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合同稅率計算_python 計算稅率 讓程序多次計算幾次 - CSDN

2020-11-15 CSDN技術社區

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僱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僱有關的其他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法(元)
1

不超過500元的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工資、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驟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後,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標準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1600元/月(來源於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員、華僑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在中國境內的所得每月還可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為應納稅所得額,按5%至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是: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王某當月取得工資收入9000元,當月個人承擔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共計1000元,費用扣除額為1600元,則王某當月應納稅所得額=9000-1000-1600=64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6400×20%-375=905元。

    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統一由支付人負責代扣代繳,支付人是 稅法規定的扣繳義務人。

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或年終加薪,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的,應分兩種情況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分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

費用扣除額的,計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獎金減去「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餘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由於上述計算納稅方法是一種優惠辦法,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人,該計算納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對於全年考核,分次發放獎金的,該辦法也只能採用一次。

內部退養(或提前離崗)人員取得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1)企業減員增效和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機構改革中,未達到離退休年齡,提前離崗且未辦理離退休手續(內部退養)的職工,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於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提前離崗)手續後,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並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併,減去當月費用扣除標準後,以餘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然後再將當月工資、薪金所得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照已確定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一次性內部退養收入)-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併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製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諮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800元的費用;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徵收辦法,具體是: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加徵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徵十成。

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4萬元,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應納稅所得額=40000-40000×20%=320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2000×20%+(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

個人獲得的稿酬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個人獲得的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減去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減去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可以免納30%的稅額。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1-30%)

例如:孫某在某美容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獲得稿酬3000元,孫某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000-800)×20%×(1-30%)=308元。

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如:葉某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某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葉某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葉某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9000)×(1-20%)×20%=2400元

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

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1280=3680元

個人獲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方法是:以每次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衛某年初取得單位集資款的利息收入1000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20%=200元

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個人在我國境內存儲人民幣、外幣而取得的利息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以每次取得的利息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利息全額×20%

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由儲蓄機構在向儲戶結付利息時代扣代繳。

個人取得財產租賃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財產租賃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取得的財產租賃收入-合理費用-費用扣除標準

合理費用包括以下項目:

(1)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教育費附加,可憑完稅憑證,從財產租賃收入中扣除。

(2)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必須是實際發生並能夠提供有效準確憑證的支出,以每次扣除800元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可以繼續扣除,直至扣完為止。

費用扣除標準為: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800元;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收入的20%。

財產租賃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為20%。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個人財產轉讓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以一次轉讓財產收入額(不管分多少次支付,均應合併為一次轉讓財產收入)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轉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確定財產原值,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繳納的有關費用。

二是建築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三是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四是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五是其他財產原值,參照以上四種辦法確定。

上述財產原值的確定,個人必須提供有關的合法憑證;對未能提供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合法憑證而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稅務部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核定其財產原值或實行核定徵收。例如房產轉讓,如果納稅人不能準確提供房產原值和有關稅費憑證,無法確定房產原值時,稅務機關可以綜合考慮該項房產的坐落地、建造時間、當地房價、面積等因素,按房產轉讓收入額的一定比例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

合理費用是指個人在賣出財產時按有關規定所支付的費用,如營業稅及其附加、中介服務費、資產評估費等等。

個人取得中獎、中彩等偶然所得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如:葉某參加電視臺舉辦的有獎競猜活動中獎,獲一臺價值8000元的電腦,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20%=1600元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以及其他行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諮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

    其中,收入總額是指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收入,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入、營運收入、勞務服務收入、工程價款收入、財產出租或轉讓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等。各項收入應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

    成本、費用是指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損失是指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按年度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如下:

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

不超過5000元的 5 0

2

超過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過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過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述計稅辦法適用於查帳徵收的個體工商戶,不適用於核定徵收的個體工商戶。

演職人員取得報酬,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演職人員是指參加演出(包括舞臺演出、錄音、錄像、拍攝影視等)而取得報酬的個人。

