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了,不讓我住宿,去死了。」患有抑鬱症的廣州13歲女生小謝,通過微信向閨蜜發完上述留言後,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同時將痛苦留給了深愛她的家人。
(小謝生前照片)
上初中一個多月後
開朗樂觀的女生患上抑鬱症
謝先生是廣州市白雲區人,1月7日上午,提起女兒墜樓身亡的經過,謝先生悲痛不已。
「女兒出生於2007年11月,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深受家人寵愛。」謝先生介紹,小學期間,女兒性格開朗,和同學關係很融洽,交了不少好朋友。最讓謝先生驕傲的是,女兒學習特別好,「2020年小升初時,女兒語數英三門成績都是A,滿分300分,女兒考了289.3分。」
2020年9月,謝先生的女兒上了白雲區一所重點民辦初中。「學校距家有10多公裡,開車需要半個小時左右。」謝先生說,女兒上的是重點班,為了方便讀書,女兒選擇了寄宿制:周日晚至周四晚在學校住宿,周五下午回家休息,周日下午返校。
「入學前,根據學校要求,我們到當地醫院為女兒進行了體檢,當時一切正常,女兒是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謝先生和家人沒想到,上初中一段時間後,女兒卻出現了焦慮、煩躁等症狀。2020年10月30日,謝先生發覺女兒學習、生活消極,懷疑其身體不適,當年11月1日,謝先生帶著女兒到當地一家醫院就診,女兒被診斷可能為輕度或中度抑鬱,門診病歷並備註:有消極念頭,做好三防,尤其防消極。
寄宿希望破滅
女生被接回家當天墜樓亡
談起曾開朗活潑的女兒是如何患上抑鬱症的,謝先生說,具體原因他也說不清,他分析可能與孩子在重點班、學習壓力大有關。「現有的學校,大多只注重文化成績,很少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不想給女兒太大的壓力,所以女兒未上任何補習班。」
謝先生介紹,在醫院就診後,女兒帶藥回家,在家休息了2天。「2020年11月4日,我送女兒回校,並鄭重告訴班主任杜老師女兒的病情,反覆囑託杜老師要細心溫柔對待我女兒。」 在謝先生提供的他與班主任杜老師的微信聊天中,華商報記者看到以下對話:
謝先生:這是小謝(代稱)的隱私,是不允許告訴其他人的,不能以一個異常的態度區別對待她,就像別的孩子那樣正常去看待她就行,不然讓更多的人知道搞的小謝好像不同於別的孩子,這樣只會帶來壞處。老師要做的是,多留心孩子的情況,不僅小謝,可能班裡其他同學也會有,並且要幫助小謝保守秘密和隱私,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不然對孩子來說只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杜老師:嗯嗯,您放心,保密方面我們肯定會做到的,不會讓同學們知道,您說有做心理測試,那可能需要您把報告帶過來,因為她在學校沒有表現出來,所以我們老師也需要知道情況,看看怎麼才能幫到小謝,我們肯定還是一視同仁,用正常的態度對待她的,對她的同學肯定是不會說的。
(小謝班主任與謝先生的微信對話)
2020年11月19日,謝先生再次帶女兒到醫院就診。經住院治療,11月24日下午,小謝出院。「醫生說女兒的情況可以邊上學邊治療,我便於11月25日早上將女兒送到學校。」當天上午9時許,謝先生接到杜老師電話,稱小謝這種情況學校決定不能寄宿。「我在不知情學校做出不準女兒寄宿時,同意暫時接送女兒讀書,同時叮囑杜老師千萬不要跟小謝說不準她在校住宿的事,由我本人與女兒溝通,這樣不會傷害孩子。」
謝先生說,電話中杜老師答應了他的請求,雙方約好當天晚上9時,上完晚自習後謝先生到學校接女兒回家。謝先生沒想到,當天下午3點50左右,女兒用學校保安室電話打給他說,學校不同意她住宿,歧視嫌棄她,讓謝先生下午5點半下課後接她。
11月25日下午5點40分左右,謝先生接到女兒。「女兒問我,爸爸,學校為什麼不讓我寄宿讀書,老師還那麼討厭我、歧視我。」謝先生不停安慰女兒,說他沒說不寄宿,他暫時接一下也無所謂。小謝說了句「怎麼老師會說」後,就沉默不語。
回到家後,小謝放下書包,拿了一個棒棒糖對謝先生說要到小區走走,謝先生叮嚀女兒早點回家,小謝說好。沒想到當晚7點到8點間,小謝從自家房子所在的單元樓12樓墜樓身亡。
女生墜樓前給閨蜜留言:
我回家了,不讓我住宿
「女兒在13歲生日的第二天,永遠離開了我們。」小謝墜樓後,謝先生報警,民警調查後認定,小謝墜樓身亡排除刑事案件。
「案發後,孩子的媽媽和杜老師通了電話,問老師為什麼要給孩子說學校不讓寄宿,剛開始杜老師稱不是她說的,最後承認是她婉轉告訴小謝學校不讓小謝寄宿的事。」謝先生認為,是老師的處理方式不當,誘發了女兒的墜樓。
在謝先生提供的女兒墜樓當天下午與閨蜜的聊天記錄中,華商報記者看到以下文字:
小謝:回來了。
小周(小謝閨蜜):好傢夥,還是走讀?
