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比亞民眾盛讚中國援非醫療隊:「他們是偉大的人」

2021-01-21 大眾網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文/徐揚 李錚 高爽 邢建橋)

  1月10日,中國(遼寧)第三批援甘比亞醫療隊隊長梁松年和其他9名隊員結束了在西安的集中隔離生活,回到闊別一年半的家鄉瀋陽。

  「醫療隊2019年夏天從瀋陽出發前往甘比亞,18個月的熱帶生活已經讓我短暫忘卻了家鄉深冬的寒冷。」梁松年說。2019年6月20日至2020年12月20日,中國(遼寧)第三批援甘比亞醫療隊在受援醫院簡陋的條件下,完成了甘比亞首例介入手術、協調組建內鏡中心,還利用中國傳統針灸為當地居民祛除病痛…… 

  「醫療隊已經成為中岡友好的一張名片。」醫療隊隊員、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金迪說。

  當地醫療條件極其落後

  41歲的梁松年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放射科醫生,有著15年從業經歷的他在國內接觸過大量病例,也遇到過各種複雜情況。但抵達甘比亞後,當地落後的醫療條件還是令他感到震驚。

  「我們的受援醫院甘比亞共和國愛德華·弗朗西斯·斯莫教學醫院是當地唯一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整體情況比較落後。儘管這裡有全國公立醫院唯一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設備,但十分老舊,經常罷工。」梁松年說,在當地,內科看病靠醫生經驗、外科看病靠開刀探查是一種常態。

  更糟糕的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甘比亞於2020年3月出現病例,7-8月疫情達到高峰。「令我們憂心的是,最開始醫院裡基本沒人戴口罩。」梁松年說,當地民眾包括醫務人員對新冠肺炎疫情知之甚少,市場也不能滿足口罩供應。

  面對複雜的情況,作為隊長的梁松年暗暗在心裡給自己鼓勁,「前兩批醫療隊為我們到甘比亞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出國前大家還在國內接受了3個多月規範的崗前培訓。隊員學科分布很均衡,還增加了消化內鏡、介入放射、脊柱外科等專業的醫生。按照受援醫院各科室需求,國內捐贈了大量醫療藥械,產科醫生、麻醉醫生還自帶了可攜式超聲及可視喉鏡……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在當地迅速開展工作」。雖然困難重重,但醫療隊隨時待命診治的信心卻更加堅定。

  搶救出生僅8天的新生兒

  說起最難忘的一次診療經歷,梁松年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去年8月,醫療隊迎來抵達甘比亞後第一個3天小長假。放假前兩天,梁松年接到了普外科醫生張小薄的會診電話。他們要面對的病人是一名出生僅8天、體重1.2公斤的新生兒,初步診斷是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

  「即使在國內,低體重新生兒的手術也具有很高風險。更嚴重的是,我們的受援醫院缺乏先進的設備和藥品,連術前檢查都只有血常規一項。」梁松年說。患兒面對的第一重難關是麻醉,當地醫院適合小兒麻醉的藥物已經很少在中國使用,當時還缺乏能做小兒麻醉的呼吸機。

  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醫療隊馬上連線國內醫院組織會診,最終結合愛德華醫院的醫療條件給出了詳細的麻醉方案。

  第二天,手術準備就緒。「我從患兒母親手中接過了這名新生兒。這是我從事麻醉工作12年以來接手過的體重最輕的病人,手上似乎感覺不到重量,但心裡卻很沉重。」醫療隊成員溫超說。

  手術進行了2個多小時,為保證患兒術中體溫穩定,醫療隊關閉了手術室空調。那時正值甘比亞的雨季,天氣悶熱,室內溫度超過30攝氏度,醫護人員都大汗淋漓。

  手術結束15分鐘後,當醫生拔出氣管導管,患兒發出啼哭聲,「那種心情,比放假休息開心百倍。」梁松年說。

  中醫成岡民眾眼裡的「China magic」

  第三批醫療隊中還有一位中醫。「在甘比亞開展中醫診療並不容易,由於中藥材不能進口到當地,我的工作主要以針灸、拔罐等物理診療項目為主。」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生金迪說。

