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取名好用生僻字 老師給新生點名需查字典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羅欣)有的家長給孩子取名愛用生僻字,讓一些老師犯愁。記者近日在幾所小學採訪發現,一些老師為了熟悉一年級新生要提前「備課」,翻閱字典查認名字。
「『弨』、『玥』這兩個字,很多人初念時要卡殼。其實,它們分別讀chao、yue。」武昌區東湖小學郭勤老師說,這是該校一年級兩個新生名字中的字,一些老師不查字典,就有可能讀錯。
此類情況在其它小學也存在。武昌區中華路金都小學的一年級新生,有的人名字中含有「宬(sheng)」、「棅(bing)」等生僻字。而在中山路小學,「王楊婉崟(yin)」的名字不少老師開始都讀不出;在武昌實驗小學,「程正翀」的「翀」(chong)字也難倒了一些老師。
郭勤介紹,老師們一旦遇到自己不認識的生僻名字,一般會讓孩子作自我介紹,或問家長名字蘊含了怎樣的期望。
取名為何使用生僻字?一些家長表示名字是代表特殊的含義,如「玥」,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珠,取這個字含有「孩子是掌上明珠」的意思;但也有部分家長覺得,取名的字越生僻,就越有文化底蘊;還有些家長不希望自家孩子和別的孩子重名,偏好用生僻字。武昌區的謝女士說:「名字一定要有個性,這樣容易被人記住。我的名字就太大眾化了,到哪裡都能遇到重名的人,不好。」
中華路金都小學教導主任王娟提醒,家長給孩子取名不能一味追求生僻、個性,「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學寫漢字,如果自己的名字結構太複雜,就會增加記憶、掌握的難度。」
華中師範大學文字學專家範新幹建議,科學取名不光是看字本身的含義,還要看字和字之間的關聯性和銜接性,不能盲目地使用罕見的生僻字,應該以普遍都認識這個字為原則,再挑選一些簡單而富有意義的字即可,「名字是一種傳播符號,念著好聽響亮、寫著好看就行。」
日前,國家語委表示,《通用規範漢字表》出臺後,我國新生兒的取名用字必須從中選取。人名用字也是社會用字的一部分,必須要符合漢字使用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