人跟你合不來,你也不會感到困惑,因為那是別人的原因。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要困難得多。提升自己是真的很艱難的一個過程,不光是在外,更重要的是氣質的升華。不過這裡有一條捷徑,那就是多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真的會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