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博大精深我們從小就在田字格間領略過了,近義詞曾讓我們摸不著頭腦,多音字曾讓我們傷透了腦筋。但到了現在看到一首首經典詩歌,除了中文再無法用其它語言能寫就時,心中的那股自豪感卻油然而生。相信我,你想像不到蘇軾《水調歌頭》翻譯成英文後有多長;你也想不到孟浩然的《春曉》翻譯出來後,有多令人無奈。
漢字的博大精深藏在文獻裡,就是一首首流傳千年的經典;但是在民間,它卻以另一種更生動有趣的方式被傳承著。本期要和大家分享就是在贛南一帶流傳著的一首趣詩,來自一位不知名的老道士。當年這位雲遊四方的道士來到江南龍虎山的一座寺院,院中有一座寶塔,於是道士開始登塔。
塔共有13層,他在每一層都留下長短不一的漢字,開始時眾人摸不著頭腦,後來將它們連起來才發現其妙處,令人拍案叫絕,從此這首詩便流傳了千年。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是怎麼寫的:
龍虎虎 山山山 清清清 水水水水 會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為朋友 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 江河 川川川川
這其實是一首數字會意詩,每層寫的數字長短不一,但是除了「為朋友」和「江河」兩句外,其它都是單字或者疊字,後來人們將此詩命名為《詠龍虎山》詩。它讀起來要將數字和字面連起來,全詩如下:
一龍二虎鎮三山,三清四水會八仙。五湖四海為朋友,九走江河到四川。
全詩共有一、二、三、四、五、八、九共7個數字入詩,用字也是明如白話,朗朗上口。第一句是前三行構成,點明登塔的地址,當時眾人在讀的時候在這裡加上一個詩面沒有的「鎮」字,大氣磅礴,完美得將前3句連接起來。
第二句由山到水,三清四水並不是隨便亂寫,在離龍虎山不遠處有一座三清水,是道教聖地,老道士在這裡引入道教八仙也是十分高明的。
第三句五湖四海為朋友,這裡在各版本流傳的時候有些不一樣,有的版本中原詩中沒有這個「為」字。最後一句「九走江河到四川」的「四川」指的是江西的贛江、撫河、信江、饒河的4條母親河。
從全詩來看,似乎只是信手拈來的遊戲之作。但縱觀全詩,短短28個字將眼前之景完美地呈現,既有氣勢又不失靈動。最難得的是,這種一層塔上寫幾個字,再運用數字入詩和數字讀詩,對於一篇即興之作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是其能流傳千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