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 倩
金雞辭歲,瑞狗迎春,戊戌年已經拉開序幕。
回望歷史,照亮前程。60歲一甲子,每逢戊戌年,「變」就成了關鍵詞。1898年的戊戌變法讓國人至今難忘。120年後的今天,國家和平、繁榮、富強、民主,正如當年仁人志士所暢想的,但時代一新、其命唯新,發展起來以後出現的問題並不比以前少,改革進程中解決了矛盾也積累了新的矛盾。
這些問題矛盾是前所未見的挑戰,也是破舊立新的機遇。抓住了就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泉城濟南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變」!
變是因勢利導,順應時代變化。比如順應網際網路大潮,發展網上政務;呵護新業態萌芽,護航新興產業發展……變亦是推動變化、主動求新,用改革的力量推動發展。
新的時代方位標註新的改革起點。如今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濟南怎麼啃硬骨頭?這需要堅定的意志、無畏的勇氣,也需要非凡的智慧、科學的方法。
改革方式當然要因地因事制宜,但是從既往經驗中總結出的小技巧,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借鑑參考。比如實施改革舉措之前,要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群眾盼望環境靚麗,我們就在拆違拆臨、棚改舊改上下功夫;群眾厭惡交通擁堵、門難進臉難看,我們就加快路網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群眾喜歡青山碧空,我們就寫好山文章、對抗霾汙染……有了群眾的支持,改革必定事半功倍。
再比如,咬定目標就要狠抓落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落實,是檢驗是否真抓改革、能否改革成功的試金石。對於濟南而言,無論棚改舊改徵收拆遷,還是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全市「1+454」體系中的哪一項工作都不容易,不改革不行,不狠抓落實也不行。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更高質量的發展會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矛盾,更堅定、更深入的改革能破解。
戊戌年的工作日才劃掉三天,改革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正月初七《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公布,正月初九《濟南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暨「十大行動」實施方案》出爐……一系列的謀篇布局彰顯了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謀超越的決心。
發展無窮期,改革無止境。2018戊戌年裡,泉城必將矢志改革不畏艱、革故鼎新不懼難,抓住難得歷史機遇,貫徹「走在前列」要求,用改革求變之心積蓄創新動能,推動泉城騰籠換鳥、再創佳績。(郝 倩)
[責任編輯:劉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