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公眾號:九行
ID:jiuxing_neweekly
Luna正和他的攝影師先生駕車穿越歐洲大陸,這我早有耳聞。可以說,我以為他們是旅行界「網紅」情侶中文章最好的。當我終於結識Luna時, 她的行程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天,走到了伊斯坦堡。
Luna發現,如果這座昔日帝國古都有屬相,那它一定是屬貓的。
文/Luna 圖/紀韓
「貓咪代表著難以描述的混亂、文化和獨特,這也是伊斯坦堡的本質。沒有貓咪,伊斯坦堡就會丟失一部分靈魂。世界上沒有別的地方像這裡一樣。」
這是紀錄片《伊斯坦堡的貓》(「Kedi」,意為「貓」)開頭的一段話。當旅行者來到這座歐亞交界的城市,只需稍加注意就會發現,這裡的居民不只清真寺裡的朝拜者、巴扎裡的小販、碼頭上的漁夫等等,還有數不清的貓。伊斯坦堡屬於人類的同時,也屬於貓。
老城街頭的貓
無處不在的貓
我們住在古老的蘇丹艾哈邁德區,藍色清真寺與馬爾馬拉海之間一片猶如蜘蛛網般的老街區裡。旅館所謂的「停車場」不過是街角處一小塊廢棄的土地,並排停著四輛車,一牆之隔外是初建於6世紀的小索菲亞教堂。
幾隻屬於這個街區的貓常常出沒於「停車場」,睡在溫暖擋風的車底下,或者跳過不高的牆頭,跑到正對著教堂的咖啡館,讓坐在室外啜飲蘋果茶的客人撫摸——如果它們剛好覺得自己需要做一個按摩。
圍牆柵欄處的貓
伊斯坦堡有無數的流浪貓,它們是全城人的寵物。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古至今接待著來自不同國家的船隻和旅行者,水手從家鄉帶在船上抓老鼠的貓也隨波逐流來到了伊斯坦堡,在這裡擁有了領地與後代。奧斯曼帝國時期,城裡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貓,它們負責捕捉下水道裡出沒的老鼠,以勞動換來舒適的生活。
飲水的貓
我們常常在路過一條狹窄的巷道時,被從廢棄的建築裡竄出的貓吸引。它們把廢樓當做自己的家和遊戲場,在破碎的玻璃窗內外追逐嬉戲。窗邊常常放著貓糧和清潔的水,那是周邊的居民對這些傢伙的照顧。
穿梭在無人居住的廢屋內外的貓
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託普卡帕宮、考古博物館等等,人類最熱衷的景點也是貓鍾愛的地方。成千上萬的遊客穿梭往來,他們在這裡第一次與伊斯坦堡的貓相遇,撫摸它們光滑的皮毛,順便也把手裡的食物分給它們。
考古博物館裡的貓
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能遇見無處不在的貓。有的貓懶洋洋地躺在甜品店和紀念品商店門口,還有的貓機敏地從考古博物館紀念品商店的一幅仿古羅馬時期的鑲嵌畫後路過,吸引人們忍不住去擼一把的同時,也把客人帶給了給予它們一席之地的商家。
考古博物館紀念品商店的貓
彩虹樓梯上的「蘇丹」
「貓已經在現在的伊斯坦堡生活了數千年。它們目睹了帝國的興盛與衰亡和這座城市的興起與衰弱。就算被所多數人所照顧,主人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並且無論是被崇拜、鄙視或是忽視,不可否認,它們都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街邊假寐的貓
貓是自由的,它們自己照顧自己。即便是家貓也不會永遠地待在家裡,伊斯坦堡人願意把貓放出去,讓它們擁有自己的領地和娛樂活動,他們也願意投餵和愛撫選中他們的流浪貓。