演職人員參加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為工資、薪金所得,按月繳納個人所得稅。

演職人員參加非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為勞務報酬所得,按次繳納個人所得稅。

演職人員取得報酬後按規定上交給單位和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費以及收入分成,經主管稅務機關確認後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演職人員取得報酬為不含稅收入(指稅後收入)的,分兩種情況:

(1)作為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作為勞務報酬所得的,計算公式為:

不含稅收入額低於336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

不含稅收入額高於336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向演職人員支付報酬的單位或個人,應該按照稅法規定代扣代繳演職人員的個人所得稅。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以下幾種情況:

    (1)企業實行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納稅年度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必要費用

    其中的必要費用是指每月1600元。

    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見下表)。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稅率表

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

不超過5000元的 5 0

2

超過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過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過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企業實行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 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另外,如果企業實行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 承包人應當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不能提供完整、準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稅務部門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和繳稅方式。

實行查帳徵收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和合夥企業的每一個合伙人都應當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1)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繳個人所得稅。

(2)合夥企業的投資者按照合夥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合夥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每一個投資者應納稅所得額(沒有約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應納稅所得額和合伙人數平均計算每個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據此計算每個投資者應承擔的應納稅所得額。然後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實行核定徵收方式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實行核定徵收方式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繳納個人所得稅,有以下情況:

    (1)定額徵收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按照稅務部門依法核定的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按期繳納。

    (2)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或

    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應稅所得率應按下表規定的標準執行:

應稅所得率表

行 業

應稅所得率(%)

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

5-20

建築業、房地產開發業

7-20

飲食服務業

7-25

娛樂業

20-40

其他行業

10-30

    企業經營多業的,無論其經營項目是否單獨核算,均應根據其主營項目確定其適用的應稅所得率。

個人投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資、合夥企業的,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

個人投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資、合夥企業的,投資者個人應分別向企業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稅務部門預繳個人所得稅,年度終了後辦理彙算清繳。主要有兩種情況:

(1)投資者興辦的企業全部是個人獨資企業的,分別向各企業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稅務部門辦理年度納稅申報,並依其投資的全部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所得確定適用稅率,以本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所得為基礎,計算應繳稅款,辦理彙算清繳。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各個獨資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合計數

本企業投資者應納稅額=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本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各個獨資企業應

納稅所得額的合計數

本企業投資者應補繳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本企業投資者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本企業投資者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

(2)投資者興辦企業中有合夥企業的,將投資者在合夥企業中應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與其投資於獨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合併,確定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投資者應向經常居住地稅務部門申報納稅,辦理彙算清繳;對於經常居住地與其興辦企業的經營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應選定其參與興辦的某一合夥企業經營管理所在地辦理彙算清繳,並且在5年內不得變更。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國家稅務總局網站,由深圳市財稅網整理,方便大家使用,轉載請連結原頁面。

