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智能天線技術的TD-SCDMA在高速信道中的性能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TD-SCDMA已經由國際電聯(ITU)正式採納,成為未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並由3GPP組織[1]進一步標準化。作為TD-SCDMA系統中關鍵技術之一的智能天線技術能夠使系統在高速運動的信道環境中達到較好的性能。在本文中,首先介紹了TD-SCDMA的系統模型,然後,解釋了智能天線技術的基本概念以及在高速運動環境中應用該技術的可行性。同時,在文章中給出了在不同速度的高速運動環境中的相應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到,在TD-SCDMA系統中使用智能天線技術可以獲得很好的系統性能並能夠滿足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各種需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6443.htm

Abstract: TD-SCDMA (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as a 3G standard and is being standardized in 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1]. Smart antennas a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the TD-SCDMA can provide good system performance with high mobile velocity.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model of TD-SCDMA is introduced at first. Then the concept of smart antennas and its feasibility under high vehicle channel are described. Simulation results in the uplink with different high speeds a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paper. It can been seen that smart antennas used in TD-SCDMA will get good performance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3r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s.

關鍵詞: TD-SCDMA;智能天線技術;聯合檢測技術

Key Words: TD-SCDMA, smart antenna, joint detection

1 前言


  最近幾年,移動通信已經成為一個飛速發展的領域。使用數位訊號處理技術、時分多址接入和頻分多址接入技術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例如GSM和IS54系統,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世界各地。與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相比,對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不僅要能夠提供像話音和圖像等對稱的電路交換業務,而且要能夠提供例如移動網際網路接入等非對稱的數據包交換業務。同時,未來的用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的頻帶中的部分可能是非對稱的。這樣,使得TDD 模式在未來的移動通信的發展中顯得非常重要。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TD-SCDMA系統融合了兩種先進的技術,它是一種在同步模式下工作的具有自適應CDMA特點的先進的TDMA系統。隨著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對移動通信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TD-SCDMA必須能夠滿足各種類型的業務需求。中國無線通信標準組織(CWTS)提出TD-SCDMA並使其成為了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IMT2000)之一。作為TD-SCDMA的關鍵技術之一的智能天線技術能夠提高系統的容量,擴大小區的最大覆蓋範圍,減小移動臺的發射功率,提高信號的質量並增大了數據傳輸速率。這些優點給行動網路運營商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

2 系統模型

  在這一部分,我們介紹包括前向糾錯編碼在內的使用智能天線技術的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低通等效模型。在圖1和圖2中,我們給出了上行鏈路中的發射機和接收機的基本結構。

圖1 移動臺發射機的結構框圖

  在系統中的同一個小區中,在帶寬為B的同一個頻帶上可以有K個用戶同時進行通信,用戶間通過不同的用戶擴頻碼序列進行區分。我們假設每個移動臺只有一個發射天線。在基站部分的上行接收機有M個天線可以接收移動臺發射的信號。在我們的驗證系統中使用的是Ray Tracing信道模型。這種信道模型是基於幾何理論以及反射、折射、和散射傳播模型的。通過利用指定場所的位置信息,例如建築圖紙資料庫,這種技術能夠確定地對傳播信道進行建模,包括路徑損耗、入射角和時延等。它非常適合應用在驗證智能天線系統的有效性的仿真中,通過它得到的性能結果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圖 2 基站中使用智能天線技術的接收機的結構框圖

圖3 TD-SCDMA系統的基本幀結構

  TD_S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幀結構[2]與GSM的非常類似(見圖3),它們都利用Midamble來做脈衝檢測。
超幀的持續時間為320 ms,一個超幀能夠分成32個無線幀。一個無線幀又可以分成2個持續時間為5 ms的無線子幀。每個無線子幀由7個持續時間為675 μs的業務時隙和3個特殊的時隙: DwPTS (下行導頻時隙)、GP (保護時隙) 和UpPTS(上行導頻時隙)組成。

  TS0總是用於下行鏈路,TS1總是用於上行鏈路,其他的時隙則根據轉換點的靈活配置來確定是用於上行或是下行鏈路。每個業務時隙的脈衝結構是由兩個數據符號區和一個長度為144個碼片的Midamble及長度為16個碼片的保護區組成。在TD-SCDMA系統中,在每個業務時隙中最多同時有16個不同的擴頻用戶單元。我們利用midamble訓練序列來做解相關運算得到對移動信道的估測,然後對每個時隙中的所有信號進行聯合檢測。通過消除多址幹擾的方式,使接收信號的動態範圍達到了大約20 dB。聯合檢測技術是一種在其他較強信號存在的情況下使較弱的信號能夠解調出來的算法。所以,採用這種技術後可以降低對功率控制的要求,也就是說可以消除由於慢衰落引起的平均功率波動的影響。

3 智能天線

在這一部分,我們解釋智能天線技術的基本概念[3]以及在高速運動信道環境下使用該技術的可行性。

3.1 智能天線技術概念

  如圖4所示,由一些空分的獨立的天線元素組成一個天線陣列系統,這個陣列的輸出與收發信機的一組多個輸入相組合。這多個天線元素結合在一起提供一個綜合的時空信號。與使用單個天線採用固定方式組合天線口信號的接收機相比較,天線陣列系統能夠動態地調整信號的結合方式以提高系統的性能。正由於這個原因,天線陣列經常被稱為智能天線,它被視為相當於一個特性能夠根據需要自動地調整的天線。