  細細銀針背後也有溫情故事。「我接手的第一例本地患者是一名50多歲的產科醫生,他飽受雙膝關節疼痛數年。」詢問病史和查體後,金迪採用傳統中醫針刺療法為患者進行了治療。

  「謝謝你醫生,我要為你祈禱!」金迪從異國醫生同仁那裡聽到這樣一句感謝,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經過治療後,他已經可以自如行走。想到他能以健康的體魄繼續投身診治工作,我也很開心。」隨著診治的患者增多,金迪的中醫針灸技術被當地居民稱為「China magic」。

  據統計,中國(遼寧)第三批援甘比亞醫療隊在常規醫療援助工作中,完成總診療4080人次,手術467例,危重症搶救170人次,針灸1130人次,麻醉89人次,超聲檢查205人次,先後3次赴內陸偏遠地區巡診義診。

  當地民眾和患者非常尊敬中國醫療隊。在他們眼中,這些衣服上繡著五星紅旗的醫生診療技術高超,不求任何回報。疫情期間,醫療隊每天進入醫院時要接受安檢,面對中國醫生,醫院保安會起身敬禮,幫著開門。金迪說:「簡單的舉動展現出當地人對醫療隊的情誼。」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按照計劃,第三批援甘比亞醫療隊應於2020年7月回國,但受疫情影響,回國時間被延期到2020年12月20日。為保證援助連續性,中國(遼寧)第四批援甘比亞醫療隊於2020年11月8日出發,與他們同行的還有由9人組成的中國(遼寧)援甘比亞抗疫醫療隊。

  梅塔·巴是一位接受了抗疫醫療隊幫助的患者。去年11月,她因核酸檢測呈陽性入院治療。回憶起抗疫醫療隊陪她度過的時光,梅塔·巴有些激動:「我每次因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治療的時候,總能看到中國醫生的身影。他們是偉大的人,我希望甘比亞政府繼續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從這些寶貴的援助中受益。」

  甘比亞外交部長馬馬杜·坦加拉對中國幫助甘比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的努力非常認可。他說,正如2020年6月舉行的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的成果所表明的那樣,中國已經為後疫情時代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婦產科副教授郭權是第四批援甘比亞醫療隊隊員,如今在當地開展了2個多月工作。「在我們之前,我國已經向甘比亞派出三批醫療隊。所以我們對甘比亞的醫療現狀、風土人情、工作生活狀況都有所了解,陌生感少了,信心自然就多了一些。」郭權說。

  3年多來,一批批醫療隊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培育當地醫療力量,每名醫生親自帶1至2名當地年輕醫生,言傳身教,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作為「婦科腔鏡診療中心建設」項目的執行人之一,郭權負責指導當地醫生開展婦科宮腹腔鏡,指導去年在華參加培訓的甘比亞學員進行手術實踐,培養後續參與該項目的甘比亞醫生、護士。