小謝:強迫的。
(小謝生前與閨蜜的微信聊天記錄)
而小謝與另一位閨蜜的的聊天記錄中,小謝則直接說出了輕生的念頭:
小謝:我回家了,不讓我住宿。
小穆(小謝閨蜜):好吧好吧。
小謝:去死了。
小穆:我剛剛去上課了(此時小謝已墜樓)。
(小謝生前與閨蜜的微信聊天記錄)
小謝的意外墜樓讓閨蜜備感意外。小周是小謝的小學同學,和小謝關係很好。在悼念小謝的文章中,小周說:「之前你多樂觀多愛笑啊,多麼好一個女孩子,說走就走了。記得最近你跟我傾訴的還是因為你查出來得病了,學校不讓你住宿,強迫你走讀,你說你好累,壓力大,頭疼......你怎麼跟我吐槽完學校強致(制)你赴(走)讀,你就一個人跑去了天堂。
同窗6年,一起玩了那麼久,以後,給你發信息你都回不了,這讓我怎麼敢信呢?......希望你在天堂上好好地當仙女,把人間的煩心事都忘掉,我們一直陪著你。」
(在閨蜜的印象中,小謝一直是很開朗陽光的)
小謝的閨蜜小關在懷念小謝的文章中說:「還記得你生前和我說過,你的學校也不讓你住宿,非讓你走讀,你還說你覺得好麻煩,又累,起得早,睡得晚.......真的好突然,一下子想不開怎麼辦,可以找我們傾訴的,既然學校不讓住宿,就要多和家人、和我們這些人交流,緩解你的難過啊。你笑容感染力那麼強,又那麼善於和別人打交道,那麼開朗,和我一起相處時,我倆無話不說,放開著笑。這麼突然,我哪裡接受得了?」
女生墜亡40多天
善後事宜一直未解決
謝先生稱,學校知道女兒墜樓後,派一位副校長到家裡慰問。田副校長讓家屬先安排小謝的後事,承諾學校會妥善處理好後續事宜。但是40多天過去了,學校一直在拖,一直沒有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悲劇已發生,我無法接受現實。也不明白,開學住宿僅僅數月,我女兒為什麼會從一個品學兼優、天真活潑的女孩突然患上抑鬱症?學校及班主任在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是否做到關心、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什麼在我不在場的情況下,老師單獨找我女兒談話,告知她學校不允許其在校住宿,使我女兒感覺到被強迫、被岐視?」
謝先生說,女兒墜樓後,他曾多次到白雲區教育局、信訪部門反映問題,但一直沒有解決。「學校稱,教育部門已委託第三方調解機構介入,第三方調查認定學校有多大責任,學校就承擔多大責任。」
小謝墜樓當天,班主任杜老師到底對小謝說了什麼?1月7日,華商報記者多次撥打杜老師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發簡訊也無回復。
1月7日下午,小謝所在學校負責人告訴華商報記者,案發後,白雲區教育局已委託廣州市中立校園安全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處理此事,相關情況可向該委員會了解。白雲區教育局相關人員亦稱,有關該案的調查處理情況,建議記者與廣州市中立校園安全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聯繫。
1月7日下午,廣州市中立校園安全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人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小謝墜樓後,白雲山區教育局、信訪局希望他們作為第三方介入,積極引導家長通過第三方調解或者法院訴訟依法依規解決問題。「我們在信訪局見過家長,也引導過家長客觀理性維權,並告知家長我們一定能幫助其合情合理合法地解決此事,可惜家長不是很配合。」該負責人稱,如果家屬同意調解,他們一定會幫家屬公平公正處理此事,媒體可以監督。
對此,謝先生稱,只要第三方機構公平公正處理此事,他完全同意調解。如果問題一直不能解決,他不排除用法律手段依法維權。
心理專家:青春期比預想來得早
對孩子要多關注
心理學博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段鑫星說,每次看到小謝這樣的年輕人意外身亡,她都痛心不已。青春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往往伴隨著狂風暴雨,波濤洶湧。「現在孩子們的青春期往往比想像要來得早,他們要成長,往往要穿越心靈的槍林彈雨,在這點上,家長、學校的認知無疑有些滯後。」
段鑫星說,青春期抑鬱原因有很多,比如個體人格特徵、環境的改變、學校的適應、人際關係等等。「抑鬱症具有多因一果的特點,有時很難確切地說是哪一個原因導致的抑鬱,因為抑鬱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在段鑫星看來,青春期抑鬱主要還是荷爾蒙的一個推動,這是核心的因素。本案中小謝未能住宿只是墜樓身亡的一個誘因,青春期抑鬱往往具有症狀的突出性、突發性和突變性,所以,在預防上更加重要。
段鑫星提醒廣大家長,孩子進入初中後,對進入青春期要有一些預感,因為青春期比我們想像得來得早、來得快。「這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心理、人際交往等等的變化,尤其要特別注意學習之外的狀態變化。」段鑫星建議家長,對青春期孩子合理的訴求要「有求必應」,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支持,不讓孩子在重要的時刻感覺有閃到的感覺。
段鑫星介紹,一些抑鬱症狀家長是可以感覺到的,「如果你感到孩子情緒低落,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這些很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這時,家長要引導孩子更加積極地多運動,多做一些讓自己興奮起來的事情。「因為沒有行動就沒有改變,抑鬱症實際就是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導致孩子遭受了挫敗的感受。」
段鑫星說,如果孩子患上了抑鬱症,一定要到正規的心理醫療機構做一些心理的鑑定,然後輔之以心理輔導。對於輕度抑鬱症狀,可以通過運動、社會支持解決;對於中度以上抑鬱症狀,除了心理輔導外,必須吃藥。
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