圖4 M個空間分集的天線元素的天線陣列

  人們經常使用的是環狀或線性天線陣列。在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我們用8個完全相同的天線元素均勻地放置在一個半徑為R的圓形上,組成我們所需的環形天線陣列。這種陣列對於消除幹擾特別有效[4]。每兩個天線之間的距離是載波波長的一半。由於每個天線在空間上處於不同的位置,所以不同天線元素的信號的幅度和相位是不同的。這樣,在不降低信噪比的同時可以產生很多個獨立的有方向性的高增益的波束。不同的波束分配給不同的用戶,保證了所有鏈路上的最大增益。利用自適應波束成形可以有效地消除幹擾,提高系統的容量。各種能夠用數學公式表示的算法都能夠得到實現。

3.2 TDD模式下高速運動環境中 使用智能天線技術的可行性

  隨著交通和通信的發展,對在高速運動中的高速數據業務的需求顯得越來越緊要了。在車速環境中,一般來說沒有直線視距信號存在,這就意味著接收到的信號是由反射波、折射波和散射波等組成的。接收到信號的平均功率隨著距離的增大而減小。採用智能天線技術的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不僅適用於室內環境,而且也適用於室外的車速環境。根據我們的分析與仿真,在移動臺速度很高的情況下,該系統同樣能夠正常地工作。在上行鏈路上,基站端的接收機能夠實時地確定接收到信號的波束結構特點對信號進行解調,不需要任何存儲單元存放過去幀的波束信息。所以無論移動臺的速度多高,上行鏈路的接收機都可以迅速地在每一幀適應新的波束特點。在TDD 模式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使用的是同一個頻帶,基站端的發射機可以根據在上行鏈路上得到的接收信號來了解下行鏈路的多徑信道的快衰落特性。這樣,基站的收發信機就可以使用在上行鏈路上得到的信道估測信息來實現下行的波束成形。只有在像TD-SCDMA這樣的TDD 系統中,上行、下行鏈路的配合才能達到這樣好程度。在TD-SCDMA系統中由於無線子幀的長度是5 ms,所以容許的下行對上行的最大的反應時間為5 ms。根據無線幀中上行和下行的信道分配,這個反應時間可以更短。隨著移動臺速度的增加,上行鏈路的信道特性與下行鏈路的信道特性的相關性越來越強。下行鏈路信道的特性與上行的存在著偏差,但是這個偏差很小,所以利用上行獲得的波束信息來做下行的波束成形仍然能夠正常工作。

  舉例來說,假設移動臺的速度是250 km/h,採用下行波束成形的反應時間是2.5 ms;這樣,當移動臺與基站的最小距離為10 m時,如圖5所示,下行採用的波束成形與實際的偏差角度約為2。


