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將迎來「立春」節氣
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
意味著一年四季將由此開啟
即使2020年開年的
這一場「暴風雪」來勢兇猛
但寒冬已過
萬物即將恢復生機
我們都在期盼著「春天」的到來!
立春三候
古時以五日為候
三候為氣
一年24節氣共72候
立春有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說的是立春到了,溫暖的春風從東方吹來,大地開始解凍,為不久就要到來的「生機勃勃」做鋪墊。
「二候蜇蟲始振」,立春五日後,冬天蟄伏在洞內的蟲類開始慢慢甦醒,但天氣尚冷,時機未到,所以還沒出洞,但好時節已經不遠。
「三候魚陟負冰」,再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群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融盡的碎冰,如同被魚背著一樣浮在水面。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意味著溫暖、
鳥語花香的日子即將到來
立春也意味著生長、
耕耘播種的季節即將來臨。
立春習俗
1.咬春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蔔。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2.迎春
立春時「迎春」也是一項傳統習俗。舊俗立春前一日由兩名藝人頂冠飾帶沿街高喊:「春來了」,就是傳統的「報春」。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3.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來「催農耕作」。春牛有紙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紅絲綢纏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為「打春牛」,意為打走春牛的懶惰,督促人們在春回大地之際,趕緊耕種。
庚子鼠年「兩頭春」
天文年曆顯示
這個鼠年裡有兩個「立春日」
這一現象民間俗稱「兩頭春」
那究竟什麼是「兩頭春」呢?
▼▼▼
天文專家提醒說,社會上總會有一些迷信說法,比如,「兩頭春」意味「多子多福」「可以結兩次婚」;這些說法毫無根據,純屬無稽之談,大家千萬不要被誤導。
春天的腳步不會因一場「風雪」停滯
我們希望如約而至的不止春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安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