  「甘比亞很少有人有機會到他們眼中的神秘東方——中國——去走一走、看一看。但通過與一批批醫療隊接觸,我想他們會更了解萬裡之外的中國和中國人。」郭權說。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協青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
    近日,中國科協第六期青年理論學習分享交流活動舉行,通過線上方式,組織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交流科協年輕幹部投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生動實踐,圍繞堅定理想、練就本領、擔當作為進行深入研討。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員及機關團委委員40餘人參加。
  • ...聯合翡拉拉推出戰疫紀念品,贈送浙江援鄂醫療隊 | 致敬最美逆行者
    作為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迪安診斷在採用多方位科技手段抗疫的同時,聯合時尚首飾品牌翡拉拉,設計製作戰疫主題文化紀念品,並捐贈給浙江援鄂醫療隊。
  • 哈醫大一院援望奎醫療隊出發
    1月14日下午14時30分,哈醫大一院援望奎醫療隊8名醫護人員,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院乘車出發,前往望奎縣人民醫院,參加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務。哈醫大一院黨委書記趙長久,副院長牛玉梅,副院長薄紅,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到場為醫療隊員送行。「望奎人民,加油!哈醫大一院醫療隊來啦!」
  • 東航今日將執飛三架包機接運安徽援鄂醫療隊返程
    民航資源網2020年3月18日消息:3月18日7點32分,由東航安徽分公司執飛的安徽省第一班援鄂醫療隊返程接運包機MU7877從合肥起飛,飛赴武漢。預計,回程航班MU7878將於10點從武漢起飛,這也是安徽省第一班援鄂醫療隊返程航班。據悉,3月18日共有三架次東航包機接運安徽援鄂醫療隊返程,累計接送人員預計在300餘人。
  • 「患難見真情、共同抗疫情」 援非12勇士凱旋!
    5月14日19時許,中國赴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乘機抵達天津,結束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援非抗疫任務。此次抗疫醫療專家組是以中國政府名義派出,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建、天津市衛生健康委選派,自4月16日啟程赴布吉納法索,4月30日轉赴象牙海岸,協助當地開展抗擊新冠疫情工作。
  • 上海援鄂醫療隊返滬隔離菜單曝光,遲到的年夜飯也補上咯
    3月18日,上海援鄂醫療隊首批返滬隊員在圓滿完成各項醫療救治任務後回到上海。不過,他們暫時還不能與家人團聚,需要在酒店隔離休整14天。這14天裡,我們的醫護人員吃的怎麼樣、住的怎麼樣?最近,網友爆出一份上海援鄂醫療隊返滬的隔離菜單:紅酒燉牛排、雪汁豆腐魚、宮保鵝肝、蟹肉鍋貼、三丁包、粢飯糕……中餐西餐、日料韓料、小吃甜品頓頓不重樣、天天有驚喜變著法兒「投餵」我們的返滬英雄!
  • 影像力|山東援湖北醫療隊314名勇士凱旋 背包上寫著戰「疫」必勝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0日訊 今天,山東省援助湖北第3批醫療隊124人、第9批醫療隊中的12人、第12批醫療隊178人啟程回家。下午兩點半左右,醫療隊乘坐山東航空3架飛機,依次從武漢起飛,返回家鄉。2月2日,由123名隊員組成的山東省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2月4日正式進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 「下周二就是我的專家門診啦」最後一批返浙援鄂醫療隊結束隔離休養
    杭州網訊 西湖水暖,迎君歸來,今天(4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第六批也就是浙江省援鄂醫療隊最後一批175人結束為期14天的隔離休養,從安吉回到了杭州,該醫療隊由浙江援鄂第五批醫療隊省人民醫院隊和援武漢抗疫前方指揮部等組成。
  • 援鄂醫療隊重遊湖北:荊楚已無恙 只待君來早
    中新社武漢8月7日電 題:援鄂醫療隊重遊湖北:荊楚已無恙 只待君來早中新社記者 梁婷「疫情過後,一定再來湖北、再來武漢看看。」這是援鄂醫療隊員告別時的一個約定。距離最後一批援鄂醫療隊離開已百天有餘,湖北在7日迎來全國23個省份的72名援鄂醫療隊員。
  • 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華貴人壽)喜迎貴州援鄂醫療隊凱旋
    新型冠狀病毒悄然肆虐,白衣天使們主動請戰、快速集結、馳援武漢;白衣天使們舍小家、顧大家、責無旁貸堅守在「抗疫」最前線;白衣天使們一個個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2020年3月19日中午,承載著貴州第七批援鄂醫療隊147名成員的航班抵達貴陽。英雄們凱旋,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眾多人士一起歡迎英雄們回家!
