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雲南省培高研班日前迎來了來自雲南省各州縣的100名中心校小學教學副校長,開啟為期10天研修學習活動。
R、I、S、A、C、E等"六個島",不同的島可反映學員人格類型,你會選擇哪個?工作與生活哪個更重要?學校遭遇突發事件,該如何應對?針對以上主題開展的一系列豐富的培訓課程,讓學員們受益良多。
■培訓現場
"免費度假遊"測試
讓校長發現自我
在開班首日的學習中,學員們在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心理教師趙楠的引領下,分別從團隊建設、自我探索、應對媒體等方面開展了體驗式學習活動。在下午的"自我探索"學習中,學員們在趙楠的帶領下,閉上雙眼共同體驗了一次"免費度假遊"。在這一測試遊戲中,趙楠給出了R、I、S、A、C、E等6個風格特點各異、居民生活方式不同的島嶼供學員們自主選擇,學員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島上和那裡的居民共同生活至少半年。
整個教室除講臺以外的地方被分成了R、I、S、A、C、E六個區域,分別代表6個島嶼,選擇同一個島嶼的學員集中坐在一起。測試結果顯示選擇在S島的學員最多,這個島被稱為"友善親切的島嶼",而選擇E島"顯赫富庶的島嶼"的學員相對較少,但從整體上來說,各島的人數相差並不懸殊。趙楠表示,在這個測試遊戲當中,不同地域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來,有些地區的各島嶼上的人數差別相當懸殊。
按照"霍蘭德理論",職業選擇是人格的一種表現,工作興趣類型即人格類型。大多數人的人格特質可歸納為實用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事務型6種,6個島嶼就分別代表了這6種性格。通過這個遊戲,校長學員們在專家的帶領下進行自我探索。
更深入的測試是,每個人可以選擇三個比較想去的島嶼,在圖表中把三島嶼用線連接起來,用六角型模型來對人格特質類型與職業環境類型之間的適配性進行評估;如果人格類型與職業環境匹配,就有可能增加職業滿意度,帶來職業成就感和提高職業穩定性;因此,佔主導地位的特質類型可以為個人選擇職業和工作環境提供方向。進一步的測試,還可以幫助學員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體驗。
專家點評:
通過自我探索,能夠從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更好地了解自己,對自我進行探索,逐步嘗試找到自己的天賦,做最好的自己,做與眾不同的自己。同時,學員們聯繫現實,能在今後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了解學校的幹部、教師,使他們能在更適合自己特點的崗位上工作,使才能、價值發揮最大化。
通過生涯規劃的體驗、學習,引發校長們的思索,自己首先要規劃自己的人生,同時,自己更是學校團隊的規劃者,作為校長,應當引領幹部、老師,規劃自己的人生,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時候,校長要運用生涯規劃的理論、及自己學習、體驗的收穫,引領大家,運用科學、專業的方法,走出職業倦怠,在實現人生價值的成功中體驗幸福人生。
生涯規劃,既包括職業規劃,也包括生活、感情規劃和休閒規劃等。我們如何熱愛生命?生涯規劃,可以讓夢想照進現實,更能使夢想落在實處。
■非常測試
追求工作、生活平衡佔居校長主導價值觀
在最後一個環節——撲克牌與價值觀遊戲(活動)當中,將學員們分為8個組,從每個組裡分別抽取一個學員價值觀進行測試。被選中的學員代表從眾多價值觀裡面抽取3種最看重的價值觀,並依次排序。當堂的測試結果為:1組:信仰、家庭、友誼;2組:賞識認可、友誼、創新;3組:家庭、團隊合作、工作與生活平衡;4組:人身安全、團隊合作、工作與生活平衡;5組:知識、保障、發揮專長;6組:人身安全、輕鬆的工作環境、同事關係;7組:家庭、高收入、工作與生活平衡;8組:家庭、工作與生活平衡、團隊協作。
通過結果來看,抽測的8個人中有3個人都把家庭放在了首位,而團隊合作、工作與生活平衡則佔了價值觀的相當比重。
專家點評:
從以上的抽測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校長、副校長們對工作、生活的平衡佔了主導價值觀,因此,生命的意義、生命的色彩、生命的幸福是人們所共同追求的,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校長、副校長多了一份擔當和責任。確切來說,這是現邊遠地區、鄉鎮農村副校長價值觀的體現。
■多元課堂
遭遇突發事件 學校應常規化處理
哪些情況屬於學校的突發情況?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校長應該怎樣妥善應對媒體的關注?在下午下半時段的培訓裡,一位京城資深媒體人受邀,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為校長們"補上"了一節生動的媒體溝通課。
講座中,他以"突發事件學校如何應對媒體"為主題,立足近年來媒體與輿論大環境的新發展、新變化及其給學校教育工作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著重就學校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如何與媒體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從容、有效地應對媒體報導;如何與媒體如何建立良性互動關係等幾個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講解。
校園裡的突發事件是什麼?凡是突然發生在校園裡、不可預測的事件都是突發事件,比如洪災、水災、火災、師生人身意外、教學事故等都算學校突發事件。對於學校來說,應當把突發事件視為一種常態來處理,把處理突發事件看作學校常規工作的一部分。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裡,特別是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信息傳播的速度與廣度與傳統社會完全不同了。為什麼我們覺得現在突發事件似乎特別多了?這是因為媒體的種類和傳媒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報紙、廣播、電視到網絡,再到微博、微信,新媒體出現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一條新聞每在一個門戶網站的首頁停留5分鐘,就會有400多家網站進行轉載,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傳播開去。
一旦出現校園突發事件,學校應該學會積極有效地應對媒體的追詢,首先要通過自己正規的信息渠道,及時、準確地傳遞信息,增強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度,同時還應採取相應措施防止出現信息真空,防止各種訛傳和小道消息流行開來,避免給自己的工作帶來被動。"對於媒體而言,誰能掌握更多的細節,誰能掌握更多的獨家細節,誰就是贏家。"主講人還結合媒體記者的工作特點、方式,傳授了一些成功應對媒體記者小技巧。如每隔一段時間發布一下事件處理的最新進展,儘可能地讓記者在學校多做停留,多了解一些相關信息等,不讓一些錯誤信息影響記者的正確判斷。
新聞發布會是一個對外發布權威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應對一些校園突發事件時學校可以通過發布會及時發布有關信息。那麼,校長或學校的新聞發言人應該具備哪些與媒體溝通的基本常識呢?主講人還通過正反事例,舉例說明在突發事件面前,表述、表情或舉止不當會給"節外生枝"引起一些令人預想不到的後果;怎樣通過新聞發布會上,巧妙傳達一些記者關注不到的信息,以及保持發布會的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