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邁進2021年了,2020年的比賽已經全部結束了,鴿友們在盤點一年來的賽績時,總是有許多鴿友抱怨命運的不公,一聊到賽績時,總是不找自己的原因,找公棚的原因,找團隊的原因,找天氣的原因,找賽線的原因,總的來說就是自己運氣不好,說到來年時,信心滿滿,明年的運氣差不了。說到別的鴿友飛的成績不錯時,也是露出不屑的神態,他們飛得好是他們運氣好。持這種觀點的鴿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飛好的鴿友只能是笑笑地謙虛道:「運氣好」。如果我們真的認為人家是運氣好才飛得好,那我們就掉進了輸的漩渦裡了。
在鴿界還有一種鴿友,自己基本不引鴿子,最多的是撿個漏,花個小錢,更多的則是向其他鴿友要來的鴿子,借來的種鴿。但是繳參賽費時,毫不吝嗇,一交多羽,下指定時,也是一擲千金,豪壓多指。鴿子往往飛不好,結果就是歸罪於鴿子健康問題、公棚或者俱樂部有問題、運氣的問題等等。
我們在說運氣時,更多的要審視一下自身的問題,是運氣還是種氣?鴿子不回來,不要說運氣,是種氣不行。鴿子第一梯隊十羽落下,你的第十個進棚,那是運氣的問題。你回都回不來說運氣,有點扯淡。我們在選擇比賽平臺時,在繳參賽費時,首先問問你自己,你棚裡的種鴿,一隻鴿子花沒花這麼多的價格引進過,幼鴿交五千的棚,作育的兩隻種鴿價格過一萬了沒有?什麼級別的鴿子去參加什麼級別的比賽,這就對鴿主提出了要求,鴿主要考慮到同場競技對手的實力,這樣你才能客觀的定義你自己的鴿子在什麼水平的的位置上,你參加的是一千的比賽,還是五千、一萬的比賽?畢竟哪個鴿主都不會傻到隨便兩隻鴿子配對,出下幼鴿就敢交高額的賽場,同時還要考慮到是省賽還是區域賽還是全國一線比賽。
引種和淘汰是一個鴿舍走向強大的必不可少的過程,輸了要引,贏了更要引,但是不能引得太多了,要消化和吸收,懂得自己的鴿舍缺少什麼,再引什麼。本舍種鴿常年保持在三十三羽左右,每年針對性的引兩三羽,來年秋賽後再淘汰三五羽,堅持幾年來下,鴿舍整體水平差不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