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受用的21天法則,堪比吸引力法則,最高級的自律

2021-01-10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力量,也知道習慣對成功還是失敗有多重要的影響,那麼,習慣是不是可以養成和改變的?有沒有一些好用的方法呢?

01 養成好習慣的「21天法則「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對於「習慣養成」,曾留下一段頗有見解的定義:「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的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於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

正所謂習慣構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當一個個習慣疊加起來,它就變得牢不可破,難以被輕易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做事情都喜歡拖拉磨蹭,假期作業總是拖到臨近開學時去完成,叫來吃飯也是在電視機前久久不願離開,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馬上就來。」其實這種懶散與拖延症也是一種可怕的習慣。

據研究,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他們測算是21天。當然,21天是一個大致的概念。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40天,總之是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我們是習慣的動物,我們百分之九十五的行為是通過習慣養成的。壞習慣就像一條太多漏洞的破船,任你想盡辦法,也無法阻止它下沉,那麼你為何不棄船逃生呢?

習慣就是習慣,丟棄它並不容易!任何人都無法把它一下子拋出窗外,而你要像下樓梯一樣,一步一階,慢慢去改。要改變你的壞習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實行21天法則。

主張幸福主義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習慣改變,人格就會隨之改變;人格改變,命運就會隨之改變。 英國詩人德萊頓也說過:「首先,我們培養習慣;後來,習慣塑造我們。」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也6說:「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反覆實踐。」

閱讀《不抱怨的世界》(A Complaint Free World)一書,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活動,邀請每位參與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外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21天為止。

為什麼是21天呢?書中說,母雞要花21天才能孵好蛋。人需要經過21天才能將一項新的行為培養成習慣。這就是「21天法則」。

據研究,大腦構築一條新的神經通道需要 21天時間。所以,人的行為暗示,經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而90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遊戲。

將手掌張開,十指交叉合起來。重複一次,再重複一次,再重複一次。打住,看一看是你的左手大拇指在上,還是右手大拇指在上?即使再重複幾次,還是不是同樣的結果?肯定是。這表明了什麼?

結論一:人是按習慣行事的。

繼續進行遊戲,現在請刻意反過來交叉雙手。如果剛才左手拇指在上,就改成右手拇指在上;反之亦然。有什麼感覺?不自然。這又表明了什麼?

結論二:改變習慣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

再繼續遊戲,請按照刻意反過來的交叉動作,稍稍用力重複一次,再重複一次……重複21次。現在有什麼感覺?是不是感覺自然一點?

結論三: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不斷重複。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如果你不斷重複一個行動,堅持21天以上,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複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堅持重複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難。同理,一個想法,重複21天或重複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想法。這就是養成好習慣的「21天法則」。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這個階段的特徵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說服自己改變,在改變的過程中,你會覺得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重複,這時跨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但是一不留意,還會回復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記得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這個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自然」——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的穩定期」。一旦跨入這個階段,你已經完成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為你「效勞」。

好習慣、壞習慣均是如此,在不斷的重複中慢慢形成。

找出你最想養成的一個好習慣,每天記日記、每天鍛鍊身體都可以,嘗試運用下面的「21天法則」行動技巧。

02為什麼會發生21天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是什麼?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

據研究發現,影響21天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1、舊習慣、舊理念對新習慣、新理念形成的幹擾。

當兩種習慣、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中某些因素都要求相反的內容時,就會發生幹擾。

實踐表明,舊習慣、舊理念越是鞏固,新習慣、新理念的形成就越容易受到幹擾。因此,在舊習慣、舊理念幹擾下學習一種新習慣或新理念,就會時常出現某些頑固性的錯誤。這些錯誤來自舊習慣、舊理念中的成分。可見,一個新理念或新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或重複21次),是與舊習慣、舊理念的幹擾有密切關係的,這也可以說是產生21天效應的主要影響因素。

2、理念與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

這一點前面已經談及,它需要三個階段才能形成。如用美國凱爾曼(1961)的研究,它也需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順從。即表面接納新理念、或開始新習慣,在外顯行為上表現出儘量與新的要求一樣,而在實質上未發生任何變化。此時,最易受到外部獎勵和懲罰的影響,因為順從可獲得獎勵,不順從就會遭到懲罰。可見,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一開始多數是受到外在壓力影響而產生的,自發的是極為少見的。

第二階段,認同。認同是在心理中主動接納新理念、新習慣的影響,比順從更深入一層。因此,此時意識成分更加濃厚,不再是被動的無奈的,而是主動地、有意識地加以變化,使自己儘可能接近新理念、新習慣。

