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美國官方的掉以輕心造成了什麼?

2021-01-18 澎湃新聞

臨近年關,去年此時開始肆虐的新冠疫情又有捲土重來的勢頭。

在情況最為嚴重的美國,每日確診數和死亡數也在不斷刷新人們的認識。2020年12月9日,全美單日新增死亡病例數達3124例,首次超過「9·11」恐襲致死人數,此後,人們可能每天都要經歷一次「9·11」。

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封面,記錄了美國從2月29日到9月8日的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數,這些數據又匯成一個觸目驚心的碩大數字——200000,呈現出美國新冠死亡病例數即將接近20萬的現實。

這一對比,旋即將人們拽回二十年前那場恐怖事件:

2001年9月11日

,十九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在美國境內劫持四架民用飛機,分別墜毀在世貿中心雙子塔、五角大樓和賓夕法尼亞尚克斯維爾鎮的廢棄礦區,造成2977人死亡。

下文選自《墜落與重生:9·11的故事》

 

《墜落與重生:9·11的故事》,2021年1月新經典文化出品

這本書可以從9·11約近四十年之前的1966年寫起,那一年,埃及處死了一個名叫賽義德·庫特卜的狂熱反對西方的作家,他的作品激勵了兩代伊斯蘭恐怖分子集團。或者再往上回溯到1918年,最後一個偉大的伊斯蘭帝國——奧斯曼蘇丹國的失敗。或者回到更早的 1798年,那一年,拿破崙·波拿巴佔領埃及。或者再往回走七百年,十字軍東徵開始的年份。又或者再往回走五百年,穆斯林相信那一年先知穆罕默德得到了《古蘭經》最早的一部分經文。或者比那更早的兩千多年前,亞伯拉罕誕生的年份。

 

伯明罕古蘭經手稿是世上其中一份最古老的古蘭經手稿。

講述歷史的時候,一本書不可能記錄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但是,一部歷史總得從什麼地方開始。對於這本書來說,請考慮一個相對比較近的日子:1998年2月23日。那一天,一個名叫奧薩馬·賓·拉登的神出鬼沒的伊斯蘭激進分子發出一道法特瓦——一個憤怒的伊斯蘭教令。他的教令向美國和所有美國公民宣戰,不管他們或他們的利益在哪裡。

這份教令以傳真方式發給倫敦的一份阿拉伯語報紙,籤名的有賓·拉登——一個沙烏地阿拉伯建築巨商的繼承人,他當時住在阿富汗——還有三個來自埃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主戰派伊斯蘭領袖。

他們的宣言呼籲對聖戰進行激進的解釋,這種解釋要求每一個穆斯林都必須用暴力的方式反擊任何敵人對聖地的侵犯。兩年前,賓·拉登發布過一個稍微狹義一些的、僅僅針對軍事目標的伊斯蘭教令,要求美國軍隊撤出沙烏地阿拉伯:「將受盡屈辱和失敗的敵人逐出伊斯蘭聖地。」新的伊斯蘭教令走得遠多了。

1998年2月的伊斯蘭教令用花哨的語言宣稱,有三項主要罪行導致他們向全球宣戰: 第一,美國軍事力量佔領著伊斯蘭最神聖的領土阿拉伯半島;第二,美國在伊拉克領導的戰爭;第三,美國支持以色列,尤其是支持以色列控制耶路撒冷。「美國人犯下的所有這些罪惡和罪行,」聲明說,「是在明確地對真主、他的信使和穆斯林宣戰。」

 

1991年2月,前往執行沙漠風暴行動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

作為回應,賓·拉登及其追隨者發出命令:「屠殺美國人和他們的同盟軍——包括平民和軍人——是每一個穆斯林的責任,不論身處哪個國家,只要可以採取行動便應該做到……我們——有了真主的保佑——號召所有相信真主、希望得到獎賞的穆斯林,遵從真主的命令,殺掉美國人,隨時隨地掠獲他們的錢財。」

