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女孩英文遊記現身 圖文並茂講泉州古城

2020-12-01 東南網

百年前泉州小孩吃米飯的場景

東南網5月1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林永清)一個英國傳教女孩,100多年前在日記中寫下:FO-KIEN、AMOY、CHIN-CHEW-FOO、Chio-sai、Siong-see……這些既不像英語,也不像是拼音的詞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閩南語翻譯成英文的地名。」昨天下午,石獅博物館館長李國宏,拿著一本全英文版本日記《THE CITY OF SPRINGS》(譯《泉州》或《泉城》或《泉水之城》)揭秘:福建,廈門、泉州府、石獅,祥芝……這本書是英國傳教女孩安妮·鄧肯1902年寫的泉州遊記。因有研究價值,石獅博物館從泉州一收藏愛好者中,將其徵集到館裡。

百年前英文遊記 再現古城風土人情

銅版紙書、線裝本、紅皮封面,昨天下午在石獅博物館見到的這本書,出版於1902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全書有一百來頁,圖文並茂,還配有漫畫插圖和手繪地圖。封面上手繪的黑色七層塔分外吸引人,畫的是哪裡,你知道嗎?

書裡還有很多珍貴的照片,可以看到當時開元寺的大雄寶殿,有威武矗立著的東西塔,有西街綿綿不絕的瓦房屋頂,有密集出海的帆船,還有當時的人們的生活近照。

「這是1899年英國女孩安妮·鄧肯,隨傳教士們到達泉州傳教寫的故事,裡面詳細地記錄了清末泉州的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現在來看也算是一本旅遊日記了。」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展示書中一張手繪的地圖,上面的地名全是英文字母,不像英語也不像是拼音,FO-KIEN、AMOY、CHIN-CHEW-FOO、Chio-sai、Siong-see……「這地圖是福建區域的地圖,其實就是把當時各地的地名用閩南語口譯成英文」。

東西塔下成片的瓦房

環城高牆設四門 南門進城需收稅

書的卷首語是愛丁堡的A.H.F.Barour寫的:「中國南部的泉州城,位於距廈門港不遠的內陸地區,與臺灣島的北部相對。它與愛丁堡差不多大小。如果中國人的精神活動可以被如此描述的話,它與愛丁堡一樣,也將自己奉獻給了學術事業。在這裡通過第二次考試的學生繼續前往北京開始他們的第三次考試。通過了第三次開始,他們就可以在政府中求得一職,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在孔廟中有一個大廳,掛著皇帝御賜予傑出的泉州人的匾額,這些匾額是這個城市的驕傲。」

卷首語還提及,文章中有關於城市基督教成長的故事,這充分說明了泉州當年多元文化融合的遺存。

根據部分已翻譯的章節提到,當時,安妮花4天從廈門乘船自安海上岸,坐轎從陸路到泉州城,「環城築高牆設東西南北四門,四門分別通東街、西街、南街、北街,街道狹窄」、「貨物從晉江經南門外進城需收稅,當時城門晚上九點關閉」。

百年前古城的社會生活場景

婦女兒童的照片 文史資料裡很少見

「這本書是對泉州清末時期的近距離接觸,對許多生活場景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而清末這段時間泉州的文史資料恰恰偏少,且大都是概括性的描述,對於生活細節描寫偏少,所以這本書對當時社會人文信息的了解很有幫助,不僅如此,它還從外國人的視角去觀察泉州的人文生活,角度上更接近底層,如照片中的婦女兒童,這些在我們的文史資料裡都很少見的。」

李國宏認為,書中還反映了當時泉州的社會結構、城市建設以及教育,「比如它講述了當時的科舉制度和社會制度,可以通過了解這些來了解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況。」

書中還引述了宋元時期歐洲人到泉州的事情,這說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最後,裡面照片都很珍貴,很值得去研究。如,書中照片帆船林立,雖然當時泉州已不如以往那麼繁華,但依然可以看出泉州海上力量強大。

李國宏說,在志願者們前期翻譯的基礎上,還將邀請廈門大學的專家對這本書進行審編。隨著這本書的解讀,更多讀者感興趣的內容,本報將逐一呈現。

你能用閩南語讀懂上面的地名嗎?

