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真的變了,現在提起「影視明星」,他的代表作除了電影和電視劇之外,還有可能是短視頻。
比如演員管雲鵬,儘管他也出演過不少抗戰題材電視劇,但真要說起一個人盡皆知的代表作品,卻是一系列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短視頻廣告。
至於他在裡面飾演的角色,那更是五花八門:龍王、修羅、戰神、妙手神醫……怎麼中二怎麼來,怎麼羞恥怎麼來。而這些角色之間唯二的共同點,應該就是:他們都是入贅某個大家族的「贅婿」;以及他們在成功逆襲之後,都會把嘴一歪,露出一副「耐克LOGO般」的自信笑容。
√
在這個時代,你真的很難預料什麼東西突然就會火起來。有的時候你不經意間的一張抓拍,就會讓某個普通人朋友變成表情包裡的皇帝;有的時候你直播睡覺,都能在睡醒之後看到滿屏幕的打賞,外加統計你總共打了多少次呼嚕的彈幕。
別說你,我也很難理解
就像管雲鵬出演的這一系列短視頻尬劇,第一遍看的時候,你可能打心底裡犯嘀咕:這是什麼弱智劇情?一個原本唯唯諾諾的上門女婿,被老婆連打幾個耳光之後,憤然撕毀婚約離開家族。正當女方嘲諷廢物贅婿離開家族就會走投無路之際,一夥德高望重的人突然駕到,結果看到贅婿之後立馬跪下,嘴中不迭地說著什麼「龍王」、「失敬」等不明所以的話,然後女方家族就大驚失色,發現贅婿原來是這麼厲害的一個角色。而贅婿在成功逆襲之後,一言不發,對著鏡頭擺了一個歪嘴笑的Pose,深藏功與名。
WTF?邏輯呢?前因後果呢?轉折的合理性呢?更別提那些尷尬到爆的臺詞:又是龍王,又是修羅,動不動就幾百萬上千億的訂單,動不動就要發動什麼直升機、「黑羽令」。拜託,大家都已經是成年人了,現在連小孩子都不玩這麼尬的了,怎麼會有劇組把這些東西在三次元裡演繹出來,還演繹得那麼認真,那麼賣力呢?
不過,對於廣告這種形式來說,從童年時的「送禮就送腦白金」,再到後來的「系兄弟就來砍我」,邏輯性、合理性,這些從來都不是廣告商會在意的問題,他們只會在意自己的廣告有沒有被人記住。要麼,就把同一個套路重複幾百遍、上千遍,讓大家形成肌肉記憶;要麼,就直接玩尬的,什麼「古天樂綠了」、「一刀999」,這些噩夢般的聲音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煩不煩人?煩人。成不成功?成功。
而贅婿系列短視頻,可以說把這兩樣都給佔了。他們不僅玩尬的,更是把這份尬延續成了一個系列。你去看他們的視頻,會發現基本上都是同一個思路:贅婿被嘲諷-真實身份被揭露-現世報之後歪嘴一笑。不過每一次的角色設定都會略有不同:有的時候贅婿是一個能妙手回春的年輕神醫;有的時候他則是會用手發波的修真皇帝。有的時候他大義凜然,嚴肅果斷;有的時候他吊兒郎當,玩世不恭。
在你看得多了之後,內心甚至會有一絲期待:這一次劇組還能給我帶來什麼新花樣?就好像你期待腦白金廣告裡那兩口子換了什麼新行頭,或者《傳奇》頁遊又霍霍了哪個過氣明星一樣。
結果……這次你們的速度還真快啊
而且,這些短視頻的剪輯節奏很快,在短短一分多鐘的時間裡,居然能講完一個類似《基督山伯爵》一樣快意恩仇的故事,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這樣用超高速的節奏不斷衝擊爽點的手法,看得多了,自然會讓人有種停不下來,看完還想再看的感覺。
再加上這個系列劇真的很有梗。你會發現他們有意在重複很多聽上去很尬,但聽多了又很搞笑、很有記憶點的臺詞:什麼跪下道歉、有眼無珠、目光短淺、三年之約、不待也罷……等到觀眾反應過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被洗腦,開始不自覺地用這些臺詞來造梗了。
更別提幾乎每個視頻裡都會出現的打耳光、還有歪嘴一笑的動作了,實在非常洗腦