  • 這個「隔空擁抱」讓人淚目 | 吉人援鄂日記
    這個「隔空擁抱」讓人淚目 | 吉人援鄂日記 2020-02-07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肺炎、援鄂抗疫、網上看病……哪些關鍵詞讓你難忘?
    援鄂英雄凱旋關鍵詞:新冠肺炎這一戰,必須給貴州點讚!事例:在援鄂戰場,貴州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楊帥君,負責武漢江漢方艙醫院裡晚班和夜班的護理工作。在方艙醫院堅守了30天,她與隊友一起救護患者522名;在城鄉社區,長順縣長寨街道新壩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韋朝江對所在社區24個居民小組進行摸排,一組一組查,一家一家核,24小時值班值守,牢牢守在疫情防控前線……回顧:如果要說2020年最深刻的記憶,非「新冠肺炎」疫情莫屬。
  • 浙江支援湖北醫療隊:被防護服悶到噁心 就像戴了緊箍咒
    &nbsp&nbsp&nbsp&nbsp浙江援鄂醫療隊:被防護服悶到噁心 就像戴了緊箍咒&nbsp&nbsp&nbsp&nbsp浙江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大年初一來到武漢支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近一個月的時間。
  • 4.2萬張援鄂「天使」照,每一幀都如此珍貴
    自2月20日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率領中國攝影家協會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趕赴武漢以來,由多方力量組成的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隊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先後為全國各地馳援湖北各地的醫療隊共4.2萬餘名隊員拍攝了個人肖像,基本完成這項中國攝影史上首創、世界攝影史上罕見的重大攝影工程。
  • 這位曾率隊援鄂的幹部,擬升正廳
    健康界注意到,今年2月,兩人均率隊援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楊慧曾任貴州省援鄂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武漢工作組組長。據《貴州日報》介紹,2月25日上午,楊慧帶隊的貴州省援鄂醫療隊工作組從貴州省疾控中心整裝出發,火速馳援武漢。「這次派出的工作組包括五名專家和一名司乘人員,目的地是武漢,主要為前面派出到武漢的幾批醫療隊提供支持,對他們進行心理、精神上的愛護,保障整個援鄂疫情防治任務順利進行。」楊慧介紹道。
  • 抗擊伊波拉 中國在行動
    北京友誼醫院援幾內亞醫療隊在當地合影 「大家克服困難,義無反顧地如期奔赴遠離祖國萬裡之外的幾內亞。」「從8月21日進駐當天,駐地門診就24小時開放了。每天都有病人就診。」
  • 我們採訪了100位援鄂醫護人員,去看他們防護服下的臉龐……
    《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之《臉龐》,在武漢策劃了一個「百人計劃」——採訪100位援鄂醫護人員,去聆聽他們防護服下的真情觸動。三度上戰場的護士長對醫患關係的新感觸;帶著一群90後上戰場的領隊;兩人相伴同赴武漢的夫妻檔......在這些碎片記憶之中,我們將永遠銘記2020年武漢的春天。
  • 【地評線】紫金e評:致敬星夜馳援的中國力量
    情牽河北,1月7日19時,江蘇省檢驗醫療隊106名醫務人員攜帶設備、耗材、防護物資從南京祿口機場奔赴河北,103名浙江援河北核酸檢測醫療隊隊員連夜出發馳援河北。星夜時分,寒潮陣陣,他們用逆「疫」前行的腳步匯成了共克時艱的中國力量,奏響了溫暖人心的戰「疫」音符。星夜馳援,彰顯制度之熱和人性之光。
  • 擁有著朝氣蓬勃、奮發有為青年一代的中國將是無所畏懼的
    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  「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
  • 今天,廣東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1903名隊員全部撤離
    「為武漢拼過命」,這是桑嶺和廣東所有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隊員身上共同的「印記」。誰也不會忘記,當國家發出號召時,他們火速集結,勇敢逆行,他們當中,多數是黨員,他們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守住這座城,護住一國人。1月24日是除夕夜,正是萬家團圓時。由133名醫療隊員組成的首批廣東醫療隊向武漢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