第三階段,內化。此時新理念、新習慣已完全融於自身之中,無任何不適之處,已徹底發揮新理念、新習慣的作用。

一般而言,這三個階段對非特異的理念、習慣只需21天便可形成,這是大量實驗與實踐的結果。

3、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需要不斷地重複,即使簡單的不斷重複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應不是說一個新理念、新習慣只要經過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這一新理念、新習慣要不斷地重複才能產生效應。

這也是現在許多廣告不斷播報的原因所在。當然,這裡所講的21天是對新理念、新習慣的中等程度而言的,強度低的、簡單的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就可能會形成的快一些,強度大的、複雜的新理念、新習慣就可能形成的慢一些,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我們的大腦喜歡安於現狀,它會抵抗變化,就像每天在熟悉的公園大道上慢跑散步,但有一次心血來潮決定換一條沒有人跡的林中小徑穿過公園,大腦就會產生警覺,會覺得危險,自然地去排斥。所以把壞習慣糾正,就等於是換一條新的林中小徑前行。

所以這世界上並沒有永遠無法改變的壞習慣,只有每個孩子願不願意踏出想要改變的第一步!

養成一個好習慣是需要長久和周期性的去訓練,就像下樓梯一樣一步一臺階,慢慢去改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用「21天法則」。

03 改掉壞習慣,不要做溫水裡的青蛙。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我拖延的習慣不好。」「我有睡懶覺的壞習慣。」聽起來挺有自知之明的,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壞習慣,卻絲毫不打算改變呢?壞習慣就像慢性病——早晚會致命,只不過不是馬上,而可能是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後。所以,很多慢性病患者明知自己的疾病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比如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吸菸等,卻寧願保持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完全不顧身體實際上在以加速度惡化。「不馬上致命」恰恰是壞習慣最可怕之處。壞習慣明明在起作用,情況明明在惡化,當事人卻覺得「沒事兒」或者「問題不大」,當然缺乏改變的動力。

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做過一項有名的實驗。他們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裡,青蛙在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用盡全力躍出使它葬身的油鍋,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半小時後,他們使用一個同樣大小的鐵鍋,在鍋裡放滿冷水,然後把那隻死裡逃生的青蛙放在鍋裡。這隻青蛙在水裡自在地來回遊動。實驗人員偷偷在鍋底點燃木炭,慢慢加熱。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溫的水中享受著,等鍋中的水溫已經要把它煮熟,它才有所覺察。但一切為時太晚,它已經全身癱軟,呆呆地躺在水裡,最終葬身鍋底。

如果你沒有動力改變自己的壞習慣,請捫心自問:你是要成功,還是要失敗?不改變,就意味著失敗;要成功,就別無選擇,立即改變。

性格,其實就是一堆習慣的組合體。

沒有改變不了的習慣,只有你不想改變的習慣。

沒有改變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想改變的性格。沒有改變不了的命運,只有你不想改變的命運。

站在人群頂端的成功人士說:「一個人連性格都不願意改變,怎麼可能成功?」

一家跨國集團的創始人年事已高,他準備退休,當務之急就是從三個兒子中挑選接班人。他思來想去,覺得大兒子學識、為人、才幹都很出眾,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他把大兒子找來,準備和他好好談談。談話一開始,父親坦誠地表示對大兒子的欣賞和信任。但老人也坦白地說,他唯一的憂慮是大兒子抽菸的習慣。因為根據他的經驗,一般抽菸的人到四五十歲,健康就會走下坡路。而四五十歲正是一個男人發展事業的緊要關頭,如果這個時候健康出問題,自然難以擔當重任。他還有更深層的顧慮:「我很懷疑,一個人如果像連抽菸這種不良習慣都不能克服,那他怎麼能委以重任呢?」

大兒子一直在全神貫注地聽父親說話,手裡正點著一支煙。他聽了父親最後一句話,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他知道從這一刻起,自己必須下決心,並立即付諸行動。他一言不發,把手中的煙在菸灰缸裡使勁一擰,從此再也沒有吸過一支煙。

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中,你可能已經看到,要戒除一個壞習慣,必須真正領悟這個壞習慣的危害性。

直到今天,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把孩子視為「掌中寶」,對孩子過分溺愛。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壞習慣也一併「關心呵護」,不願去幫助孩子改變的話,那麼這對孩子的成長將會是百害而無一益的,放縱孩子的壞習慣就會讓壞習慣變得自然而然,這些壞習慣必將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羈絆。

讓自己清楚地了解到新習慣帶來的好處,因為感情遠遠比理性的強迫更有動力。

1.把它當成一個試驗。像一位科學家一樣,把培養習慣當一次嘗試,而不是一個跟自己較勁的心理鬥爭。這將有助於你客觀看待自己的改變過程,隨時調整和正確對待結果。

2.將計劃寫在紙上,並告訴你的家人或者朋友,給自己製造一種「外在壓力」。

3.保持簡單,從而更容易堅持。建立一個新習慣,最好只給自己提幾條具體要求。

4.堅持,但不要追求完美。一步一步地做,不要指望一次性全部改變。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覆地做。有人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為他做不到,而是他不願意去做那些簡單而重複的事情。

