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傷明妃,只因夏變夷。
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美式母親節,全中國人民集體在朋友圈刷屏曬孝心,至於他在現實中是不是曾參孝子,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關於國人所彰顯孝心的母親節,其實好多人並不知道它的由來,而是一種盲目的從眾心理,大家幹什麼,我也不能落後,也要參與,說明我沒落伍,有存在感的意思。
這個母親節,它起源於美國,1914年美國政府將每年的5月第二個星期天定為他們國家的傳統母親節,屬於美國人的傳統節日,美國母親節是從美國的歷史文化宗教演化出來的牛仔文化,有著鮮明的美國文化特徵,然而,許多中國人把它當成世界母親來過,這是一個極大的誤會。而我們華夏民族的母親節,追溯其源,應當是我們最早的始母神,美麗動人的創世女神——女媧娘娘,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依照自己的模樣用黃泥捏造出人類,於是才有了祖祖輩輩在神州大地薪火相傳繁衍生息綿綿不絕的華夏民族和燦爛的歷史與文明,她神通廣大,生化萬物,補天救世,是華夏民族的創世神和始母神,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也是福佑炎黃子孫,福佑社稷的正神。農曆三月十八日——傳說這一天,是中華民族偉大母親女媧的生日。古時,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百姓皆往女媧神廟燒香拜祭記念這位偉大的民族之母。因此,農曆三月十八日才是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母親節。《詩經》裡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意思是,我到哪裡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因此,萱草是中國的母親花,也叫做忘憂草,又叫金針菜,超市有賣。
我們華夏文明的傳統儒家文化本身崇尚的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孔子說:「今之所謂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因此,經濟供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中國人從古至今踐行孝道的基本內容。百善孝為先,以孝為本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人倫道德規範。我們五千多年的歷史文明,從來就不缺孝敬的優良傳統,在我們的傳統文化氛圍中,每一天都是母親節。而美利堅合眾國在1776年宣布的《獨立宣言》正式建國,到今2020年,不過是244年的歷史,相對於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文明,是何其膚淺,我們為什麼要丟棄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去過美國人的節日呢?什麼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我覺得現代的中國人,有很大一部分人生天就和魏延一樣腦後勺有反骨,他們否認自身土生土長博大精深的正統文化,而熱衷於夷狄之邦的胡文化。認為古老的傳統文化太過迂腐落伍,覺得西方夷狄文化才是前衛時尚。因此才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其實這是民族自信心不足的表現,這是一種亡國奴的意識形態。
民族節日,蘊含的是一種文化精神,不要以為過節是小事,過別人家的節就是跟著別人家的文化走。就是丟失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個性。這不是小事,而是關乎民族大義的大是大非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失大節,何以談孝的小節?荀子說:大節小節皆好者,是上君。大節雖好,小節有所失,是中君。大節不好,小節雖好,那就不值得肯定了。也就是說算不上君子了。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沒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們的重大節日都過別人家的,我們還有自己的靈魂和血脈嗎?」
黑格爾說:「倫理就是純粹的民族精神。」合乎倫理意味著按照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思想,鄉土的風俗習慣而生活,這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傳統文化不滅,則民族精神不死。民族精神是凝聚一個國家的精神力量,而一個國家真正意義上的滅亡,是其傳統文化被異族文明侵蝕及至取代而消亡,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滅種。在這一論點上,可以這樣說,曾經鑄造一個中華民族靈魂的儒家道德倫理思想,在被西方馬列赤毒侵蝕與取代之後,我們徹底丟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這才是我們炎黃子孫在五千年源遠流長的傳承歷史進程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滅亡。傳統文化的消亡至使我們丟失了民族精神,成為了沒有民族脊梁的亡國奴。傳統文明的缺失,儒家倫理道德的淪喪,以及缺德的馬列唯物主義赤毒大行其道,導致人們只崇尚物質生活,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二者的辯證關係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就連愛情婚姻觀念都是金錢(物質)是第一性的,愛情(精神)是第二性的,金錢產生愛情,金錢決定愛情。因此,no money no talk,人人心中只有物質的功利心而沒有倫理道德善惡是非的觀念和自律心,這才是當今中國社會人心道德敗壞和墮落的原因。
為什麼才高九鬥(操九種語言),學富十三車(拿十三個博士學位),飽學西歐文化,學貫中西的辜鴻銘要悍衛傳統文化,並且熱衷至力於向西方國家宣傳華夏文明?原因就在於此!每一個民族的人民都在悍衛和宏揚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愛國。而只有當代被西方文化洗腦胡化後的華夏子孫,這些反骨仔,才背叛祖宗,崇洋媚外。
——踩雲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