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測試靠譜嗎?如何定製化地了解自己的內心?

2021-02-23 正能心智

那麼多的心理測試,那麼多的測試指標,是否看得你心潮澎湃,想要點進去一看究竟?

畢竟,我們都想了解自己不為人知,最真實的一面

然而懷揣著希望開始一題題完成的心理測試,內容卻千篇一律,模式更是老套不變

「如果你的伴侶做出了不符合你心意的事,你會直言相告嗎?」

「你喜歡人群多的晚會,還是少數朋友的聚餐?」

「請從強烈不同意到強烈同意進行分級選擇你的答案」

在幾分鐘的仔細思索後,你完成了整份答卷,雖然對題目的乏味感到些許不快,但一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拿到一份定製的結果,滿心期待。

可拿到報告分析的時候,你卻有些五味雜陳。

「你是一個性格堅強的人,生活中時不時出現的壓力往往沒法影響你太久,而是會隨著心態的變化升華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你也想懶惰一下,享受生活,但歸根結底,你還是一個積極樂觀,努力平衡好理想和現實的奮鬥青年。」

聽起來美滋滋的是不是?簡直每一個點都和你很相似,這些特質正好就是你有的。但是仔細一想,似乎套在別人身上也很合適。

這是一個心理學中的認知陷阱 –––– 巴納姆效應 (Barnum Effect) 。

意思是說:我們時常會對一些模糊的,適用於幾乎所有人的描述感到深信不疑,甚至認定其為對自己的精確評價。通常這些描述會有輕微的負面性,但多數維持正面積極

那麼什麼樣的話語最能代表模糊性的描述呢?我們能從星座判定,佔卜,和一些不那麼科學的心理測試中找到答案:

關鍵字 「有時候」,「些許」是這些題目中最常見的模糊描述,一旦加上了這些關鍵字,就會讓人直呼準確。

「你總體上是一個積極向前的人,但有時在夜晚難免會感到傷感懷舊。」

這樣的一條描述,放在許多人身上都是符合的,因為哪怕是再心態良好向上的人,哪一個會沒有深夜裡獨自神傷的時候呢?因此,許多概括性的語言反而能打動我們的內心。

心理測試的重要性不可否認,然而,它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精確地刻畫每一個人的心理,只能無限趨近於擁有共同特質的一群人

我們如何才能在清醒狀態下看到自己湧動的潛意識

那麼心理學中難道就沒有「定製」的心理畫像嗎?

答案是:有!