書的封面

相關報導>>>

百年老照片!英國女傳教士安妮眼中的清末泉州

百年前,一位英國女傳教士的遊記留下珍貴資料

西街東西塔

早報記者 許小程 (本版圖片均為翻拍)

「中國南部的泉州城…它與愛丁堡差不多大小……在孔廟中有一個大廳,掛著皇帝賜予傑出的泉州人的匾額,這些匾額是這個城市的驕傲。」這兩天,一本名為《春天之城》的書,走進了泉州人的視線裡。這本書出版於1902年的愛丁堡,是一位名為安妮·鄧肯的女傳教士,遊覽泉州後,回國寫下的遊記。書中大量珍貴的照片和記載,帶我們回味清末的「泉州味」。

「孔夫子的廟宇」—疑似被拆除的「魁星樓」

「閩南式」英語 記錄泉州地名

「早在幾年前,這本書就在泉州流傳,但沒有對它進行詳細的翻譯。」石獅市博物館李館長介紹,這段時間,石獅市博物館從藏書愛好者手中接過這本書,並著手對書籍進行翻譯和研究。

根據書中的描述,在1899年至1901年期間,安妮跟隨傳教士們乘船來到中國,到達泉州之前,她曾遊覽了香港和廈門等地。為了能順利遊覽泉州,安妮還做了「旅遊攻略」,書中引述了馬可波羅對泉州的記載,稱泉州乃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享譽海外。

安妮的足跡先後到達西街、晉江、石獅、惠安等地,感受泉州的自然風光、文化氣息以及城市建設。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她用快門記錄了當時的泉州,也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老泉州照片。書中對泉州的地名記載也頗具特色,裡面泉州地圖用英語密密麻麻地記錄泉州的各個地區,不過像「Chio-sai(石獅)、Siong-see(祥芝)、Eng-leng(永寧)」這些英文,只有懂得閩南語的人才能讀懂,安妮用直觀的英文翻譯了「閩南語版」的泉州地名。「我們還在對這些地名深入研究。」李館長說。

泉州港口帆船林立

百年老照片 一睹老泉州

「作為一名外國人,安妮第一次來到泉州,從她的角度記錄泉州,是了解泉州很重要的信息源。」李館長說,泉州清末至民國的文史資料並不豐富,更彰顯了這本書的研究價值。

書中的泉州水域,帆船林立、水上活動豐富,體現從古至今泉州強大的「海上力量」。書中的東西塔雙塔高聳挺拔、開元寺匾額的「桑蓮法界」四字清晰可見。還有一張疑似已被拆除的「魁星樓」照片堪稱珍貴。

作為一名女傳教士,安妮非常關心婦女和兒童。在書中,她關注泉州的女子教育問題、女子醫院、兒童收養以及基督教徒活動。「書中很多婦女兒童的清晰照片比較難得,這是那個年代中國的記錄者較少關注的角度。」李館長說。

書中還記載了泉州的社會結構、城市建設、科舉制度、文官制度等。在已經翻譯的卷首語,安妮這樣描述泉州的科舉:「在這裡,通過第二次考試的學生繼續前往北京開始他們的第三次考試,通過了第三次考試,他們就可以在政府中求得一職位,成為一個有功名的人。」

