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的的汽車市場一提起皮卡,我想大家腦海裡第一個浮現出來的應該就是長城風駿了吧。可你知道嗎?在它的老家河北保定,長城這個品牌可是最年少的一個哦。當年的田野、天馬、大迪可都比長城牛多了,但現在長城皮卡在國內的地位大家有目共睹,而其他三家除了現在改名中興的田野還在,其他兩位早都不知道去哪了。那這究竟是為啥呢?今天我們就回顧一下田野的興衰歷程看看有些車企他究竟是怎麼沒的。
田野汽車的歷史可以追述到建國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冀中軍區汽車大隊,1949年移交地方後幾經易主最後落戶河北保定成為了保定汽車製造廠。
1958年保定汽車製造廠造出了第一輛載重三輪汽車正式進入汽車製造業。
這一款載重三輪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等配件皆為自主研發,零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5%。
1976年保定汽車製造廠根據上級指示又成功製造了第一款四輪載貨汽車,並在此基礎上製造出了輕型客車,從而打開了田野汽車從三輪向四輪轉化的大門,田野的造車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轉眼間到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改革開放的大幕緩緩拉開。從那時起私人擁有汽車不再是夢,而那時田野生產的各種車型由於無法適應這一市場需求面臨著停產的壓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田野開始仿製豐田海拉克斯製造符合民用市場需求的產品,1986年田野首款皮卡、suv上市,從此田野進入皮卡、SUV時代。
由於其價格便宜、宜商宜家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尤其是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個體老闆們,拿著現金遠赴河北在廠門口的招待所裡一住就是半個月,為的就是能提上一輛田野車。
成立以來順風順水,新車上市又是如此的火爆。這讓領導們的內心開始無限膨脹,常言道樂極了會生悲,這種膨脹心態在田野汽車前進的道路上化作了隱患的種子已經開始慢慢生根發芽。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鼓勵發展合資車企。
於是田野主動找上了豐田想合資建廠引進豐田最新款的海拉克斯,結果雙方最後因為合資車型掛什麼標誌的問題鬧得不歡而散。膨脹的領導們乾脆把心一橫,從臺灣弄回來一套新款海拉克斯的模具又走上了仿製的路。很快披著海拉克斯外衣的田野上市了。CCTV黃金時段一句"四萬八千八,田野開回家"的廣告語又一次讓田野飄到了風口浪尖。
市場的火爆再一次喚醒了領導們內心砰砰亂撞的小鹿,在無數個自罰三杯之後領導們毅然決定投資5億多,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年產5萬輛皮卡的新廠區。可被眼前火爆表象迷惑的領導們沒有想到,以低價贏得市場的田野,單車利潤率根本沒有多高,再加上各種宣傳渠道的花費導致此時的田野現金流捉襟見肘。本就不富裕的家底還要被領導們各種折騰,90年代後期,擁有前進生產設備的田野汽車集團曾與上汽、斯巴魯、菲亞特接觸,洽談合資生產轎車事宜,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很快由於新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皮卡質量上不去,配置不行,導致田野開始出現銷量下滑。由於現金流吃緊田野此時根本無法投入資金救市,只能是任由其發展。說人話就是說田野這時候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也知道應該怎麼辦可是兜裡沒錢啥都幹不了,只能是幹看著。到1998年下半年,田野危機深化,企業處於半停產狀態,從中國皮卡市場老大的位子上跌落下來。
同是老鄉的長城在1996年考察了美國市場之後便回國加入了皮卡市場的爭鬥,此時更是異軍突起推出了長城迪爾。