所以,只要你開始行動,並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如果你有睡懶覺的習慣,但「確實起不來」,只是因為你內心並不覺得睡懶覺有多嚴重。那你最好在紙上計算一下,自己每天因為睡懶覺浪費多少時間;這些時間你的同事或競爭對手在做什麼,能產生多大的效益,最好具體到金錢;你有沒有因為睡懶覺耽誤什麼事,如果那件事進展順利,可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好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羅馬城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建成。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認定一個目標去堅持完成,這不僅是每位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需要去做到,孩子們的家長在「21天法則」中也一樣會獲得受益。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做一件事情能夠堅持21天以上,就可以形成或改變一個習慣!

總之,把壞習慣帶來的成本、造成的損失細細列下,你會大吃一驚:壞習慣之所以可怕,在於它們可能不知不覺當掉了許多令你的人生大放異彩的機會。

相關焦點

  • 30天挽回愛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讓前任回頭
    很多情侶之間會出現一些矛盾,但他們往往會因為這些矛盾走到付分手的地步,不過分手之後還想挽回就要想一些辦法了,那30天挽回愛吸引力法則都有哪些呢?一、30天挽回愛吸引力法則有哪些1、首先就是改變自己,讓對方重新認識自己,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你,從外到內都有一個改變,讓對方看不到以前你的不好,現在的你要讓對方看到的都是你的好,所以這個時候就要付出一些努力了。不管以前的喜不喜歡長發或者是短髮,這時候為了愛情也要改變。
  • 分手挽回的吸引力法則
    更長遠來看,無論是戀愛還是伴隨一生的婚姻,都需要依託這種持續的吸引力去維持親密關係。幸運的是,兩性之間的吸引力並不是無跡可尋的,有很多研究發現了兩性之間奇妙的聯繫規則,可以幫助我們在分手挽回的過程中更好的表達自己,這些規則心理學上稱之為:吸引力法則 (the law of attracting)。0.1分手代表著吸引力消失嗎?答案是否定的。
  • 吸引力法則——秘密(中文完整版)
    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他吸引而來。編輯 | 財君來源 | 財經頭版(ID:caijing586)綜合網絡1、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2、我想什麼,我就能得到什麼!
  • 如何正確看待《吸引力法則》,法則真的有用嗎?
    導語:如何正確看待《吸引力法則》,法則真的有用嗎?大家好,我是文文這個法則被世人追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它的魔力和魅力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將慢慢和大家探討!而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如何看待吸引力法則,這個法則真的有用嗎?
  • 吸引力法則的原則
    我們所說的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這個秘密能帶給我們任何我們想要的——幸福,健康,財富。那吸引力法則遵循幾個原則:一、同類相吸吸引力法則最簡單的就是把自己想像成一塊磁鐵,想要什麼就可以吸引什麼,但是我們吸引的是同類的。
  • 吸引力法則的終極秘密(建議收藏)
    說到「吸引力法則」,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它似乎具有魔力,又那麼神秘。它確實存在著,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的內心都渴望自己過的更好、擁有更多精神或者物質上的財富,怎樣運用吸引力法則來幫助我們實現人生的願望呢?
  • 吸引力法則:如何輕鬆顯化你想要的一切?
    但同時,許多人也對它的效果抱有懷疑,他們會反覆問道:吸引力法則真的有用嗎?如果它真的那麼神奇,為什麼到我身上總是失靈?正是因為用好了吸引力法則,我才從破產負債百萬、一無所有的狀態,逆風翻盤,活出了輕鬆富足。
  •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有一天,我的QQ好友裡突然多了一個27歲女子,她一張口就積極向我推銷所謂的「吸引力法則」。我點開了她的日誌一看,滿是和「吸引力法則」相關的東西。首先,請各位必須明確: 「吸引力法則」是完完全全的偽科學,影響力極廣、危害極大。
  • 《吸引力法則:神奇的個人磁場效應》合集
    《吸引力法則:神奇的個人磁場效應》就是寫給你的,在這裡,你會找到人生的終極答案,並且教給你一些簡單實用的秘訣,讓你快速改變人生!你將輕鬆的得到你想要的,從容不迫、毫不費力!如果你已經聽說過吸引力法則,讀過一些這方面的書,卻在運用上不那麼順心自主、迴旋自如;似懂又好像非懂,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要怎樣才有改善的餘地,想從更基礎、更系統的理論學起,《吸引力法則:神奇的個人磁場效應》將告訴你「吸引力法則」的所有秘密!
  • 從《秘密》吸引力法則裡找答案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了畢業生的現狀,也說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很多事情要成功,先要忍受前期的寂寞,再要忍受過程的堅持,這期間,都需要意志力來輔助。
  • 秘密吸引力法則的終極秘密(建議收藏)實現願望的秘密!