裹腳老奶奶和她的孫子

蟳埔女簪花圍

相關焦點

  • 泉州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原標題: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商區,而是藏在街頭巷尾的古剎寺廟和尋常人家裡。行走在泉州老城區的古街巷中,映入眼帘的是排門戶牗、燕尾翹脊、紅磚碧苔以及鬱鬱蔥蔥的古榕。一道道長街深巷處的老牆,圍出了空間的歸宿。
  • 刺桐古城,泉州三日遊全攻略
    漫遊在古城泉州,你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每一次在泉州的大街小巷裡總會給我驚喜,泉州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大家搜索福建只有廈門和武夷山,可否知道,在離廈門只有幾十分鐘的動車距離有一個千年古城叫泉州。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世界宗教博物館……能用來形容它的稱謂太多,「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 海絲起點古城泉州的農曆五月十三「關帝生」民間習俗
    泉州,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是一座有信仰、有內涵、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宋代大儒朱熹曾評價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唐代之時,泉州與廣州、明州、揚州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港口之一。宋元之時,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並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
  • 泉州各地推出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迎端午
    文化旅遊主題活動方面,昨日,一場主題為「粽享五月天、情燃五店市」的端午節系列活動在五店市上演,晉江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街區講解員等將作為「旅遊達人」,通過雲直播的方式為市民遊客展現不一樣的五店市;6月25日,泉州市古城辦、市文旅局將在古城,聯合舉辦「海絲·泉州、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6月24日起,德化九仙山將開展徒步登山節、漢服體驗、包粽子等活動。
  • 訪泉州通淮關帝廟
    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人文薈萃,有「海濱鄒魯」之稱,民間信仰文化豐富,被稱為「泉南佛國」。如果你從泉州的街頭走過,你會看到一座座莊嚴古樸的寺廟,開元寺、承天寺、天后宮、清真寺和關帝廟等等。雖歷經千百年的風雨,這些神廟依然矗立在泉州街頭,見證了泉州古城的歷史變遷,成為泉州人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名勝古蹟。
  • 泉州男子現身領走雙色球1303萬大獎:中獎全憑運氣 就像是做夢
    11月10日晚,中國福利彩票雙色球遊戲第2020112期開獎,泉州中出1注一等獎特別獎,這是今年大派獎以來福建首個一等獎特別獎!據悉,泉州這注大獎出自晉江市青陽街道青華南區412號的福彩35052236彩站,中獎彩票是一張7+2複式票,中得1注665萬元一等獎、1注11萬元二等獎和一些固定獎,由於單張彩票購票金額超過20元,還獲得了625萬元的派獎獎金,共計斬獲1303萬元。路過彩站時 方知中巨獎在此後的幾天裡,前來領獎的人絡繹不絕,卻遲遲未見1303萬元巨獎得主。
  • 泉州是富有的城市,就是這樣低調、內涵豐富的城市,您願意來嗎?
    泉州——福建最富有的城市,就是這樣低調、內涵豐富的城市,您願意來嗎?談到福建的城市,在外人的印象裡,泉州總是先被人提起。從前福建有著濃厚的福建文化,漳州古老而富有韻味,但後來卻出現了年輕一代的廈門。泉州就像福建的一個另類城市。確實有很多廟宇,禮節繁雜。
  • 泉州5歲女孩被陌生女子帶走,找回時頭髮被剪,衣服也被換了
    相關媒體報導,1月12日早上9點30分左右,在泉州豐澤東海街,一名5歲女孩被陌生女子帶走,之後被剪了頭髮、換了衣服後送了回去。從女孩的父親許先生那裡了解到,他們發現孩子不見後,趕緊找了幾個朋友幫他們四處尋找,第一時間報了警。
  • 泉州人口中的「阿北仔」
    泉州民營經濟發達,改革開放以來,從「三來一補」的小作坊起步,到成片大開發建設,泉州湧現出數以萬計的民營企業,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外來工在泉州安居樂業,特別是石獅、晉江等沿海地區,工廠較多