發布這個更嚴厲的伊斯蘭教令時,留著大鬍子、身材瘦長的賓·拉登在美國情報機關那裡已經不是陌生人了。

1996至1997年間,美國官方得知賓·拉登有自己的恐怖集團,並且參與了1992年襲擊美國軍事人員居住的一家葉門飯店的行動。他們還發現,1993年,本·拉

登在索馬利亞擊落美國軍隊直升機的「黑鷹墜落」事件中也摻和了一把,而且可能還組織了 1995年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的一次汽車爆炸襲擊,殺死了五名和沙特國民衛隊一起工作的美國人。發布伊斯蘭教令之後,賓·拉登在美國官員心目中的威脅性大大增加,尤其是六個月以後,有消息來源認為是他組織了幾乎同時發生在駐肯亞首都奈洛比和駐鄰國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的美國使館爆炸事件,死亡人數達二百多人。針對這些爆炸,比爾·柯林頓總統批准用戰斧飛彈轟炸阿富汗境內的六個恐怖分子訓練基地。美國官員認為賓·拉登在其中一個目標基地,但他顯然接到了巴基斯坦官員的通報,幾個小時之前就離開了。

 

美國駐肯亞首都奈洛比大使館爆炸後,搜救人員在尋找倖存者

1998年,紐約聯邦大陪審團以陰謀攻擊美國防務設施的名義缺席指控賓·拉登,但人們仍然在討論究竟是殺他還是抓他。

美國情報界與1999年才正式描述他的恐怖組織al-Qaeda,或「基地」,此時該組織已經成立整整十一年。美國情報界的關注只是使他更加大膽。

賓·拉登2000年10月再次出擊,一艘裝滿炸藥的小船把正在葉門海濱加油的美國海軍科爾號驅逐艦炸出一個大洞。這次爆炸炸死十七名船員,炸傷幾十名。

 

被炸毀的美國海軍科爾號驅逐艦

但是,即便他們試圖密切關注賓·拉登,即使警告信號變成警報,美國政治和情報領袖們從來沒有完全理解,賓·拉登要通過在美國國內的大屠殺來執行他的伊斯蘭教令的決心有多麼堅定。

儘管線索確鑿——尤其是在2001年又變得更加顯著——儘管一小部分個人進行了很誠懇的調查,總的來講,美國政府對賓·拉登的典型反應是:無視事件之間的聯繫,錯失良機,忽視災難即將到來的跡象。

一個為了監視穿著劣質西裝、帶著核彈頭的俄國人而設置的情報搜集系統,不知道如何對付一個穿著飄逸長袍、用傳真機發布伊斯蘭教令的狂熱的沙特人。

早在事發之前就已經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美國政府無法預料到9·11襲擊,這一失誤無處不在,最終的破壞也是毀滅性的。

有很多例子能夠證明這一點,不過我們可以只舉一個例子。9·11 幾個月之前,美國政府反恐中心分析部門的負責人寫道:「把反恐重新定義為一種對付『災難性的』『 巨大的』或者『超級』恐怖主義的任務是一種錯誤,因為事實上,這些標籤都不代表美國有可能面對,或者恐怖主義能夠給美國利益帶來損失的大部分恐怖主義活動。」而這些標籤——「災難性的」「巨大的」「超級恐怖主義」,事實上是對即將發生的恐怖襲擊的最好描述。

就在美國政府和情報官員試圖了解賓·拉登在發布1998年2月的伊斯蘭教令之前和之後的情況時,普通美國人大多對賓·拉登和他的追隨者一無所知。首先,關於賓·拉登的居住國。在記者們看來,任何太過遙遠、令許多美國人毫不在乎的地方,都可以用「阿富汗」作為代名詞。

 

1998年前後接受巴基斯坦記者採訪的賓·拉登

賓·拉登的名字在美國媒體中出現時,記者們也主要關注他的財富。通常記者會這樣描寫他:「一名持不同政見的沙特大富豪,國務院把他標記為『當今世界上為伊斯蘭極端活動提供財政資助的最重要人物』。」新聞報導很少提到他可能作為一個恐怖主義領袖對美國造成直接威脅,不過,1997年《紐約時報》倒是朝那個方向試探性地邁了一小步,他們注意到「近日報告」說賓·拉登支付了位於巴基斯坦的一所房子的費用。1993 年世貿中心炸死六人、炸傷一千多人的貨車爆炸事件的主謀就住在這所房子裡。但一般來說,伊斯蘭教令發布時,一個閱讀廣泛的美國人也很可能會對賓·拉登一無所知,不把他放在心上。

