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來測血型立等片刻就能出結果
小記者在測血型。
小記者們在聽講血液知識。通訊員劉洋攝
中國江蘇網12月29日訊 「原來測血型這麼快就能出結果」、「O型血的功能好強大」、「還能看微電影呢,快來」……延續前兩周的盛況,上周六,到省血液中心參觀的南京晨報小記者們依然熱情不減,在省血液中心成分獻血室和「血液的奧秘」青少年科普館內,他們了解到一個個平時不知道的血液知識和奧秘,最吸引眼球也是讓家長和孩子更好奇的依然是「免費測血型」這個項目,很多小朋友通過驗血型來求證自己平時的猜測,也有不少家長通過驗血型來告訴自己的孩子「血型中存在的遺傳規律」。「孩子的血型和父母的血型不一定是一樣的,但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血型這麼快就測出來了
進入省血液中心的成分獻血室前,省血液中心的講解員李靜告訴小記者們,可以免費測血型,不知道的小朋友都可測一下。話音剛落,唰的一下舉起來一片小肉手,可是當李靜告訴他們「驗血型要用針扎一下手指,可能有點小小疼」時,有幾個已經站到測血型隊伍中的小記者們又退縮了。
因為怕疼,鳳凰街小學二年級的孫王傑同學在測血型時緊張得閉起了眼睛,可是當護士阿姨扎過針後,他睜開眼睛笑了:「原來一點都不疼」。第一個測血型的張率則故意搞出誇張的表情,手不願意往護士阿姨這邊伸,一旁的家長和同學都說「他這是在搞怪呢」。
排在前面幾個同學後面,孫鳴淼則一直盯著護士阿姨所用的測血型試紙,「為什麼要分成兩塊來驗?」、「這麼快就測出血型了,究竟是根據什麼判斷的?」、「是根據顏色來的嗎?有黃色的,也有紅色的?」、「那兩個藍色和黃色的小瓶子又裝的是什麼?」……他一連串地拋出了一系列問題,讓護士阿姨應接不暇。最後護士阿姨告訴他,兩個瓶子裡分別裝的是抗A和抗B滴劑,將滴劑加入到抽取的血液中,看最終的反應來判定血型,他才略有所悟地點點頭。
在測血型這裡,家長的熱情不比孩子低。「我是AB型,他爸爸是A型,兒子測出來是AB型,看來確實是我親生兒子」,有位家長笑著說。「雖然滴血認親從三國時代就開始了,可是從血型來判斷血緣關係是不準確的,我們的血型是由父母給我們的遺傳因子決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是什麼血型,我們就是什麼血型,因為基因的搭配組合會不同!」省血液中心的李靜說。
紅細胞是被白細胞給吃掉了嗎?
在參觀過程中,小記者們一邊全神貫注地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一邊不忘在採訪本上做筆記。攝小的胡鑫宇一直在自己的本子上作詳細記錄。在「血液的奧秘」青少年科普館內,小記者們見識到了黃色的血小板,和血液的生成等。當講解員告訴他們「紅細胞的存活時間只有120天時」,有位小記者接著提問「難道是被強大的白細胞給幹掉了嗎」,這一猜想雖然非常具有想像力,但是答案是否定的,「紅細胞的存活時間雖然短,但是會源源不斷地生出來」。為了保證紅細胞的再生,講解員也告訴小朋友們「不能挑食,要不斷補充含鐵元素的食物,才能保證紅細胞的生成,才能長得壯,可哪些食物中含有鐵元素呢,是「蛋黃、蝦皮、菠菜等」。
當小記者們走到一個可以測量身高、體重和血液量的機器前時,都驚呆了,「連我身體內的血液量都可以測出來,太神奇了」,他們一個個排隊測量。而更讓他們驚呆的是,竟然有藍色的血液。「雖然沒有藍色血液的人,但是卻有藍色血液的生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藍精靈,還有章魚、烏賊、魷魚等」。
O型血是萬能的嗎?
「在以前醫學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曾經給人輸過牛的血、羊的血等,可最後都導致了死亡,人們就漸漸知道了,輸動物的血是不可取的。再後來,就發現了A型、 B型、 AB型和0型這血型的四大家族,人們也懂得了按照血型來進行輸血」,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小記者。
「有的同學是O型血,他說這種血型很強大,是萬能的嗎?」有小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提問。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明確地回答「這是錯誤的說法」,「只有戰爭年代、或者用血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才會用O型血輸入其他血型人體內,但也僅限於少量。還有一點,如果將O型血輸給A型血的人,很可能會出現溶血反應,是很危險的。所以O型血不是萬能血」。
在得知無償獻血的各個環節和具體流程後,小記者們觀看了關於獻血的微電影,尤其在得知「血液無法合成,現在臨床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後,有小記者問「我們可以獻血嗎」,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只有18周歲以上才達到法定獻血年齡。雖然小記者們還沒達到無償獻血的年齡要求,但是他們已經體會到了無償獻血的意義。
通訊員李靜劉洋記者張紅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