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寒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陽曆是哪一天
陽曆時刻:2018年1月5日 17:48:41
陰曆日期:冬月(大) 十九 星期五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節氣了,這個時候已經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刻了,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暖養生,多吃溫熱的食物。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小寒是什麼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是幹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時間是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因為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裡,小寒過幾天後,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還有人說,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的傳統習俗
1、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2、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3、喝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慾,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4、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5、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
▎小寒.養生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主收引凝滯。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中醫認為腎藏精與冬氣相通,因此,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小寒養生歌》
小寒慢跑跳踢毽 ,暢達樂觀防腎寒,
三九溫補食藥療,參芪首烏歸阿膠,
滋陰潛陽肝血養,固腎養心羊肉嘗。
▎起居養生
除了早臥晚起,夜間少出門活動外,小寒時節還要注意「防五寒」:
一防鼻寒。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亦有助防感冒。
二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衣。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戴圍巾穿立領衣不但能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
三防肺寒。喝熱粥散寒。流鼻涕、咳喊、頭痛⋯ ⋯風寒感冒是老人冬日常見的病。症狀輕者,可選用清代《惠直堂經驗方》神仙粥:「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 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簡單易行,療效不錯。症狀重者,還得看醫生。
四防腰寒。雙手搓熱暖腎陽。腰部為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推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推骨(長強穴)。每次50~100遍,早晚各一次。
五防腳寒。勤泡腳有助於睡眠。腳底是各經絡起止匯聚處,泡腳有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此外注意,夜間不要憋尿。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飲食養生
飲食上,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的說法,小寒是進補的最好時機。但要注意以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進補通常分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的放失,不可亂補。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應該多吃大棗、排骨湯等補氣的食物,也可用瘦肉、白參適量加水燉汁,或用生黃芪燉母雞。在藥補上,可以喝由黃芪、人參、白朮、甘草四種中藥配製的「四君子湯」。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血虛者,最適合吃「好」的,如羊肉、雞鴨肉、豬手等等,豬手、板慄就是不錯的「補血菜」。另外推薦一道藥膳「當歸羊肉湯」,將羊肉1000克加當歸100克煲湯。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在飲食上可以多吃滋陰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狗腎等。食補可用蜂蜜燉梨、西洋參泡茶(適用於氣陰兩虛者)、老鴨湯等。藥補可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烏雞白鳳丸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怕冷、手腳涼、喜熱飲、動則心慌氣短,容易出汗、夜間多尿、意志消沉等,應多吃海產品、動物骨髓,可用羊肉、木耳、胡蘿蔔煲湯。在用藥方面,可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金匱腎氣丸、參鹿補膏、鹿茸片等。食補方面,太子參不錯,可用1000克羊肉加入50克太子參煲湯。
小寒還適宜吃山楂。食慾好了,難免會加重胃腸負擔,此時不妨多吃些山楂。中醫認為,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具有消積化滯、開胃消食、收斂止瀉、止嘔止痛、活血化淤、驅蟲解毒的功效。
但需注意的是:孕婦不宜吃山楂,因山楂可活血、破氣,有刺激子宮收縮的作用,可能會誘發流產。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以及胃酸過多者,應慎吃山楂。山楂對人參等補益性中藥有抵消作用,因此,凡進補者,不應吃山楂。
▎禦寒食療方
羊肉山藥湯:
配料:羊肉500克,山藥50克,姜、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焯去血水;姜蔥洗淨用刀拍破備用;淮山藥切片用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入鍋中,放入適量清水,投入配料,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熟即可。
功效:補氣血、益肺腎、溫經散寒。
▎運動養生
俗話說「冬練三九」,這個節氣也是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一般不要進行爆發性運動,因為此時血流緩慢,肌肉黏滯性高,韌帶彈性和關節靈活度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小寒應當日出後再開始運動,日落前就要結束運動,而且運動前要做好必要準備活動。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