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進入河北,
這些天,撫寧最熱的詞是
「核酸檢測」!
這幾天裡,有數以萬計的撫寧人經過了核酸檢測,我們看到的只是在嗓子裡晃幾下,而其「陰性」的結果又是怎樣出來的呢?撫寧疾控中心的負壓實驗室裡一直都在忙碌著。我們一起了解她們的故事!
核酸檢測工作需要檢驗員人工提取病毒核酸,她們離潛在的風險極近;負壓實驗室裡,身著三級防護,在負10-30帕大氣壓力下,透過N95防護口罩,呼吸倍感困難;每次進入實驗室至少需要工作4小時,樣本量多的話,要延長至6個或8個小時,特殊情況下需要多次進入實驗室。
就是在這樣嚴峻的工作環境下,區疾控中心檢驗科的6名姐妹花,她們放下「母親、妻子、女兒」的身份,逆行而上,勇於擔當,默默堅守,為迅速排查傳染源,保障市民健康與安全,勇敢地站在抗「疫」戰場最前沿,成為抗「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劉秋華:檢驗科主任,54歲,腦部血管瘤術後。
李秀紅:檢驗室科副主任,44歲,高三學子的家長。
祝偉偉:檢驗室科副主任,44歲,孩子手肘骨折未愈。
周金玲:49歲。
張千紅:45歲,甲狀腺癌術後。
楊麗麗:46歲,心臟不好,父母患病需要照顧。
她們不懼風險,直面病毒,每日穿著厚重的隔離服,忍受著缺氧帶來的不適,埋頭在實驗室的方寸之間,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在直徑只有幾毫米的加樣孔中處理樣本和試劑,查找病毒蹤跡。
她們勇毅堅韌,磨礪成鋼,在缺氧的狀態下特別消耗體力,為了每次能在三級防護的情況下可以連續4個小時以上工作,她們進實驗室前儘量少吃飯、少喝水;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重點人群、職工學生、進口冷鏈食品及物品、重點場所環境等核酸檢測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經常是臨時召集、晝夜奮戰,最多一天她們曾在實驗室工作11小時。
女本柔弱,為「疫」則剛。
有人嫌戴口罩怕悶,她們的「N95」一刻不能摘,笨拙的防護服,嚴重缺氧狀態,這都是我們看不到的抗疫一線。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六個女漢子克服困難,堅守在方寸之地;她們初心於懷,使命必達,舍小家為大家,用執著的奉獻和敬業精神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築起一道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