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用一個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形容志願者的愛,那一定是潺潺流動的清水。一如老子所說:「上善若水。」
成為一名支教老師,一直是我的夢想。我非常希望將我在教育中獲得的那些美好分享給像我一樣曾經如此渴望外面世界的孩子們。世界那麼大,總該有人去看看,去遇見那些美好,去感受那些珍重,去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在正式成為一名支教老師之前,我曾多次思索,我可以帶給孩子們什麼?我要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眼中的美好通通都告訴他們;我要抓緊時間把不算豐厚的閱歷中的些許經驗分享給他們;我要盡我所能把我在閱讀中體驗到的一個讀者的幸福感大聲地告訴他們。然而,當我真正面對同學們時,我才發現,我的想法有很大偏差。
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我思考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同學們的需求是什麼?同學們想要知道什麼樣的世界?新一代的同學們面臨著怎樣的青春困惑?每一個可愛的面龐後面有著怎樣獨特夢想?
語文是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科目,每一堂語文課上,都是一次會心的交流。語言不僅僅是表達的工具,它也是一份心靈的承載物。在語文課堂上,孩子們或稚嫩,或天真的言語,有時會讓人啼笑皆非。他們還沒辦法像成人一樣擁有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世界上的一切,在他們的邏輯中,總是分外的可愛。一堂修辭課上,有的同學們說:「棕櫚葉像手掌」;有的同學說:「彎彎的月亮像餃子」;還有可愛的男生說:「含羞草。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雖然,這些比喻的藝術審美力不及「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恢宏;不及「試問閒愁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含蓄蘊藉,但它卻分外可愛。
孩子們敏捷的反應力,遠遠超過我的預計。距離下課時間還有十分鐘時,課堂內容已經全部完了。只好臨時開始一個新的課堂環節,將目光聚集在「月亮」上,引導他們去思考古詩中都曾將月亮比作什麼?「露似珍珠月似弓。」 彎彎的月亮不僅僅是同學們眼中的餃子,在詩人眼中,一輪弦月像一把彎弓。李白的《古朗月行》中也曾寫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疑是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在詩人李白的眼中,一輪圓月像是白玉盤,又像是一面鏡子。這堂課讓我深深的明白了:一堂好課不是知識點的密集輸出,而是同學們思維的不斷啟發。要時時牢記著,同學們需要什麼?而不是你能給予什麼!支教,是一顆心和一顆心的連接,而不是一本書和一支筆的輸出。
道家有這樣深刻而又樸素的哲學觀--上善若水。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決不淹沒你的優點;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湧來, 決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動,我便隨行, 決不撇下你的孤單;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長守, 決不打擾你的安寧;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 決不妨礙你的熱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決不漠視你的寒冷。就如同我們的志願者一樣,所有的服務和付出,一切都基於被服務者的需求。
往期精彩: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來源于楓火社會實踐支教團
編輯 | 嚴曉荷
責編 | 康欣怡 吳子靜 嚴曉荷 張嘉鈺
審核 | 王博 王瀟灑 巨馨雨
指導老師 | 趙桐羽 王博 盧文博 張夏蕊
校團委新媒體發展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