兩者雖然價格相差不大,可迪爾配置高質量好。半死不活的田野也無力推出新車型來與其抗衡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長城出來瓜分市場。1999年田野生產皮卡不到6000輛,近90%的生產能力放空。同年,長城皮卡產量達到1.3萬輛,保持市場銷量第一。常言道"乘你病要你命"魏老闆利用天生的地理優勢向著田野就揮起了鋤頭開始挖牆腳。一大批工人被長城挖走,本就半死不活的田野此時也就只剩苟延殘喘了。
1999年5月保定辦公大樓的一間會議室裡,領導們以不希望同在一個城市的長城汽車和田野皮卡自己人和自己人打架為由,把兩家的主要負責人叫到了一起,其實這次會議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撮合兩家聯姻,田野汽車是國有企業,重點扶持對象,國有資產不能輕易損失,眼看著田野這幫子是指不上了那就需要一個好的接盤者。此時這個接盤者他們希望是長城。
魏老闆想了想田野剛蓋好沒多久的新廠房和廠房裡嶄新的生產線,端起了水杯輕呡一口,乘機咽了咽口水激動地點了頭。反觀田野方面此時是怒目圓睜兩眼噴火的盯著魏老闆,咬牙切齒的說道:我們,不同意!在田野看來自己是國有企業,科班出身,根正苗紅的汽車生產廠怎麼能被長城這樣一個從南大園鄉爬出來泥腿子領導呢?除非田野、長城合併,田野佔大頭!想都不用想魏老闆肯定不會同意!自己才剛剛贖身沒多久,這讓把自己再賣出去,怎麼可能呢?再說了今天的長城也不是當年魏家二叔那個鄉辦企業了。由於那時的長城確實急需擴大產能,所以魏老闆提出以每年三千萬的價格租借田野的廠房設備。可是這一提議又一次遭到了田野方面的嚴詞拒絕,理由是給的太少,連還銀行的利息都不夠!於是乎這次談判雙方不歡而散。後來長城選擇跟華北汽車合作成立了新的生產基地。
隨著田野的財政壓力日益緊張,收購更加迫在眉睫。此時華晨集團腳踏五彩祥雲自北方而來,雙眼滿含渴望的找到了相關領導,他不願意跟著長城你們不要逼他,就讓他跟著我吧。
經過短暫的談判,雙方決定合資成立河北中興汽車,華晨佔股60%,田野佔股40%。其實華晨這次來的目的跟長城一樣都是相中了田野的生產基地和零配件供應。合資時雙方約定華晨集團需要向中興注資1.3億元。可除了先期投資的三千萬元剩下的錢華晨集團居然準備用零配件的形式支付!由於遲遲沒有等到華晨方面的注資,2000年9月,中興汽車開始停產清算。田野的領導們此時幡然悔悟,回過頭又去找長城的魏老闆。可長城此時已經有了華北汽車,只得以田野負債太多為由拒絕了田野。
2002年華晨集團因為仰融的事情陷入混亂,無心繼續與田野糾纏。於是乎在20003年將中興賣給了浙江華翔。但華翔接手了中興沒多久又有了富奇,於是乎田野再一次被拋棄。
2004年開始田野無奈丟車保帥,砍掉了很多子公司變賣細軟算是勉強救活了中興。
2006年中興復活後的首款皮卡威虎上市,這個在皮卡市場馳騁多年的老將再一次回到了戰場。
2009年田野集團倒閉,中興開始作為獨立公司運營,從此開始擺脫束縛的中興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自由飛翔了,也是在這一年,中興牽手廣汽再一次吹響了向乘用車市場進軍的號角。
2014年3月30日廣汽中興首款轎車下線。
2015年1月20日廣汽中興GX3上市,中興看似在乘用車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正當中興歡欣鼓舞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時候,2016年廣汽與中興方面因為新品牌嵐豹的事情弄得很不愉快,合作雙方開始出現嫌隙。
2017年廣汽大自主戰略啟動,廣汽乘用車更名為廣汽傳祺。廣汽中興與廣汽吉奧實質上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中興無奈再一次從乘用車市場上鎩羽而歸,將重心重新放到了皮卡領域。
目前中興旗下的大領主、威虎、小老虎等車型依舊堅挺的釘在皮卡市場,就是不知道銷量咋樣了。
到這裡對于田野衰敗的原因,我想已是不言而喻了。
這麼多年一路走來,到現在回頭望去田野可謂是出生既是巔峰。可種種原因導致他陷入了低谷,到如今能再站起來實屬不易。可田野這經歷也給鐵錘提了個醒,落難的時候拉你一把的不一定是朋友、恩人,也有可能是為了擼你手上手錶、戒指的小偷!
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每個車企都是一本書,看車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鐵錘侃侃,感謝您的觀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樂、福壽綿長。
還想看哪個車企的故事就在評論區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