在宣戰之前,他的名字在《紐約時報》上總共只出現在十五篇文章中,而且有時候還只是一筆帶過。其他大部分美國媒體機構更少提到他,或者乾脆不提。

即使是1998年2月的反美伊斯蘭教令,美國大部分新聞組織也根本沒有注意到。《紐約時報》六個月後才明確提到它,一篇有關尋找美國在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事件嫌疑犯的報導順便提了一句:「今年早些時候,賓·拉登先生和一群極端主義穆斯林宗教人士號召他們的追隨者殺死美國人。」報導很快就轉向別的話題,僅僅提到,賓·拉登是胡拜爾塔爆炸案的主要嫌疑犯,胡拜爾塔是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座公寓大樓,爆炸案中,十九名美國空軍士兵被炸死。

 

爆炸發生後的胡拜爾塔公寓大樓

不過,9·11之前幾年,有幾個記者對賓·拉登採用暴力方式實施他的伊斯蘭教令的能力有過比較嚴峻的看法。1998年的伊斯蘭教令發布兩天之後,《華盛頓郵報》記者沃爾特·平卡斯寫了一篇尖銳的文章,他引用了一份中央情報局(CIA)的備忘錄,該備忘錄表明美國情報官員在認真看待這種威脅。另一個有先見之明的非凡人士是美國廣播公司(ABC)的約翰·米勒,他於1998年5月在阿富汗的一個訓練營地採訪了賓·拉登。訪談中,賓·拉登重複了他的伊斯蘭教令,並表示他不會區別對待民用目標和軍事目標。

後來寫到這次採訪時, 米勒沮喪地承認,他的訪談根本沒有引起公眾注意:「我們發了這篇小報導過後幾個星期, 在一個幾分鐘的錄像視頻中,賓·拉登向美國說『你好』。沒有多少人注意。不過又是一個阿拉伯恐怖分子罷了。」

有一位學者認真關注了賓·拉登的伊斯蘭教令,他就是伯納德·劉易斯。他在 1998 年發表於《外交》雜誌的文章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賓·拉登的)聲明就是一出鬧劇,它完全歪曲了美國置身阿拉伯世界的性質和目的。他們應該也確信,在很多穆斯林,或許是大部分穆斯林看來,這份聲明同樣荒唐地歪曲了伊斯蘭的性質,甚至伊斯蘭聖戰的原則……伊斯蘭的基本文本從來都不號召搞恐怖主義和謀殺。這些文本甚至從來也不認為要隨意屠殺置身事外的旁觀者。但是,有些穆斯林隨時準備贊同該聲明對他們宗教的最極端的解釋,其中一部分人還隨時準備為此採取行動。恐怖主義只需要幾個人。

劉易斯的警告沒人理會。

 

英裔美國猶太歷史學者、東方研究家及政治評論家、伊斯蘭教史專家伯納德·劉易斯

2001年夏天,並不是每一個美國人都對國家現狀充滿信心,但是,很多人十分享受在二十一世紀初最後一個超級大國生活的特權,或者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他們享受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不間斷的經濟繁榮,美國的文化、政治理念和商業利益蔓延到世界最遙遠的角落, 似乎也註定要無休無止地繼續下去。

誰也沒有因為一個從阿富汗山洞裡發來的威脅夜不能寐。

2001年9月10日的一次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恐怖主義是美國的第一大隱患。

但是,他們不知道倒計時已經開始了。賓·拉登的十九個忠實追隨者——住在美國的激進阿拉伯青年——在2001年9月11日醒來,決心要執行這道伊斯蘭教令。二十四小時之內,民意測驗的結果,像其他一切一樣,將會發生變化。