    風靡全球的「吸引力法則」,它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規則?該怎樣運用它,去實現我們的願望?幫我們吸引更多的精神與物質財富?說到「吸引力法則」,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它似乎具有魔力,又那麼神秘。它確實存在著,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神奇的吸引力法則
    宇宙中冥冥存在這著一種神奇的法則,世界上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掌握了這個法則,我們管它叫——吸引力法則!當我們心中有個巨大的目標,又符合自然法則時,就能感召眾人相助。史玉柱,一位傳奇的中國式商人,商海中幾經沉浮的崛起者。在過去的幾年裡,他所策劃的腦黃金、腦白金廣告一直在不厭其煩地向我們——「下訂單」。
  • 為什麼這個「吸引力法則」現在受到了冷落?
    這個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可是,奇怪的是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吸引力法則都像是被人遺忘了一樣,被丟在了一邊,很少有人提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是這個法則也有不管用的時候?還是現在的人們,什麼也不需要了?不然的話,這麼神奇的法則怎麼就混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呢?我一直在觀察,在思考這個問題。
  •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受歡迎,其實是因為不懂得吸引力法則的原理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在一本研究心理學專欄的期刊雜誌中提到過吸引力法則這樣一個概念。他表示,在人類這樣一個社會性的群體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交往是需要一定的吸引力來維持的。而吸引力法則具備系統性和導向性,能夠更好的完善我們的人際交往。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那些在社交關係中,如魚得水的人,恰恰是最懂得運用吸引力法則的人。
  • 真正讀懂了《吸引力》法則,你會實現你想要的願望?
    你相信《吸引力法則》嗎?《吸引力法則》這本書是聞名世界的頂級勵志大師傑克·坎菲爾德的作品,這本書被翻譯成47種文字,全球銷量過億。《吸引力法則》同《魔力》《秘密》這兩本書主題有很多相似之處,對於不相信的人來說,會認為是一種玄學。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
  • 吸引力法則是最大騙局,你被毒害了嗎?
    吸引力法則是最大騙局,你被毒害了嗎? 3個真相,揭穿披著羊皮的狼 一,引力法則和成功學2個毒瘤 很多人受到吸引力法則和成功學的毒害,不僅錢被騙了,人還廢了 吸引力法則說,你腦子的想法就像磁鐵一樣,會把你所需要的任何東西吸引過來,包括金錢,美女 這是絕對扯淡的毒思想
  •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為什麼你吸引不來自己想要的?
    外在的光環褪去,生活陷入困頓窘迫、萬念俱灰之際,一位深諳生命法則的朋友,看到我生命狀態如此頹敗,很是心疼,她說:「明明是那麼努力的年輕人,為什麼人生會是這個樣子?」於是她推薦我讀了《秘密》這本書,從此我接觸了吸引力法則,開始了我的內在探索之旅。
  • 《秘密》吸引力法則 視頻,超清國語版 (正能量人士必收)
    《秘密》吸引力法則 視頻1.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2.我想什麼,我就能得到什麼!3.宇宙中最強有力的法則就是吸引力法則。4.同類相吸。5.思想變成實物。13.思想與愛的融合,形成了吸引力法則不可抗拒的力量14.愛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力量,愛的感覺是最高的頻率,如果能愛所有的事物和人,你的生命必將轉變!15.充滿愛的思想---天下無敵!16.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你的目標相關聯!17.一旦你真正主宰你的思想和感覺,你就是你自己現實的創造者!
  • 吸引力法則:「心想」真的會「事成」
    讓你心想事成的吸引力法則有一句話叫做「你嘴上所說的,就是你的人生。」那些每天都說著「這很好啊」「一定會有辦法的」這樣積極話語的人,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一定能安然地渡過難關。而那些每天嚷嚷著「真糟糕」、「沒辦法了」的人,總會遇到各種倒黴的事情,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糕。尤其是在金錢方面,每天喊著沒錢的人,真的會跟金錢無緣。
  • 「吸引力法則」到底是不是邪教?心想事成有沒有道理?
    還有就是現在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人,好像已經不多了,這個曾經在十幾年前很是紅火了一陣的「法則」似乎也沒有吸引力了。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成也宣傳,敗也宣傳。當年吹捧得有多厲害,現在就有多受冷落。問題是,這個吸引力法則的本身,或說它的主要的內核,是不是科學,有沒有用,能不能驗證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對什麼量子力學那一套說法,不了解。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下,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