彩虹樓梯上的人與貓
乘車沿著加拉塔大橋穿過灰藍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我們來到依山而建的貝伊奧盧區。一處上山的樓梯被塗成了美麗的彩虹色,一群貓正在樓梯低處遊玩,旁邊一隻三花最為圓潤肥美,瞪著大圓眼睛安靜地看著我們。
彩虹樓梯的貓群
實際上,這隻大胖貓是貓群裡最不好惹的一隻,仿佛整個街區的「蘇丹」——冷靜、兇狠、擁有絕對權威。別的貓或多或少都願意接受我們的撫摸,它卻只是冷冷地旁觀,拒絕我們靠近。一隻溫柔的白色貓咪發出滿意的呼嚕聲時,「蘇丹」突然衝過來低吼著嚇跑了它。
貓群裡的「蘇丹」
於是別的貓也飛快地逃竄了,只有「蘇丹」還在樓梯下面,不聲不響地注視著我們。當我們向樓梯高處走去,它圓潤的身軀突然閃電般衝到了前面,搶先一步竄到了樓梯中部。走過去我們才發現旁邊一間屋子門口擺著許多貓糧和水,這戶人家的盆栽花蔭下是這群貓享用餐食的地方。
「蘇丹」衝進正在吃飯的貓群,幾隻貓害怕地退開,還貪戀食物的黑貓立刻被它嘶吼著用爪子趕走了。它美美地吃了起來,不再理會我們,其餘貓只能躲開一點距離,在旁邊怯怯地吃飛散出去的貓糧。
「蘇丹」趕走了不服從的黑貓
沿著樓梯一直往上走就能抵達繁華的塔克西姆廣場。時髦的獨立大街上人流如織,貓在兩旁的巷道裡穿梭,搶地盤、搶母貓、搶食物,靠實力贏來生存所需的一切。在萌萌的外表下,伊斯坦堡的貓都藏著一顆真正自由的野性之心。
巴扎裡的幸運時刻
我們發現,越是狹窄、老舊、混亂、多樣化的角落,有越多的貓——這大概也是伊斯坦堡的審美取向。它們悄無聲息地行走在不斷更迭的店鋪遮陽棚上、推倒又重建的牆頭、拆遷的廢墟裡,目睹著古老的城市被時代的浪潮推著向前。
在屋頂巡視的貓
巴扎區林立的清真寺是貓鍾愛的地方,這裡安靜、清潔,走進庭院的人似乎也更加溫柔,少了一些現代化的冰冷氣息。我們在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遇見一隻纖瘦的橘貓,當周邊的女士穿著拖曳的黑袍緩慢前行,貓從平臺跳下的姿勢顯得更加矯健優雅。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的貓
書籍巴扎也是遇見貓的絕佳去處。日暮後閉市後,一隻威武的虎斑大貓在屋頂巡邏,兩隻小貓在關門的店鋪前玩真正的「躲貓貓」。
書籍巴扎裡遊戲的小貓
我們伸出手去,小貓便怯生生地躲開,扭著臀跑到成列著波斯語石板的櫥窗前,又忍不住好奇地從趕來護住它們的大貓旁邊偷看。
警惕的大貓與好奇的小貓
不怕生的三花貓則安心地在水池前喝水龍頭未擰緊的流水。包子臉貓吃飽了巴扎商人留下的貓糧,從屋角矜持地踱步而出,在我們面前溫柔地趴下,水靈靈的眼睛注視著我們。
包子臉貓
過幾天白日,我們又走到書籍巴扎。正值熱鬧萬分的時刻,一個書攤的老主人在鋪子裡打盹,鋪子外一隻貓也在沉睡,趴在陳列著各種伊斯坦堡旅行指南的書堆上。熙熙攘攘的過往人群輕輕地撫摸它,它也只是懶散地揮舞一下爪子,翻個身四仰八叉地繼續睡。
書攤上睡覺的貓
紀錄片《伊斯坦堡的貓》片尾說「一隻貓在你的腳上喵喵叫,抬頭看著你,其實這是生活對你的微笑,那些我們幸運的時刻,都是在提醒著我們,我們還活著。」
而當一隻貓翻過身子,對你露出柔軟的肚皮,眼睛眯成一條縫,那是伊斯坦堡給予你的最溫情脈脈的擁抱。
今日作者
☝
Luna
Lonely Planet內容策劃和中文作者
和先生一起自駕環遊亞歐
認為旅程只有兩件事:尋找與遇見。
加微信號: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讀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