相關焦點

  • 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2019年工資個稅計算公式
    2019年自開年來我國就發布了很多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政策,其中包括社保新政策、個稅新政策等等,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個稅新政策,以及2019年的個人所得稅到底是如何計算的。
  • 2019全年一次性獎金個稅計算公式 2020年終獎個稅稅率
    在每家公司進入年關的時候,都會進行相關的年度結算,有的公司就會有年終獎這一獎項,而年終獎是否計算入我們的工資組成呢,不計入工資又應該怎麼計算,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及相關問題的解答吧!
  • 年終獎與工資薪金計算公式 附2019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答:根據《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規定第一條第一款規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和上述第三條的附表一致),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 2019年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2019年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 2019個人所得稅標準、新政策規定 2019年新個稅計算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2019年新個稅計算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
  • 最新個稅稅率表2019 新個稅計算公式一覽
    1、繳納社保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低於5000元,無需繳納個稅。  2、繳納社保後,大於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0-3000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3、繳納社保後,大於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000元-12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10  4、繳納社保後,大於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12000元-25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1410  5、繳納社保後,大於5000元的部分
  •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2019工資個稅計算公式
    過去個稅徵繳的方式比較簡單,是「按月代扣代繳」,按照你每個月的實際工資,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減去個稅起徵點,剩下的部分是應納稅所得額,對照七級超額累進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找到對應的稅率,就可以計算出當月需要繳納的個稅。  大家先看一下2018年12月的個稅稅級和稅率表:
  • 2018年廣州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詳情  一、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0月1日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 = 稅前收入 - 三險一金 - 免徵額(3500元) -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 個稅計算器2019 新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附(2019個稅稅率表)
    那麼,根據個稅計算器2019,你知道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怎麼計算嗎?  個稅是一直都是人們最關心問題,因為這是關係到自己的收入。但是現在,新個稅已經迎來調整了,如今好多人問個稅計算器2019,下面就讓小編新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介紹吧!
  • 2019年個稅新政策 2019年個稅徵收稅率表 2019年個稅計算公式
    綜投網(www.zt5.com)5月8日訊  個人所得稅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重點關注的話題,因為個人所得稅關係到大家實際到手的工資多少,2018年是我國個稅進行大改革的一年,很多新的個稅制度都於今年的1月1日已開始實施,雖然新個稅已經實施幾月,但還是有部分朋友還不清楚2019年的新個稅是如何計算的
  • 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2019年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3日訊  新個稅稅率表2019  2019年開年以來,到處都能聽到大家在討論2019年新個稅政策,大家也都知道自2019年1月1日開始,我國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就調為了5000元,並且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對於很多工資收入較高的用戶來講,降低了不少了個人所得稅繳稅費用。
  • 房地產投資測算三大稅種計算原理
    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產項目; (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未註明合同開工日期或者未取得《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但建築工程承包合同註明的開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築工程項目。
  • python由圓半徑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要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自然而然就要用到圓周率π,在我國,祖衝之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 最新《個稅稅率對照表》來了!速查自己要扣繳多少錢?
    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換算後計算應納稅額。  四、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率表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 史上最全:2019年新個稅計算方法
    居民個人綜合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注1: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注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換算後計算應納稅額。)
  • 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怎麼計算?
    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是指勞動者無過失的情況下而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根據本條的規定,在有三種情形下即使勞動者沒有過失,用人單位也享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在實務中本條規定用人單位的解除權,大多因為沒有履行相關的程序而變成了違法解除。
  • 廣告字體計算平米_根據字體信息計算字體大小 - CSDN
    ,則可調用GPU進行並行計算。CNN模型計算每個特徵點概率圖,取最大相應的位置為特徵點位置;2). 計算3D人臉模型,通過POSIT計算人臉3D姿態,並將3D特徵點使用計算得到的姿態矩陣重投影到人臉圖像中,作為下一步的特徵點提精的初始位置;3). ERT非剛體形狀估計,改進傳統回歸樹模型由粗到細迭代計算特徵點位置,直至算法收斂。ERT的特徵提取使用快速的FREAK像素比較二值特徵。
  • 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8個稅新舊對比 2019個稅計算公式
    綜投網(www.zt5.com)12月17日訊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徵點和稅率。  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並按新的稅率表計算納稅,不實行專項附加扣除。
  • 2019年以後發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如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2019年以後發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如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答:為確保新個稅法順利平穩實施,穩定社會預期,讓納稅人享受稅改紅利,財政部、稅務總局制發了《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以下簡稱《通知》),對納稅人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可以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獎金全額除以12個月的數額,按照綜合所得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以避免部分納稅人因全年一次性獎金併入綜合所得後提高適用稅率
  • 怎麼計算?公寓、商鋪、寫字樓呢?
    大家可能在決定入手一套二手房的時候,而擔心中介的經紀人不夠專業,或者自己和賣家計算的稅費不對,而導致在過戶時自己的錢準備的不足,而造成單方面的違約,那麼這期就給大家用簡單好記的方法,講解一下稅費是怎麼計算的。買賣二手房要交的稅有4種,分別是契稅、個稅、增值稅和土地出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