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受寵,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也開始通過各種方式踏足美國,然而這也引起了一些美國機構的敵視。
據報導,早在2010年前後,全球突然新增超過40家做空中概股的網站,到現在這種現象之後有增無減,自今年以來,一共有227億美元進入做空市場,這些資金不為別的,全部用來做空中概股。
所謂做空,是一種投資術語,指的是預期未來行情下跌,先將手中借入的股票按目前價格賣出,等到行情跌後再買進歸還,以獲取差價。本是一種經濟行為,但在一些投機者手中,卻成為一種操縱資本、惡性競爭的手段。
特別是中概股「龍頭」的阿里巴巴,就最深受其害,今年阿里以64億美元的賣空頭寸,成了華爾街群狼的最大目標。
行業分析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疫情,阿里巴巴所代表的「高消費」電商容易受到衝擊,同時也是因為京東和拼多多這兩年來蓬勃發展,給阿里造成威脅,所以更堅定了做空者們的決心。
但其實不止阿里,中國3大電商平臺一個也沒少,甚至物流企業中通快遞也榜上有名。四月初,還有不少美國公司放言,讓投資者不要投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疫情之下,線下銷售渠道全面封閉,線上電商是國民經濟的依仗,做空公司把目標指向中國電商,似乎還有更深一層的意味。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企業卻用實力反擊。
5月15日,京東發布第一季度財報,股價應聲上漲3.86%,市值達到747億美元,隨後拼多多的財報更是讓做空者們倒吸一口涼氣,拼多多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6.28億,股價大漲14.5%。而受其業務增量,還帶動中通快遞業務量同期增長7%。
美國權威金融數據機構S3 Partners發布的做空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拼多多以9.7億美元成為讓美國做空機構損失最多的公司,緊跟其後,做空京東的投資人也淨損失超過6.5億美元。僅半年時間,美國做空機構就虧損了114億,這無疑是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