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祝東風&甘北
首發公眾號:甘北
-伊能靜?
-不能。
《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以來,伊能靜怕是熱搜上得最多的一位,這兩周更是每天都掛在熱搜榜上,而且次次位居前列。
卑微的自媒體博主們,也從盼著她可勁兒地作,提供的題材越多越好,變成了看到她的名字就頭疼,寫她更要三思。
指不定上一秒,剛發出一篇或褒或貶的稿子,下一秒她又因為什麼事衝上熱搜。一呼一吸間,自己的觀點就被啪啪打臉,救都救不回來。
明星總是有一個固定人設的。伊能靜的人設,雖是萬年不變的少女,可她卻很難得地「作」出了風格、「作」出了精彩,你永遠不知道她下一句話或者下一個動作會是什麼,恐怕連她自己都不知道。
親老公秦昊都吐槽到,倆人結婚時,他對她說的情話便是:你若不作,我必不負。
橫批:有病得治。
顯然,伊能靜不覺得自己有病,而且「公主病」,好像也無藥可治。
網友對她的吐槽由來已久,並非始於《浪姐》,基本她只要公開露面,總免不了一通詬病。
詬病的核心,除了她每次作出的新高度外,還要再質疑一下她的「少女」人設。
每當這時,伊能靜都會用「不要讓年齡定義女性」予以回擊,屢試不爽,但我卻有種她在「答非所問」的異樣感。
觀眾並不是真的對「少女」這一人設有著天然的惡意,反觀與伊能靜同臺,且年齡也相差不大的鐘麗緹,她也是出了名的有少女心,二者的口碑卻出現了極為明顯的兩極分化。
由此可見,大家看不慣的並非「少女心」,而是「強行少女心」。
一個是「雅雅」,一個是前輩
同樣具備一顆「少女心」,伊能靜和鍾麗緹的差異卻很明顯。第一面觀眾緣上,一個就顯得憨實,另一個則略顯攻擊性。
鍾麗緹眼睛大且圓,和人說話的時候總是認真地注視著對方,容易給人真誠的感覺;其次,她的厚嘴唇也增加了幾分嬌憨;
而伊能靜的眼睛細長,眼尾往上吊,再加上嘴唇較薄,又經常抿著,所以面無表情時會顯得有點嚴肅。
兩人在參加《浪姐》時的整體狀態也不太一樣。鍾麗緹給人的感覺是親切的、充滿活力的,時不時來段freestyle,也敢於挑戰dance。
第一次公開亮相時,穿著bling bling的肉色連體衣,踩著高跟鞋跳了首《舞娘》;在後續組隊時,唱跳也都很賣力,還會給自己「加戲」;
而伊能靜從第一次亮相,到現在的第二次公演,都偏vocal,第一次公演的曲目《推開世界的門》,也是兩個隊友在跳舞,她只負責唱歌。
客觀而言,伊能靜保持著一以貫之的風格,基本沒有太大的嘗試和突破。
而且,她總是給人一種疲憊、苦情的感覺,不是帶不了孩子,就是帶不動隊友。
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如果要找室友、找玩伴、找閨蜜,都會選天然令人放鬆的鐘麗緹,而不是時刻使命感爆棚的伊能靜。
其次則表現在她們不經意的言行舉止上。
鍾麗緹是第二個到場的,跟萬茜一前一後。雖然倆人明顯不熟,但是架不住鍾麗緹「自來熟」。
尤其是在萬茜清冷氣質的映襯下,鍾麗緹更是有種「上躥下跳」的感覺,但完全不讓人反感。
她和萬茜打招呼時,一邊親切地說「你可以叫我雅雅」,一邊半蹲著雙手去握萬茜的手,這個下意識的舉動讓我特別有好感,可以感受到她的真誠;
一起往化妝間走的時候,她也主動而親暱地挽著萬茜,
話到投機處,還跳起來跟她擊掌;
後來,姐姐們依次進來的時候,所有有鍾麗緹的鏡頭,她都是很興奮的,也不管跟別人熟不熟,都要湊到門口看看。
而伊能靜則姍姍來遲,和寧靜一齊現身,有點壓軸的感覺。
姐姐們圍上來時,寧靜說的是「第一次在一個場合,看到這麼多美女」;
伊能靜則說「大家千萬不要把我們當成德高望重的前輩」,
這種看似消除距離感,實則卻提示並增強了距離感的話術,或許不是伊能靜本意,但個人的性格差異已初現端倪。
再往後看,因為鍾麗緹很喜歡亮晶晶的東西,所以她也給隊友們準備了亮晶晶的水杯,樂於分享自己喜歡並覺得漂亮的東西。
她沒有「姐味」,也沒有「媽味」,幾乎沒有以「過來人」的身份,指點過自己的隊友。
相反,她還會因為緊張、激動甚至歌太好聽了,而莫名其妙地哭起來,
需要被隊友摟著哄一哄,才能在別人懷裡綻放出「團寵」專屬的微笑。
與此同時,伊能靜給隊友最好的禮物,則是自己出道三十六年的經驗。
