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說出了吃大蒜的與喝咖啡的怎麼可能坐一起而與郭德綱結梁子的人,一個說出了從零六年到現在都沒有踏空過一腳的自信狂人,是什麼讓他口出狂言,又是什麼讓他敢與傳統曲藝叫板。
眾所周知,傳統的搞笑藝術形式,在裡面語言是至關重要的,只要觀眾聽懂了表演者想要表達的東西,那麼這個搞笑的藝術就成功了一半。而這幾年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喜劇明星,比如說趙本山操持的東北話,基本上全國人民都能聽懂。郭德綱說的京片子包括天津方言,好多地方的人也都明白。可見在這個行當裡語言的表達是至關重要的。
而在上海卻出了一個這樣的怪才。他操持的上海話,很多地方的人都聽不懂,而且他在舞臺上的扮相也很特殊,三七分頭梳的油光錚亮,西裝革履那麼穿著,好像隨時要跟哪個漂亮女孩子約會似的。根本不像要登臺經常要糟蹋自己形象來取悅觀眾的喜劇演員。說到這,相信大家知道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周立波了。
其實周立波,在上海2006年就很有名氣了,不過在全國方面普及影響呢是2008年。說到周立波,就得說到海派清口了。很多人都納悶什麼是海派清口,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麼海派清口什麼意思呢?其實說白了就是用上海話說脫口秀。其實海派清口也並非是周立波獨創,在之前滑稽戲裡就有很多像周柏春啊嚴順開都玩過這個。通過滑稽戲把一些很俏皮的說口弄出來。這個其實都是海派清口的雛形,但是周立波在這裡邊呢,增加了大量的事實原始,有模仿甚至有說啊什麼的都有。所以他敢命名為海派清口的祖師爺,但是這個形態呢,確實一下子打中了上海人的命門。
上海人和北方人不一樣,他比北方人精明,這方面確實很多北方人比不上上海人。因為上海人更多關注生活當中和他有密切實惠的事。比如像炒股票啊,玩基金啊,財經方面的東西。而這些事情又體現了上海人,精明善於算計並且有一定長遠眼光的這個特點。這個周立波呢,就把上海人的這些特點集中的反應在他的說口裡。所以他登臺使的包袱當中呢,好多都跟這財經有關。把那個炒股的心態融進去了,他又講了零幾年的這個股市,講的很有意思。那個周立波進去,周扒皮出來,巴菲特進去扒了皮出來,進去的時候大小非解盡,出來的時候呢大小便失禁。就這樣的一些包袱,非常符合對上海人對財經啊這些年發生現象的一種理解。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在很大程度上打中了上海人的命門,所以在上海當地火的不得了。一開始呢是200個座的,後來又變成了600個座的,到了最後1300個座的美琪大戲院。而且他那個演出跟別人不一樣,現在好多明星來了賣票,說最高票價一千元兩千元,還有折扣什麼的。但到了最後指不定多少錢,可能弄到下半場花了一百元也進去了。但周立波這個賣票不一樣。周立波說第一,我不團購,每個人限購多少張,一律取消團購。而且我絕不打折,我也不到哪搞促銷。我就憑我真本事,能賣多少票是多少票。所以他一票難求的時候,很多上海當地媒體不信這勁兒,說你怎麼就這麼牛呢。到現場上去看,發現真是,就黃牛黨在那等著炒票,而旁邊就沒有退票的。一個一個都是自己願意花錢進劇院的。小編認為這個不光是周立波自信,這也是他的精明之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周立波他現在這個紅火呀,是有他一定的這個經營之道的。
那麼回過頭來,是什麼讓他讓他敢口出狂言?當然是他那無可比擬的獨特眼光,而又是什麼讓他敢於傳統藝術叫板呢,還是因為他勇於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提出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