相關焦點

  • 智能天線技術改善頻譜使用效率
    近些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天線技術作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移動通信系統,並通過對無線數位訊號的高速時空處理, 極大的改善了無線信號的傳輸,成倍地提高了系統的容量和覆蓋範圍,從而極大的改善了頻譜的使用效率。
  • 不採用自適應算法的智能天線系統分析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等旁瓣針狀波束方向圖的智能天線.為了與採用自適應算法的智能天線進行對比,本文分別模擬了這兩種不同智能天線用於CDMA系統時的擴容能力.模擬結果表明,在CDMA系統中無需採用自適應算法,只需用等旁瓣針狀波束智能天線,就可以達到與自適應智能天線相似的擴容性能
  • MIMO天線3種技術分析
    空間復用與發射分集技術不同,它在不同天線上發射不同信息。空間復用技術是在發射端發射相互獨立的信號,接收端採用幹擾抑制的方法進行解碼,此時的空口信道容量隨著天線數量的增加而線性增大,從而能夠顯著提高系統的傳輸速率(見圖3)。
  • 手機智能天線測試系統開發及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7650.htm該項目重點確定智能發送和接收手機天線的可行性,其目的是為了論證這種天線具有更低的功耗、更大的容量及更好的連結可靠性。研究課題包括開發新的智能天線算法及評估連結可靠性和容量的提高。為了評估智能天線在實際應用環境中的性能,研究者採集了一套綜合的時空向量信道測量方法。
  • 智能天線射頻前端電路的研究和設計
    作 為通信強國,國內許多大學和公司致力於通信事業的研究和發展,並與九十年代初,提出了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信標準TD-SCDMA,它成為了第 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三大主流標準之一。其中,智能天線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及三代以後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 多天線終端測試方法的演進、理論與實踐
    摘要: 多入多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天線技術是高速無線通信的發展趨勢,隨著商用設備的出現,針對多天線技術的測試方法——MIMO OTA 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大部分人對MIMO OTA 的理解停留在觀望階段,由於信道模型的引入,技術的複雜性使得各種測試方案眾說紛紜。
  • WiMAX Wave2的雙信道MIMO測量
    每條信號路徑都可用一個唯一的信道係數「hx」來表示。每個係數代表各個發射-接收天線對之間所有路徑的(假設為線性)集合,還可能包括在發射機中產生的信道間串擾以及在無線信道中出現的無數個多路徑信號。另外使用每個天線在不同時刻、以同一頻率發射同一信號的不同編碼版本,可以改善信號接收質量。這種技術就是空間分集技術,矩陣 A 配置實施的就是這種技術。
  • DSP實現HF信道8PSK信號解調
    但是,HF信道是帶寬受限的信道,射頻非常擁擠,加上電離層的變化、天波傳播的不穩定性、多徑效應引起的衰落以及回波現象等因素的影響,實現HF信道高速數據傳輸有很大難度。由於採用了串行制(數據調製在一個載頻),這種數據機不存在功率分散問題,抗多徑效應能力較強。為了克服多徑效應,自適應信道均衡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 OFDM信道調製解調的仿真及其FPGA設計
    OFDM(正交頻分復用)是一種高效的多載波調製技術,其最大的特點是傳輸速率高,具有很強的抗碼間幹擾和信道選擇性衰落能力。OFDM最初用於高速MODEM、數字移動通信和無線調頻信道上的寬帶數據傳輸,隨著IEEE802.11a協議、BRAN(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和多媒體的發展,數字音頻廣播(DAB)、地面數字視頻廣播((DVB-T)和高清晰度電視((HDTV)都應用了OFDM技術。
  • 建設智能星座要翻幾道坎兒
    在過去半年中,該衛星成功開展了星箭分離成像、自主請求式測控、空間目標成像等10多項在軌試驗,涉及智能測運控、智能信息處理等多個方面,性能表現優異。  星上計算 天基智能  智能衛星擁有「判雲讀霧」和「智能駕駛」能力。前者是指判讀圖像質量能力,智能衛星能夠「判讀」「篩選」圖片並下傳,節約信道資源。
  • 微型SSD與IVB完美結合 RST智能響應技術實測
    在我們安裝完智能響應設置程序後,通過性能頁面的啟用加速按鈕,就可以對SSD緩存進行設置。在設置中我們可以看到,RST技術最大支持64GB固態硬碟,並且可以將一部分空間劃分為系統盤符用來安裝各類程序。
  • 太赫茲高速通信系統前端關鍵技術
    隨著無線通信的高速發展,現有的頻譜資源已變得日益匱乏,開發無線通信的新頻段已逐漸成為解決此矛盾的一種共識,而在太赫茲頻段存在大量未被開發的頻譜資源,使得太赫茲頻率適於作為未來無線通信的新頻段。在眾多技術途徑中,採用固態電子學的技術途徑實現無線通信系統,未來存在將系統進行片上集成的可能,這對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走向實用化具有重要意義。
  • 信號性能哪家強?五款家用無線路由器橫評
    MW316R外置3根槳式5dBi天線,並搭配MIMO、CCA等多項802.11n技術和獨立外置功率放大器,擴展無線收發性能,實現更高無線速率。此外,MW316R提供加強無線發射信號硬體Turbo開關,只需按下Turbo即可一鍵增強無線傳播強度與輻射範圍,消除無線盲點,滿足大面積無線覆蓋需要。同時MW316R還能靈活管控各臺電腦的上網帶寬,無論語音視頻、在線點播、網路遊戲操作都能輕鬆自如。
  • 銳捷老司機深度解析802.11ax 技術
    迄今為止,它已被許多無線技術採用,例如3GPP LTE。 802.11ax是第一個將OFDMA引入WLAN網絡的WLAN標準。此外,802.11ax標準也仿效LTE專有名詞,將最小的子信道稱為「資源單位(RU)」,每個RU當中至少包含26個子載波。  OFDMA允許同時提供具有不同帶寬需求的多個用戶,從而有效利用可用頻譜。
  • 高速電路設計中仿真及眼圖的嵌入和去嵌測試的方法
    信號完整性是分析和緩解高速數字鏈路中噪聲、失真和損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系統工程,是高速鏈路性能和系統級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何保障電氣性能的完整卻是高速電路「攻城獅」的一大難題。熟練的「老鳥」們總能夠應用信號完整性理論,合理地使用仿真和測試工具,快速地解決各種電路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其中的工具,並提供手把手的視頻讓大家的技術「突飛猛進」。 在高速數位訊號傳輸中,通道指的是從發射端IO Buffer到接收端IO Buffer之間的電子路徑。
  • 智能新「視」界 高人氣高清播放器推薦
    獨特的發熱控制技術和散熱設計的技術,可以在體驗視覺享受的同時不必擔心電費高昂。能夠考慮用戶的各種網絡環境,全面支持有線和無線網絡,不管任何網絡狀況,都能輕鬆應對。推薦產品:HIMEDIA 海美迪600AⅡ參考價格:399元  採用ARM Cortex-A9中央處理器海思雙核晶片 A9架構,性能挑戰PC,Cortex-A9是迄今為止在播放器乃至MID平臺上所採用的最先進的核心,綜合處理能力是主流入門級產品處理能力的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