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象牙塔過渡到社會大學?
每一個大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通常選擇就業或者繼續深造,有想法或者土豪則自主創業。下面來看一組圖表:
可以表明一下幾點:
1、80%以上應屆生表示先就業。
2、一半以上的應屆生表示有實習經歷,有實習經歷的應屆生就業率高於無實習經歷的。
3、考慮到社會因素,比較傾向離家近的工作。
4、三分之一左右人群不考慮單位類型(重本等人群會考慮去國企央企等。)
表明大家還是先就業的傾向高一些(慢就業畢竟是少數家庭條件不錯的), 因為第一份工作大部分就確定了你 以後的發展方向,記得有個統計數據,在職場本科學歷在41歲以後走下坡路,大專39歲,高職在38歲,我們20多歲畢業,把握好非常關鍵的幾步,畢業後既要考慮物質因素,房貸車貸等等,還要跑贏通貨膨脹率和物價高漲的速度。
第一份工作帶給你的能力,眼界,和圈子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說做小生意靠勤奮,做中等生意靠管理,做大生意靠眼界,圈子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他的上限,圈子決定了他的下限。
需要考慮清楚的方面:
1、是考慮專業對口還是不對口,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如果有選擇餘地,肯定選擇對口,能選擇大公司就選擇大公司,有一個好的平臺,是不錯的開始(當然也有一些風口的初創公司不錯,但是選擇小公司就要有承擔風險的壓力)
2、千萬不要受 先就業後擇業的誤導 。如果你選擇了夕陽行業,即使你自己做的不錯,但是天花板不高,所以很快到達職業瓶頸,到時候再轉行,就很困難了。
3、選擇何種專業與行業:俗話說「男怕入錯行」,意在表明「行業很重要」:我要不要從事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是朝陽還是夕陽產業?是否能給我更穩定的發展時間?
4、選擇何種職業:確定一份工作從行業確定後,依據自己整體條件,選擇職業,比如說行政崗位,包含了財務部,人事部,後勤部等等,需要考慮清楚: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份職業,「保持職業的專業積累,對於職業成長至關重要。」從小白到專家完成蛻變。
5、從什麼渠道來獲得Offer:
(1)親人或者熟人介紹最好,效果最好,量力而行。
(2)每年的春招也是校園招聘(時間是3-6月,黃金時期是3月-4月),秋招(時間主要是9-12),宣講會(單位官網查詢宣講會時間地點),內推就是某位學長學姐幫忙推薦你進去(效果也不錯)社招等等
(3)如果實在沒辦法,就考慮海投吧,根據招聘網站細分領域,比如電力局有北極星等針對電力方面的招聘,選擇適合自己的單位。
6、哪些是你找工作時最看重的?:收入?早九晚五?雙休?離家近?事情少?室內工作?五險一金?等等
剛剛畢業應該把收入不要看得太重,畢竟公司所處行業位置,規模,城市地域,那些領域領先於同行業,未來的發展會掩蓋了短期收入不高的境遇。能不能把該公司做為職業道路上一個很好的跳板。
7、選擇工作的價值觀:
在20世紀60年代,katz研究了250種行業,整理出不同的10種價值觀:
儘早進入工作(工作或者深造)、社會地位(官員)、幫助他人(醫生)、高收入(銷售)、獨立性(作家)、多樣化(自由職業)、休閒(旅行作家)、感興趣領域(很多,,,)、領導工作(很多,,,)穩定性(教師)
你內心深處最想從事哪種工作方式?
8、職業生涯規劃
3、5、8年所要達到職業目標,目前這個職位能否做到?職業目標分為概念目標和行動目標,參考概念目標進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