  •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遊玩美食攻略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遊玩美食攻略,中國四大古城是指安徽省、四川仙境古城、陝西平堯古城、雲南餘江古城,這四座古城都是濃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具有地域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代表乙方,具有鮮明的特色。
  • 泉州民間拜神明農曆日期一覽
    泉州民間有哪些神佛信仰 農曆敬附諸聖誕辰日期一覽今日泉州網2月15日訊 古城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佛、道、儒等宗教和民間信仰在此兼容並包,遍布城鄉的宮廟中出現各種神明同時奉祀的奇特現象。因為拜神明少不了廟宇和神龕,在泉州但凡有人祭拜的神明都會有一座寺廟或一間殿堂,比如泉州天后宮、關帝廟、鳳山寺,等等。
  • 泉州青少年演講口才培訓中心
    泉州哪裡可以培訓口才?泉州報名演講與口才培訓班多少錢?等等問題,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泉州青少年演講口才培訓中心」這一話題。 泉州演講口才培訓機構哪家好? 選擇口才培訓機構可以根據它們的口碑。
  • 古老的泉州珠繡技藝:「繡花功夫」綻放春華 微縮浮雕滿載鄉愁
    讀大一的女孩陳琳已經在這學習四年並能獨自創作,剛開始,她覺得比起繪畫,眼前這樣一盤盤五顏六色、直徑最小只有一毫米的小「米珠顏料」繡成的作品立體、逼真,讓她覺得牛逼無比,即使是用並無誇張色彩的黑色珠片,一針一線之間,白色針織衫立馬「變臉」珠片繡成的花朵,使得本是平面的織物呈現出立體浮雕般的視覺效果,在陽光的折射下,黑色珠片更散發出熠熠光芒,一下成為眾人矚目的亮點。
  • 「決勝脫貧·小康泉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吳芸)由泉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泉州晚報社、市作家協會和福建廣電網絡集團泉州分公司聯合舉辦,歷時半年多的「決勝脫貧·小康泉州」徵文大賽日前揭曉,19篇作品從103篇符合徵文要求的來稿中脫穎而出,其中一、二、三等獎獲獎作者分別獲頒獎金3000元、2000元、1000元。
  • 俗話說生在蘇杭,死在泉州,原來舊時泉州的喪葬風俗是這麼講究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泉州長久以來喪葬風俗存在鋪張侈費迷信風水的情況,從歷史上看來有其經濟和思想原因。 泉州在宋、元時曾一度為國際通商巨埠,中外交通貿易發展,地方經濟財力較為雄厚。明清以來則華僑出國漸多,加上明代泉州出了不少官僚,有了錢就會在婚喪喜慶上講闊氣展排場。為求取長遠富貴,也寄望於葬好風水。
  • 泉州市區:5歲女孩被陌生女子抱走6小時,頭髮被剪,衣服被換……
    泉州市區一5歲女童被一陌生女子帶走, 牽動了好多人的心。 今日下午4時20分許, 女童重回父母的懷抱, 但是她的頭髮被剪短了, 衣服被換了。
  • 泉州西街: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被譽為泉州佛教聖地
    泉州歷史悠久,是聯合國認可的絲綢之路的起點,幾千年前,商人從這裡開始,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其他國家,泉州作為一個文化遺產豐富的城市,歷史古蹟眾多,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城市。泉州西街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每年來泉州旅遊的遊客,有一半以上是去泉州西街,今天我來介紹泉州老街:西街。
  • 石家莊闢謠「歐美神父在藁城傳教」
    發布會上,石家莊相關負責人表示,小果莊村共有村民4721人,其中信教群眾122人,信仰基督教,該村不是天主教聚集村;網上傳言的「歐美神父在藁城傳教
  • 「泉州製造」富豪集體崛起
    與胡潤百富榜相比,福布斯富豪榜最大的亮點就是林和平、周連期、丁志忠、丁建通等泉州製造企業的富豪紛紛登場亮相,成為兩個榜引人關注的不同之處。不過,記者昨晚連線上榜富豪之一孫江榕時,身在香港的他對福布斯榜單提出質疑。並透露去年上榜時就曾與對方交涉未果。
  • 黑龜粿,是泉州大好春光裡,最美味的青團
    泉州古人多為中原移民,因戰亂躲避四季如春的東南沿海,再也回不了北方,再也見不到下雪的冬季,於是便把北方之神玄武,供奉起來。泉州有座廟宇-法石真武廟,供奉的真武大帝,就是玄武,就是龜,傳說為宋真宗的化身。玄武不但是北方之神,由於龜長壽,玄武也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如此寓意美好的神物,被泉州人以美食的形象傳承了下來,是泉州人一生也離不了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