不論是不是隊長,她都不遺餘力地扮演著「場內指導」的角色。
鍾麗緹的「少女心」是忘我的,她會無意識地感染別人;而伊能靜的「少女心」是自我的,她需要反覆強調自己的重要性,通過找到存在感,來確立自己的「少女心」,反而容易給身邊的人帶來負擔。
若要把她倆放在學校裡,鍾麗緹大概就是那個整天嘰嘰喳喳的「傻大姐」。
她的言行舉止是原始的,未經打磨的,自然而然就會流露出來,很單純,甚至還有點好騙;
但伊能靜給人的感覺,則是那個不苟言笑的教導主任。她並不一定很兇,但與生俱來就給你一種距離感和壓迫感。
總覺得她一開口,下一秒就要展開苦口婆心的說教,跟你講些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身世坎坷的灰姑娘,家境優越的小公主
二者的巨大不同,也和她們各自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在《伊能靜:我這麼幸福,你們怎麼就是不信呢?》中,我簡單介紹過伊能靜的身世背景。
簡單來說就是,她在家中排行老七,前面有六個姐姐,爹不要娘不疼,被養母和姐夫虐待過,童年過得很悲慘,情路也相當坎坷。
而鍾麗緹,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她出生在加拿大,是中越混血,父親是一名香港商人,從小家境優越。
大學則畢業於加拿大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魁北克大學。因為出眾的外貌和火辣的身材,鍾麗緹參選了國際華裔小姐,並一舉拿下冠軍,還獲得了俊朗造型獎。
同年,她又被評為「蒙特婁華人小姐」。
從此,鍾麗緹正式進軍演藝界。剛出道就可以和鄭伊健、金城武搭戲,一部《人魚傳說》更是讓這條美人魚火遍了東南亞。
出道即巔峰,此後的鐘麗緹在很多著名電影中,都有著非常精彩的表現,名氣越來越大,身價水漲船高。可偏偏在最紅的時候,她選擇和相識僅一月的外籍男友結婚生女。
這段婚姻僅僅存續了四年。
兩年後,鍾麗緹和第二任丈夫嚴錚結婚,並生下兩個女兒。這段長達七年的婚姻,最終在2011年走到盡頭。
2016年,鍾麗緹和張倫碩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無論家境還是事業,鍾麗緹都沒有太多的苦難帳可挖,如果非說她吃過什麼苦,大概就是在婚姻上。但奇怪的事,兩段失敗的婚姻好像並沒有在她身上留下苦大仇深的痕跡。
去年那檔引發網友激烈罵戰的綜藝《我最愛的女人們》,鍾麗緹和張倫碩上街買菜,鍾麗緹問了張倫碩七八個問題,譬如吃不吃西蘭花、襪子穿什麼顏色,張倫碩給出自己意見後全部被鍾麗緹反駁,張倫碩最後崩潰地叫道:「既然我說什麼都是錯的,那我就什麼都不說了!」
結果,被嗆的鐘麗緹小公主也不開心了,蹲在地上眼睛紅紅地發脾氣:「你累我也很累啊!」
女神一哭,觀眾心疼了,跑到張倫碩微博下排隊留言:「娶到女神還不知足?!」「果然男人結婚後就變了!」「你這隻大豬蹄子!」
我在一旁看得啼笑皆非,兩人之間歸根究底,是男女思維模式的差異。但顯然,鍾麗緹並沒有在以往的情感經歷中,修煉出更高階的解決方式。
跟另一半相處,她依舊是「有啥事我就問問你,就只是問問你哈,你咋還真以為自己能做主了?」
這樣的相處方式,換到另一個人身上,很容易變成令人生厭的「控制感」,但有意思的是,幾乎沒人會用「強勢」、「控制欲」來形容鍾麗緹,反而覺得她就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的小憨憨,有點缺心眼,你得讓著她。
相較而言,伊能靜在各種節目中的失控就很少,幾乎沒有。
畢竟「秦昊愛不愛她」是她最在意的事情,她無法像鍾麗緹那樣大剌剌地「撒潑打滾」,吵架冷戰,她絕不會允許場面尬在那裡,即使心裡再憋著氣,秦昊不理她,她也要自己圓回來。
在伊能靜和秦昊的關係裡,你很少能看到伊能靜負面情緒的外放,或者說,以情緒的方式去直接表現情緒;她更擅長以描述和抒情的方式去表現,甚至還不表現,拐彎抹角地暗示你。
弄得秦昊直接懟她:有什麼事你不能直說呢。
這樣的情況在鍾麗緹身上,就永遠不可能出現:普通話都說不利索,哪來的能力去「話裡有話」?