誠然,這個系列短劇能火需要一定的運氣,但在幸運女神垂青之前,它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
如果你不去了解一些前因後果,你可能完全不明白這幫人為什麼要專門拍這麼尬的東西出來。其實,這些視頻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宣傳網文平臺的爽文作品,而貫穿始終的「贅婿逆襲」的劇情,其實就來源於這些網文小說。
在現實世界裡還原爽文劇情,難怪會這麼尬
至於為什麼要拍這麼尬的真人短劇來宣傳網文作品,一方面這跟短視頻平臺的逐漸興起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買量這種營銷手段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如果各位經常光顧短視頻網站,那你們多半應該刷到過這樣的視頻:披頭散髮的高曉松拿著摺扇,給你娓娓道來一些三國歷史知識,然後冷不丁地串到《三國志:戰略版》這款遊戲上來;或者是已經退役的Uzi,興奮地跟你分享他的抽卡經歷,仔細一看才知道是《劍與遠徵》的廣告。
儘管在玩法上,一個是SLG,一個是掛機卡牌,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是從營銷的角度來說,《三國志:戰略版》和《劍與遠徵》又都屬於同一個類型的遊戲——也就是買量遊戲。
所謂買量,通俗點說,就是在各個渠道大肆地購買流量,讓這些渠道的用戶看到自己產品的素材,從而誘導他們點擊、下載、直至付費。對於新浪微博這樣的平臺來說,買量的載體可能是一條圖文微博;而對於短視頻平臺來說,大多就是這樣的「尷尬短劇」了。
你可能會問,這麼尷尬的演出,真的會有人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嗎?那我只能提醒你,既然連「一刀999」都能存活這麼多年屹立不倒,那製作更精良的短視頻,怎麼就不會有人真的感興趣呢?
而且,就算轉化率很低,只要我推的用戶足夠多,那最後的結果也是喜人的。比如1000萬個用戶,轉化率就算只有10%,那最後也有100萬人通過這個渠道成為了我的玩家。買量的邏輯,其實就是這樣的。
而網文圈顯然是學習了遊戲圈優秀的買量經驗,也開始下場投放自己的素材。畢竟在閱讀體驗拉不開差距的情況下,怎樣才能讓大家都來我的平臺看書呢?那不如把小說的劇情改編成一分鐘的短劇,投放到短視頻平臺去。尷尬就尷尬吧,畢竟對金主來說,他們真的不怕尷尬,他們更怕你不知道他尷尬。
平心而論,除卻尷尬的劇情之外,這些短視頻拍攝得其實非常專業。劇情確實是沒辦法,畢竟它打的就是龍傲天逆襲小說的廣告;但是演技、運鏡、剪輯和配音都十分在線,他們幾乎都做到了他們那個預算所能達到的極限。
據說很多耳光都是真打……所以有人說管雲鵬的嘴其實是被打歪的
甚至這個團隊的主演幾人,都是參演過很多電視劇的職業演員。只是因為疫情影響了影視業,他們為了生活,也為了保持表演的狀態,才決定去接拍這樣的短視頻尬劇的。相比於遊戲圈目前還在找明星拍「硬廣」的思路,網文圈笨鳥先飛,反而走到了前頭。
可能他們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會這樣被大家記住
不過,作為買量的素材,可能很多時候金主也並不希望它們喧賓奪主。畢竟,這些視頻的爽點更密集、節奏更暢快、時間佔用的也更短。相比之下,它們代言的網文小說反倒又臭又長,只是剛開始的時候有一種逆襲的爽快感,後面其實就是在不停地重複之前的套路,越來越水。
結果你瞧,現在廣告比商品本身還要火,也不知道金主該哭還是該笑了。
或許什麼時候,這些本來用於打廣告的短視頻能夠反客為主,徹底擺脫這些小說網站的束縛,打造屬於自己的尬劇世界觀也說不定。我覺得,它至少一定比那些爽文小說好看。
說起來,這不也是一種「贅婿」的逆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