 

《墜落與重生:9·11的故事》,2021年1月新經典文化出品

★ 這是一個關於墜落的故事,卻處處閃現著重生的力量

★ 親歷者視角全景式還原9·11始末,聚焦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個體與細節

★ 獻給無辜的逝者和疼痛的生者,面對生命,拒絕淡漠

相關焦點

  • 官媒再曝轟20外形照,類似美國B2,或將在1月11日首飛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10年前的一天,也是2011年1月11日,在四川成都,我國成功試飛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那時恰逢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在訪問中國之前,蓋茨曾公開表示,中國5代機的首飛時間不會早於2020年。可現實打臉來得真快,就在蓋茨訪問中國的第二日,殲-20成功首飛!
  • 臺媒批蔡英文看不清形勢:大陸已不是20年前光景 美國靠不住
    然而,蔡英文卻不曾真正去考慮,中國大陸的力量已經不是20年前的光景,她實際上已然失去拒斥這個政治原則的空間。文章稱,蔡英文若能真實看清如今全球的格局,對於中國大陸正在逐步上升成為足以與美國抗衡,甚至某些領域已然超越美國的超級力量,有正確的認識,她就不至於如此唐突。
  • 美國也有「車諾比」?俄媒稱美隱瞞60年前嚴重核災難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直 王宇晗】「數十年來美國一直對外隱瞞一起危險的核災難。」俄羅斯《觀點報》17日以此為題報導稱,近期流行文化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美國HBO製作的《車諾比》播出,該劇迎合了西方世界對蘇聯的刻板印象:愚蠢的蘇共機關工作人員、憤世嫉俗的克格勃軍官、殘酷的軍隊,並且批評蘇聯政府最初向居民隱瞞發生核事故一事。但實際上60年前在美國也曾發生過危險的核災難,而且到現在都被嚴格保密。
  • 美國1月20日是什麼日子?美股1月20日休市一天
    美股1月20日休市一天,1月21日開市,1月25日(初一)和1月26日(初二)休市兩天,1月27日(初三)開市。  2020年1月20日是什麼節日:馬丁·路德·金日  1986年1月20日,星期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慶祝第一個官方的馬丁·路德·金日,這是唯一一個紀念美國黑人的聯邦假日。
  • 墜毀的飛船、三眼女屍和月球城市,當年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
    墜毀的飛船、三眼女屍和月球城市,當年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說起月球,長久以來,人們就對這顆星球有著極強的探索欲。在古人心目中,月球一直是一顆極具神秘色彩的星球。當然,在古代,人們的科技水平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大家對於月球也就是充滿著一些幻想而已。
  • 說說美國近幾日發生的幾件事
    嗯,川普說自己是偉大的總統至少著名導演大衛林奇(David Lynch)是贊成的,當然是某一方面的贊成,他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說川普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因為他已造成混亂,無人能在明智的途徑上與他抗衡」,「我們所謂的領袖,無法帶領國家前進,且毫無建樹,他們就像孩子一樣。而川普已在這方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 與俄羅斯伊爾76、美國C17相比,我們的運20有什麼優勢?
    那麼在目前這些大型運輸機中,運20的水平如何,有自己的什麼優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但是在美國新型運輸機問世前,運20還是佔據一定優勢的。運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大型軍用運輸機,2007年正式立項,在2013年就實現了首飛,研發過程非常快。俄羅斯目前最新的伊爾-476運輸機起飛重量和性能都要低於運20。從這些角度上看,運20都堪稱當今世界一流的軍用運輸機。
  • 美國30年前劫機犯D·B·庫珀降落傘被發現(組圖)
    美國30年前劫機犯D·B·庫珀降落傘被發現(組圖) 2008年03月27日 15:37 來源:國際在線 這個神秘的老頭是美國歷史上最為神秘的劫機大盜,單身匹馬勒索了20萬美元,隨後蹤跡全無。近日,一群孩子在華盛頓西南安波易附近的鄉村公路附近發現了一個降落傘,有關人士估計很可能是D·B·庫珀逃跑時留下的,此事再次激起人們對這位劫機犯的興趣。
  • ...只有在美國大選官方投票結果正式公布之後,俄總統普京將會祝賀...
    文 / 星晴2020-11-26 20:30:20來源:FX168 克裡姆林宮表示,只有在美國大選官方投票結果正式公布之後,俄總統普京將會祝賀美國新總統。
  • 疫情中的美國 · 紐約-4月20日至22日