相關焦點

  • 測試狂背後的心理狀況堪憂
    其實,恰當積極地利用身邊的心理健康服務資源,不再單單依靠娛樂化的心理測試,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控內心的恐懼感。乘坐計程車時,你通常習慣於坐在哪個位置?是司機旁邊、後排中間還是後排左邊或者後排右邊?這是最近網絡上甚為熱門的一道趣味測試題,測的是你的人際死穴。截至記者發稿,開心網共有1158465人參與這個測試。
  • 一道測試題讓白領"裸辭" 職業心理測試是否靠譜
    而且心理測試的作用還遠遠不止這些。不少知名的大公司都會在面試時對應徵者進行初步的了解,並依據其表現對整體測評進行輔助。就連一向相對「保守」的事業單位也加入了這一行列。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江蘇省一家事業單位在公開招聘面試中增設心理素質測試環節,用人單位表示,旨在通過測試使用人單位進一步了解應徵者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狀況,確保所選拔出來的人選心理健康。
  • 性格測試準嗎?我該根據性格來規劃職業生涯嗎?
    很多人會疑問,第一個問題是,性格測試準嗎?第二個問題是,我該改行做我適合性格的工作嗎?先說一下,我的一個經歷。,我做過多種測試,我覺得都不是很靠譜。了解性格的多樣性,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性格的缺點,發揮性格中的優點,讓自己處於一個更加清楚、健康的狀態。
  • 心理測試:測試你內心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
    你的感性大於理性,從內心深處來講,你不願意讓任何人受到傷害,你也不願意傷害任何人。只是人世間事非我所願,即便遇到一些可能傷害身邊人的事情,你也是選擇一個非常穩妥委婉的方式告訴對方。看似身邊朋友很多,其實你很孤獨,你覺得這個世界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了解你,能夠走進你的內心。適合職業:銷售、技術、研究、會計、律師等。
  • 5個有趣的心理小測試,了解你的內心
    心理測驗是一種測量的技術。心理學家常用心裡測驗來測量評估人們的某種行為,作為判斷個體心理差異的工具。下面是一些有趣的心理測試,僅供娛樂參考。心理小測試1:等電梯時你會做什麼?  C、是知識豐富、內心優雅的人。由於不喜歡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總會在別人和自己之間築一道牆,看上去會比較冷淡。這類人比較適合在理工科方面施展能力。  D、有點消極,內心所想的事沒辦法坦率地表達出來。但是,這類人也非常老實,容易上當受騙。  E、非常謹慎,很少會從事冒險工作。這類人比較理性,因此深受別人的信賴。
  • 心理測試:了解你無意識中喜歡的異性類型,戀愛深層心理測試
    本文有2個簡單的戀愛心理測試,可以幫助了解自己沒有注意到的對戀愛的思考方式和傾向。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你對於戀愛的深層想法,今後的戀愛應該會變得更加愉快。男女都適用,請和你的朋友或戀人一起測試。測試1:請想像一下你換了一個新工作。你處於期待和不安交織的心理狀態。
  • 心理測試為什麼很準?
    你有沒有做過心理測試?你覺得心理測試準不準?相信不少人都會回答很準。記者採訪中發現,大部分做過心理測試的讀者都覺得心理測試答案有道理,很準確。對此,專家稱,其實心理測試的答案都較為大眾化,很多人都能從中找到共性。同時,人在做心理測試的時候會選擇性地放大一致化的東西,而忽略不同的答案。
  • 心理測試:第一眼看到什麼,測試你內心有多少負能量?
    充滿負能量的人,往往心態很容易被外界環境打亂,內心充滿著各種糾結和不安,然後又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化解,導致終日生活在抑鬱、煩躁中,不但影響自己的身心,還會造成身邊人的困擾。所以,即使知曉自己負能量的情況是很重要的,一起測試一下吧!
  • 心理健康測試測評 你的內心健康嗎?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且滿意的、持續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
  • 心理測試:簡單三選一,知道你內心的「自己」和周圍人眼中的你
    很多人一定會在意,周圍人是怎麼看自己的,特別是喜歡的人是怎麼看自己的,自己在他心裡又是怎樣的形象。那麼趕緊,讓我們通過心理測試來看一看,你給周圍人的印象是怎樣的吧。問題:想像一下,你現在正坐在早高峰的地鐵裡。那麼,你覺得坐在你旁邊的,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 【心理測試】你內心深處想成為的自己是?
    對於每個人來說,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 你的性格最適合什麼工作?這是我看過最靠譜的文章
    也正是敏感這個特質,讓她對文字工作對新聞事件格外有嗅覺,能夠心思縝密地構思,這樣專注的她將精力都用在了寫作上,也就不再被其他瑣事所左右情緒。  同時INFP性格的人還有個特性是精神世界非常豐富,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在內心升華,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清楚自己的內在性格,才能夠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一步步走向巔峰。
  • 如何測試自己的性格 用一道簡單的題來測試自己吧
    原標題:如何測試自己的性格 用一道簡單的題來測試自己吧   從心理學的角度,其實人格包括兩個部分:性格和氣質。性格是一個人穩定時候的心理特徵,並且反應在人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面。好的一些方面包括:熱愛生活、對愛情和友情的忠誠、對邪惡的憎恨等。
  • 公司人說:你信任職業心理測試嗎?
    央廣網北京3月2日消息(記者王肖蕾)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職業心理測試,你覺得靠譜嗎?  剛剛跳槽的萌長腿之前對職業心理測試的結果持懷疑態度,但這回做完測試後,新公司將自己的職業狀態剖析得非常準確,讓她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萌長腿:之前,大家都會想這個東西到底靠不靠譜?就是那麼幾道題,就能確定一個人?我在之前也會有這種想法。
  • 揭露星座運勢和趣味心理測試的真面目:你,真的信嗎?
    星座迷思   我真的不信 但是為什麼要寫這篇呢   前不久去看戶外電影在一個喜歡的公眾號上看到叫「夏日電影野餐周」的活動要報名需要經歷像心理測試之類的選擇題全部完成之後會生成一張海報上面說「你渴望了解世間萬物是個不折不扣的體驗派」 「你是天生的浪漫主義者對周圍世界著敏銳的感受力但也有令人難以捉摸卻富有吸引力的藝術家脾氣
  • 趣味心理測試真的靠譜嗎?
    其實,這種趣味心理測試,巧妙運用了人類的知覺特性。對同一物體所產生的各種感覺的結合,形成了對這一物體的知覺。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知覺是對物體整體的反映,它已經把對這一物體的各種感覺結合在一起了。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
  • 星座所說的性格可信嗎? 星座識人靠譜嗎?
    星座所說的性格可信嗎? 星座識人靠譜嗎?時間:2016-09-14 10:11   來源:大五人格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星座所說的性格可信嗎? 星座識人靠譜嗎? 先來做個測試 小五:只要你在心中默念出你的生日,我就能推斷出你的性格,信不信! 各位看官:騙我的嘛!
  • 心理測試:四杯雞尾酒選一杯,測出你的隱藏性格!
    心理學家指出,隱藏性格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時刻存在兩種或更多的思維方式。其中,各種思維的運轉和決策不受其他思維方式的幹擾和影響,完全獨立運行。有些雙重性格可能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快來測一下,看看你有沒有隱藏的雙重性格。關注「談心說理」,更多心理測試分享。
  • 你是內心敏感的人嗎?通過測試你會更了解自己!
    作者:九霄雲客內心敏感的人有怎樣的外在表現?當他在過馬路的時候,一定會遵守紅綠燈。如果沒有紅綠燈,那麼他一定要左右環顧很久之後,才會找到一個恰當的機會。他在逛街的時候,會非常在意迎面走過來的人,他要小心謹慎地確定對方是否對自己有威脅。
  • 測試|你了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己嗎
    [1號]敏於思、易感型在你過度隱藏的內心世界裡,你有時害怕獨處,有時又冷然獨處,你不願介入他人的事情中。有時又擔心失去另一個人的愛或同事的尊敬,害怕被別人貶低、拒絕或剝去戴著的面具。其實,這些都是對自我的保護機制,以獲得更高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