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出差或者旅遊,總能在街頭、車站、山下、河邊等人口流動量大的地方看到許許多多的「八字先生」,這些「八字先生」為人算命,經常用「生辰八字」來故弄玄虛,說憑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就能推算出多少年的運程,以及將來的富貴貧賤等等。
這個用「生辰八字」算命的方式,也叫「八字命理學」,應該算是傳統文化預測中的龍頭老大了,比較通俗的說法是「批八字」。
那麼,能決定命運的八字是什麼?其實,「八字」並不神秘,就是把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這四個時間點和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結合起來。每項兩個字,加起來就是八個字,所以叫「生辰八字」,簡稱「八字」。
「生辰八字」排列的時候,天幹在上,地支在下,像是四根柱子,再按照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的關係來推測人的吉兇禍福,所以,「八字命理學」也叫「四柱預測學」。
用「生辰八字」來算命,是從唐朝一個叫李虛中的官員開始的。據《三命通會·論年月日時》記載,「唐李虛中獨以日幹為主,卻以年月時合看生克制化,旺相休囚,取立格局。此發前賢所未發,故今術家宗之。」《淵海子平·論日為主》所記:「予嘗觀唐書所載,有李虛中者,取人所生年月日時幹支生克,論命之貴賤壽夭之說,已詳之矣!」這兩部書都明確地指出了「八字術」的起源。
李虛中(761-813),官至殿中侍御史,喜研究陰陽五行。據說,李虛中給人算命是很準確的,他以人的生年月日,再根據陰陽五行的生克變化推算人的貴賤夭壽,吉兇禍福,史載「百不失一」,以致到了「其驗如神」的地步,當時的達官貴人趨之若鶩。
看來,古人也和我們一樣都有「隨大流」的心理,聽到哪裡有算卦很準的,往往也是開著大車小車跑過去算。至於到底準還是不準,準的程度有多少,大概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估計,「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越傳越玄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到了宋代,有個叫徐子平的人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李虛中的理論做了整理歸納,並做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系統完備的八字命理學說。他將命理推算的時間從原來的「年、月、日」三個因素中又加入了「時」,並且每個因素用兩個字做代表,比如「甲子」代表年,「乙丑」代表月,「丙寅」代表日,「丁卯」代表時,就成了「生辰八字」,這就是「生辰八字」最初的由來。
有些算命先生常把「八字」奉為「子平」,是因為徐子平創造了「八字」並著有《祿命書》。「生辰八字」算命的理論最初的依據是儒家的經典《周易》,發展到現在的算命術,有一個從雅文化向俗文化演變的漫長過程。當它進入民間的廣闊天地,成了俗文化的主流時,預測人的財、官也就成了八字算命術的主要任務。
這個用「生辰八字」來推算命運前程的理論,就這樣在中國發展了上千年,經過人們的反覆實踐,作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一直流傳到今天。
對於「生辰八字」算命學的蔓延,也許我們更應該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不要盲目迷信命運的背後真的是有神靈在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