    如今買菜難,吃什麼不重要,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才是真。娜娜的兒子David是一名藥劑師。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堅守在崗位上。3月初的時候,紐約地區感染的人數並不多。華人敏感,David第一時間就戴上了口罩。當時同在藥房工作的其他同事還笑話David,說他神經太緊張了。
  • 1月20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1907年1月20日 瑞士公民投票反對教會與國家分離111年前,1907年1月20日,瑞士公民投票反對教會與國家分離。 1920年1月20日 美國在赤色恐懼的搜捕中有3000人被捕98年前,1920年1月20日,美國幾十個大城市對被指控為共產黨人的大規模搜查引起了舉國的關注。
  • 2020.9.17 周四 農曆八月初一 印度首發官方聲明:「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點上方藍字查看最新疫情動態「6月15日在加勒萬發生一場對峙,印度軍隊對中國軍隊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
  • 50年前的今天:美國宇航局取消阿波羅20號月球任務
    1970年1月4日,美國宇航局(NASA)取消了阿波羅20號月球任務。這距離在阿波羅11號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和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之後僅6個月。
  • 抗美援朝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影響,來看看10多年後,美國總統說了什麼
    抗美援朝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影響,來看看10多年後,美國總統說了什麼文/晴姐說人文從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14日,日本帝國主義便投降了。當時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這天,韓國軍隊越國了三八線,第二天中國便再一次的警告美國,並讓印度駐華大使轉告美國,如果美軍要越過三八線,中國將立即出兵朝鮮。可是就算是中國的多次警告,在美國眼裡依舊是無視掉,美軍在一周後緊接著韓國軍隊越過了三八線,這已經打破了中國人民的底線,中國悍然出兵。
  • 2000年的北京,原來已經是20年前了……
    2000年的北京,原來已經是20年前了…… 2000年是農曆庚辰龍年, 2000年1月底, 一對北京夫婦正在導購員的介紹下 選購美國進口的口紅。
  • 70年前韓戰的失敗,美國認真反思了嗎?我們得到啥啟迪?
    01 前言 謹以此文敬獻給:70年前,參加抗美援朝的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體英雄將士! 70年前韓戰的失敗, 美國認真反思了嗎?我們得到啥啟迪?
  •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美國50年前就已登月,為何至今不能無人採樣?
    嫦娥五號的成功不禁讓我們想起美國航天事業,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登月取樣返回的壯舉。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
  • 1月20日全市封村、封路,停工放假、春運停止?官方回應:假的……
    >>>> 交通運輸部官方網站沒有1號文件其次,截至1月6日12時,交通運輸部官方網站上並沒有2021年1號令文件,且重型貨車不等於客運車輛。>>>> 國家政府網站發布文件此外,2021年1月1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文章提及做好春運期間錯峰控流和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由此可見,春運並沒有取消。
  • 美國是否還記得,67年前的今天
    67年前的今天,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停戰談判從來就不是一項孤立的外交鬥爭,而是軍事鬥爭、政治鬥爭緊密交織的國力與智慧的較量。能戰方能止戰,戰場上的勝利,最終結束談判桌上的較量。如今,硝煙早已散去,但砥礪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會磨滅,中國人民將始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30年前的萬元戶,到現在是什麼水平?銀行職員給出真實答案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30年前,一根冰棍可能只賣一分錢,但是現在,一根冰棍的價格最低也要賣一塊錢,30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人們的工資水平還很低,每個月的工資平均只有幾百元,而在那個時候,誰家擁有一萬元都相當牛了,起碼在縣城中都算得上是有錢人家。然而現在,1萬元並不是一筆大錢,在大城市上班的人,一個月的工資可能都不止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