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是伴隨一生的風水
古人云:「遺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
名字時時刻刻都被使用,與命主的貼合度極高。名字以其形、其音、其義散發能量影響人的運勢。無形當中,賦予命主不同的的氣場能量。
這種能量,會影響你的心情,感覺,氣場,運氣,影響著周邊的人、事、物。是一種會時刻影響,一生伴隨命主的「風水」。
人出生之後,先天之命和八字是無法更改的,命已定。唯一可以更改的就是名字了。
所以,不要小看名字的能量風水,我們要認真為自己,為親人,為孩子取一個好的名字,以求我們和親人都能平安幸福。
起名趣史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起名字,也很會起名字,從「三皇五帝」到「瓊瑤式」或「王者榮耀」,一路走來積累了不少取名的學問和講究,都值得我們後人借鑑。
我們先來理一理古人在取名上都開過什麼樣的「腦洞」,踩過什麼「坑」?
上古時代:想叫啥就叫啥;如盤古和伏羲:一個是生殖,一個是半人半狗。
後來有了堯舜禹:
「堯」,甲骨文表示:一個人被埋土裡了;
「舜」,甲骨文:有人把一個埋進土裡的人往上拉;
「禹」,甲骨文:土裡爬出了一條蟲;
春秋戰國:很多話可以說出口,卻沒有可以對應的文字,外加當時民族大融合,出現了很多如:公子小白,周公黑肩,姬黑臀,季公鳥,韓不信...這類不倫不類的名字。
後來,孔子:「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插個話:孔子自己名字也不怎麼樣...
孔子名丘,「生而首上於頂」(《史記·孔子世家》),腦門兒高得像山,所以叫孔(山)丘吧。
後來,西漢戴聖在《禮記》上說:「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
後來,人們在起名上玩起了更多的花樣:
「乳名」「閨名」「居士」「先生」「道人」「山人」「散人」之類的就陸續誕生了。
到了民國,有點名氣的仁人志士大多起名偏文氣,你看:南懷瑾、瞿秋白、徐悲鴻、費正清、沈鈞儒,蘇步青,林語堂、梁漱溟,陳寅恪、季羨林、程硯秋等等不勝枚舉。
當代,有講究的家庭起名一般尊崇:男《楚辭》,女《詩經》,文《論語》,武《周易》的習慣。既要有出處有典故,又要蘊含美好的期待和祝福。
起名的學問也跟著多了起來。
起名的講究
首先,名字要講究字形、字體。字形部首不吉利、筆畫過於繁雜、異體字、生僻字都要慎用...
還有名字和八字之間的禁忌:
寅月出生的人,忌帶申字部首的字;
午月出生的人,忌帶子字部首的字;
...而且,名字整體結構上也要注意美觀,易於書寫,結構不能過於單一,如:周國風(全部平頭字)、吳大安(全部底下分叉)就不是很好;
字形上也有講究,肥了瘦了(筆畫簡單還是複雜好?)都要考慮進去;
意思上,是強勢點好,還是含蓄些好?還得念起來好聽,讀起來順口...
總之,要想起個好名字,對於普通人,那可真是費勁。
周易起名
周易起名,是由中國古老哲學《易經》所發展出來的學問,姓名是一組符號,周易取名就是剖析組成這一名字的符號暗含的意義和吉兇的學問。
周易起名最早是服務於皇室,用於朝代名的制定,皇帝的帝號,年號,諡號的制定,皇太子的命名,是不傳於民間的密寶。
周易起名是人類幾千年來諸多學者、哲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非易學專家不能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