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體質人類學期末考試就是一場現實版「識骨尋蹤」,老師拿出一塊人骨,讓我們辨認它是哪塊骨頭、有什麼作用,肋骨、鎖骨、顴骨、腿骨等還要辨別出是左是右,椎骨則要說明是頸椎、胸椎、腰椎、肋骨,有時還要根據盆骨的特徵,對性別作出判斷。
對於人類學研究來說,顱骨、盆骨極為重要,可以對性別作出大致的判斷,準確率能夠達到95%以上。但是要說現代人,尤其是現代女性最「喜歡」的骨頭,可能非鎖骨無疑,鎖骨放雞蛋、鎖骨放硬幣、一字鎖骨都和美掛了鉤,那鎖骨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長出最早,長成最晚
骨頭是人類身體內部的堅硬組織,通常情況下,與「骨」字相關的詞語也都往往比較硬朗,比如「骨氣」「傲骨」「忠骨」,它們對器官起著保護作用,也支撐起整個人體。人的骨骼可以按照形狀分成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形狀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我們的四肢骨大多為長骨,在運動中起到槓桿的作用,鎖骨就是其中之一。
當人還在胚胎時期時,骨頭是以800多個獨立的骨化點存在的,在隨後的生長過程中,這些骨化點不斷發育、融合,到出生時,骨化點的數量降至大約450個,而到了成年時期,才真正形成我們常說的206塊骨骼。
鎖骨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在受精卵形成後的5周左右就開始出現了,經過22到25年的不斷生長,最終癒合。與肩胛骨、肱骨、尺骨、橈骨等其他上肢骨比起來,鎖骨可以說是形成最早,但是長成最晚的一個。
鎖骨為什麼叫鎖骨?
成年人206塊骨骼中,鎖骨左右各一塊,它的上表面非常平滑,下側略顯粗糙。鎖骨連接著人的上肢骨和軀幹骨,它的一端與胸骨相連,另一端則連著肩胛骨,呈S形,靠近胸骨的那端向前方凸出,靠近肩胛骨的那端向後凸出。
有的人的鎖骨很明顯,有的人的鎖骨則不甚突出,這一方面與胖瘦有關,另一方面也由於每個人的鎖骨形態本身存在差異,這也使得有人特別瘦但是鎖骨不明顯,而有人特別胖但是鎖骨卻極明顯。
在我們的骨骼命名中,大多數骨骼都是「月字旁」,如肱骨、脛骨、腓骨、股骨,但是鎖骨卻是唯一一個以「金字旁」命名的,這種命名上的獨特性,目前只能找到流傳甚廣的說法,那就是鎖骨是「被鎖起來的骨頭」。相信大家都看過許仙被鎖住鎖骨的橋段,至今還是記憶裡難以磨滅的童年陰影。據說鎖住鎖骨這種刑罰由來已久,一旦鎖骨被鎖住,上肢的運動能力就大大喪失。
鎖骨除了好看有啥用
運動功能——在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中,鎖骨是很特殊的一個。它在許多哺乳動物中都消失了,但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保留著鎖骨。
鎖骨的存在使得靈長類的前肢活動幅度很大,能夠自由地向各個方向環轉運動,使之更加能夠適應在樹棲環境下所面臨的瞬息萬變的體態要求,特別是臂行運動方式的需要。
對於人類來說,鎖骨更是能夠帶動整個肩部的運動,無論是向前、向後、向上、向下,都需要鎖骨、肩胛骨的配合。
判定年齡——文章開頭說到了顱骨、盆骨在判定性別時的作用,雖然鎖骨無法對性別作出準確判斷,但它對於年齡判斷很有幫助。鎖骨與胸骨相連是發生在個體成年後的,大約是22到25歲左右,也就是說,通過觀察鎖骨和胸骨是否連接可以判定出個體的年齡。當然,對於古人類的年齡判定不單單依靠鎖骨,牙齒才是最主要的判定依據。
除了肩負著運動功能,以及對古人類的年齡判定外,鎖骨的粗壯程度也有助於判定性別,也是推測古人類身體強壯程度的一個參考。
最後說兩個關於鎖骨的知識點:第一,鎖骨很脆弱,非常容易骨折,要多加保護。
第二,人的肩寬不單單取決於鎖骨的長度,而且鎖骨無法變長,中國男性鎖骨長度大約為14釐米,女性鎖骨長度大約為13釐米,肩寬其實還與肩胛骨的位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