有心種樹的不老人設,無心插柳的靈魂少女
所以,和鍾麗緹的相處是非常簡單直接的。
大家都可以非常放鬆地開她玩笑,她一點都不生氣,也配合著大家去逗樂;
張倫碩給她畫了鬼臉,她馬上就在蔡少芬的「挑唆「下追著老公打,像極了中學追來跑去的男女同學,周圍的幾個嘉賓也笑成一片。
她沒心沒肺的,日子也過得不擰巴,一切都隨性而來。
之前大S在接受採訪時,一臉難以置信地說,「導演竟然讓我去演王大陸的媽!」 ,憤而辭演。
她所說的那部電影是《一吻定情》,翻拍自《惡作劇之吻》,王大陸飾演的是男主江直樹。
最後,「王大陸的媽」這一角色被鍾麗緹接了下來。
不得不說,鍾麗緹演得很好,親切又可愛,一點都不輸給原版中的江媽媽。
我能理解大S的擔心與顧慮。就像之前有不少中年演員都說過,一旦開始演媽媽了,以後就別想再演少女的角色。
可是,女明星們一邊拒絕用「年齡」定義自己,一邊又用「角色」束縛自己,這或許源於行業生態,但未嘗不是一種矛盾。
我想,鍾麗緹的無畏,正是在於,對她而言,「少女「早已是一種內化的狀態,她心裡是快樂舒暢的,無論演誰,她都沒有那麼多的心理負擔,只覺得這就是一個表演機會。
既然有合適的角色,為什麼不抓住呢?
看到鍾麗緹,我覺得,其實我們很多人對於「少女心」的理解、定義和想像都停留在表層,比較固化和單調。
更多的,還會直接聯想到小女兒的惺惺作態。
伊能靜就是如此,她好像更願意用外貌和言行舉止去塑造少女感。
在《婆婆與媽媽》中,她讓自己的婆婆給公公寫信,然後莫名在旁邊開始了「伊能靜老師的寫作小課堂」,幾十秒的時長卻有很多小表情和小動作,給人一種「大可不必」的感覺……
少女造型誰都可以塑造,但少女感是種可遇不可求的東西,往往是無心插柳的結果,硬凹不出來。
因為真正的少女,原本就是懵懵懂懂,不知自己的可愛和珍貴的。那種湧動著的活躍和生命力,從來不是靠辛苦經營就能得到的,太刻意地營造,反而會將其消解殆盡。
成熟和練達是一個漸悟的過程,一步一修煉,一寸一長進,勤奮就能修滿學分。
少女心卻更像佛家中的頓悟,講究的是天生慧根、醍醐灌頂,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
再怎麼用力託舉起都沒用,反倒很可能輕輕放下了,反而得道頓悟了。遺憾的是,伊能靜好像從未放下過。
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伊能靜心心念念想要的東西,口口聲聲掛在嘴邊強調的東西,鍾麗緹無意之間就得到了。
講真,我倒是覺得,與其強凹少女人設,伊能靜倒不如放過自我,轉頭去營造乘風破浪的勵志婦女形象,與天鬥、與地鬥、與網友鬥,鬥了一輩子依舊精神抖擻、光鮮靚麗。
一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響噹噹的銅豌豆,你看我不慣,但就是奈我不何。明明這樣的人設,才更符合伊能靜的人生劇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