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了一名顱骨骨折的天才——20歲的巴努(Neelakantha Bhanu Prakash),堪稱「世界上最快的人類計算器」。
根據印度林姆卡記錄(相當于吉尼斯世界紀錄),巴努的大腦處理數字的平均速度為每秒12次,大約是普通人大腦處理數字的10倍。
巴努表示,通過結構化的實踐,他能夠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複雜的計算。
「假設我要做一個8763乘以8的乘法,」他說。「我可能會算:8000乘以8等於64000,700乘以8等於5600,60乘以8等於480,3乘以8等於24,最後再把這些都加起來。我使用的方法和一般方法非常相似,但我優化了我的方法。」
8月15日,來自印度南部泰倫加納邦海得拉巴的巴諾在倫敦舉行的奧林匹克心理運動(MSO)世界心理計算錦標賽上成為第一位贏得金牌的亞洲人。他也是該賽事23年歷史上首位非歐洲冠軍。
在首場比賽中,巴努擊敗了來自13個國家的29名對手,獲得了金牌。他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評委們讓他做了更多的計算來驗證他的準確性。
巴努表示,自己非凡的數學能力來之不易。
2005年,當時5歲的巴努乘坐摩託車發生車禍,頭撞到路上致顱骨骨折,縫了85針。7天後,當他醒來時,醫生告訴他的父母,由於頭部受傷,巴努可能會終生認知受損。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他臥床不起。
「那次事故改變了我過去對樂趣的定義,這也是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 巴努說。
在康復期間,巴努學會了下西洋棋和解決謎題,以保持大腦的活躍,最終發展到解決數學問題。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感覺……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他回憶道。「我甚至有一年都不能去上學。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數字和謎語。」
頭部受傷給巴努留下了一個「難看的傷疤」。為了保護他,巴努的父母把家裡所有的鏡子都拿走了一年。但巴努決心不讓傷疤定義自己。「它推動著我前進,我知道我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我會在那裡證明自己,」他說。
2007年,7歲的巴努在安得拉邦舉行的州級速算比賽中,在低年級組中獲得第三名。巴努說,他的表現讓父親流下了眼淚。
自那以後,巴努贏得了許多獎項,包括2011年印度全國速算比賽的開放項目。從13歲開始,他就代表印度參加國際競賽,並打破了人類最快計算的四項世界紀錄,包括冪乘法、超級減法和心算:2和3的冪。
巴努還打破了林姆卡記錄的50項記錄,與印度傳奇數學家沙昆塔拉·德維(Shakuntala Devi)相提並論。
「當我試圖打破世界紀錄時,我周圍的世界仿佛慢了下來,」巴努解釋道。「這有點像『閃電』——當它奔跑時,周圍的一切都模糊了。這讓人感覺很好,但同時也讓人感到非常自由。大腦中活躍的神經元讓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做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
巴努說,他對「消除數學恐懼症」的目標充滿熱情。「數學恐懼症是我們許多人對數學懷有的一種恐懼情緒,它能讓我們避免不得不進行計算的情況,從而對我們的生活選擇產生負面影響。」
2002年發表在《心理科學最新動向》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高度數學焦慮的人有強烈的逃避數學的傾向,這最終會削弱他們的數學能力,並扼殺重要的職業道路。」
2018年,巴努創建了探索無限(Exploring Infinities),這是一家教育機構,旨在通過算術遊戲追蹤認知能力的發展,讓數學變得更酷、更具挑戰性、更有趣、更有沉浸感。
巴努說:「我在印度一所鄉村政府學校上學的那天,就開始了這種經歷。我意識到那裡的孩子並不知道乘法就是重複加法。」「這引起了我的共鳴,於是我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
探索無限擁有50萬註冊用戶,在印度從事基層工作,在新冠病毒爆發前,曾在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組織數學訓練營。它的數字學習項目也有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學生。
「巴努在心理計算世界錦標賽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並以65分的領先優勢完成了比賽,」MSO的執行長Etan Ilfeld說。
「他繼續通過演講和他的初創公司探索無限等外展工作激勵人們,這家公司強調任何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數學技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巴努還引起了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溫德(Ram Nath Kovind)和副總統納杜(M. Venkaiah Naidu)的注意,他們祝賀巴努獲得MSO的勝利。
多年來,巴努一直在努力爭取國家資助以參加國際競賽,他希望自己的勝利將開啟一個支持印度有抱負的數學家在世界水平上競爭的新時代。
他表示:「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要想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和繁榮,計算能力都是一項與讀寫能力同等重要的技能。在印度政府學校學習的學生中,四分之三的人很難理解基礎數學。」
最後,巴努表示,他在MSO的首次勝利也可能是他在世界盃上的最後一次勝利,因為他現在的重點是慈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