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古以來的滇中名郡,玉溪市澂江縣近期因參加「雲南首屆最具影響力煙區」評選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在這樣一個歷史名郡、烤菸名縣,其脫貧攻堅工作又是如何開展的呢?近日,筆者走進澂江縣海口鎮松元村探訪當地脫貧攻堅工作。
松元村委會是澂江縣7個貧困村之一,也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距離澂江縣城27公裡,山高路遠,是一個典型的因交通不便、資源性缺水而貧困的村莊。
一進村莊,筆者便來到村委會書記卑映雄的家中了解情況。時值烤菸成熟烘烤之際,他將家中客廳收拾出來堆放初烤菸葉,妻子正在忙碌地對烤後菸葉進行初分。
「卑書記,您能和我說說村裡的脫貧攻堅工作嗎?」筆者直奔主題問道。
「主要還是通過種烤菸脫貧的。」卑映雄脫口而出。
據悉,松元村種植烤菸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以前因種植技術差、生產用水缺乏等原因,家家都存在種煙難的問題。近年來在政府及菸草公司的幫扶下,松元村以天然生態環境資源為依託,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技術指導,引導烤菸、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種植等,實現村民致富增收。
穩基礎——改善菸葉基礎設施條件
穩定配套煙區基礎設施投入是保障菸葉生產的必要條件。近年來,澄江菸草持續加大菸葉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資金投入力度,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煙田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基礎,改善菸葉生產條件,提高菸葉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以松元村為例,為解決村中生產用水難題,菸草部門累計修建了小水窖3900口、水池142個、管網4個,總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幫助農戶解決山區缺水問題。據統計,全村單通過菸葉基礎設施建設,就實現菸農群眾增收4萬餘元。
「以前我們種煙,遇到乾旱天氣,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煙苗死亡。」說起曾經的艱苦,卑映雄印象深刻。「今年是大旱之年,菸草公司及政府投入抗旱資金,我們從撫仙湖提灌抽水上來,通過各管網、水池等抗旱保苗,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與此同時,在菸草部門修建機耕路的基礎上,政府部門也積極加強煙區公路建設。眺望遠方,一條從海口鎮通往松元村的盤山公路像一條銀色綢緞纏繞著山體,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更使得村中田間產出能及時運送,產生效益,提高村民收入。
強保障——提升種植技術指導服務
楊進輝是松元村的一位老菸農,之前每年種煙1至2畝,家庭一度貧困,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以前我們動員他多種點菸,可他不願意。」卑映雄嘆口氣說道。
「為什麼啊?多種幾畝煙可以早日實現脫貧,他怎麼不願意呢?」我們好奇地問。
「以前思想懶惰,再加上種煙技術跟不上,產量上不去,自然不願意多種。」卑映雄解釋道。「沒產量要想辦法啊!好在現在大家都願意多種了,不但願意多種,還搶著種呢。」話鋒一轉,他說起了這幾年村裡種煙的改變。近年來,澄江菸草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力度,通過強化菸葉生產各環節技術培訓、劃分責任田包幹到技術員、田間菸葉全程跟蹤技術指導等措施,有效提高烤菸產量,畝產值也穩定在4000元以上。在松元村,菸草公司聘請當地有技術的菸農,劃分責任田,並將菸草技術員的姓名、電話等信息插在田間地頭,菸農只要遇上種植難題,一個電話就能解決。而菸農楊進輝也於2015年開始種植5畝以上的烤菸,2017年就實現了脫貧。
「今年,他還主動找到我,說要再種2畝烤菸呢!」卑映雄笑著說。
「今年烤菸種植已經過了,明年可能會讓他再多種點。」見我們疑惑,卑映雄接著說:「現在我們村沒種煙的都想種煙,今年我們全村幹部讓出42畝烤菸種植合同計劃給貧困戶,我自己也讓出了7.7畝。我自己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好不叫好,只有全村菸農的日子好過了,那才是真的好。」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截至目前,松元村種植烤菸的66戶貧困菸農,因種植烤菸已全部實現了脫貧。
拓新路——開展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在政府和菸草部門的幫扶指導下,松元村菸農在烤菸種植結束後種植蠶豆、豌豆等蔬菜,並通過菸草部門與政府提前聯繫到銷售渠道,實現增收。
「現在靠種植烤菸就能實現脫貧,再加上煙後種植蔬菜,村民的腰包是越來越鼓了。」卑映雄高興地說。
「但我們並沒有僅僅滿足於此。」卑映雄總是能給出出乎意料的答案:「我們在整個村子還規劃種植了晚熟桔子700多畝,明年開春就能成熟了,正好滿足春節旺盛的市場需求。」
「鄉村振興必須要有產業支撐,保持烤菸產業提質增效、穩定發展是最基本的保障。」這是卑映雄一直掛在嘴邊的話語。談到對村子的下步規劃,卑映雄顯得興致勃勃。他希望能將彝族文化融入第三產業,計劃依託石門這個省級傳統民族村落,將現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老房子收歸村集體,通過彝族火把節、太平花燈、彝族刺繡、彝族山歌等傳統民俗,引投資、找項目,將松元這個民族風情濃鬱、生態條件優美的彝族村落推向全縣,乃至全省。
揮手道別時,卑映雄熱情地歡迎我們再到松元來,而筆者望著這個青山如黛、炊煙嫋嫋的村莊,仿佛看到了幾年後遊客紛至沓來,都來感受著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還有這裡說不完、道不盡的新奇故事。
本報通訊員 方亞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