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顧:
前面我們提到了,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人在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古代版的系統論,是用來認識複雜問題的關係及運動的方法論。複雜系統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人體生理、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等等都屬於複雜系統。其中,人類社會是由許多人在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聯繫下組成的社會網絡系統,下面我們就以生活中最容易理解的人際關係為例,說一說如何如何應用五行學說來解決複雜系統問題。
我們都聽過「冤冤相報何時了」,意思是說告誡人們傷害是相互的,因果循環,永無止境,那麼這句話說得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就用五行理論來解釋一下。
如前所述,五行理論認為,事物內部各個部分之間通過相生相剋的密切聯繫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如果事物內部某一個部分發生了異常改變(太過或不及),會引起其他部分相應地也發生變化,並最終引起對異常改變的報復現象,使其恢復正常從而維持整體的穩定。
以五行中的「火」為例,如上面的五行生剋圖所示,綠色箭頭代表「生」,紅色箭頭代表「克」。正常情況下火受到水的制約,而火又可以通過生土來間接地對水發生制約的反作用而使自身保持平衡;如果火氣出現太過的情況,則其對金的克伐過度會使金髮生衰弱的情況,而金由於偏衰又減弱了對木的約束,木因此變得偏亢從而加劇了對土的克制,土被抑偏衰後又降低了對水的制約,水於是亢盛起來,最終又把太過的火氣克伐下去,使之恢復了正常。反之,若火氣不及,則會受到水的過度克制,而水太過又引起了金偏亢,金偏亢則使木受壓抑而偏衰,木偏衰又造成土偏亢,土偏亢則導致水偏衰,水偏衰則最終使火氣由不及歸於正常。其他四行依此類推。
也就是說,作為整體中的一部分,發生太過或不及必然會招致一種相反的報復力量,使自身恢復至原來的狀態。不僅如此,由於整體中各部分在相生相剋的密切聯繫中,有多少太過,便會引起多少不及,有多少不及,又會引起多少太多,因此所有異常變化所引發的報復行為的輕重,與異常變化的程度是完全相符的。
了解了這一原理,我們再來看冤冤相報,就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整個社會中的一部分,我們和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密切相連的,如果我們對別人造成了傷害,這種傷害必然會通過某種形式如數奉還地回復到你自己的身上,這種報復即使不會從被傷害者身上出現,也會從其他地方表現出來,所以冤冤相報確實是存在的;相反,如果我們自己受到了別人的侵害,也會從某些途徑得到相應的補償。
從這個社會關係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出,五行理論關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更加偏重於事物之間的關係。人類由於置身於廣闊大自然和複雜人類社會中,往往容易看到事物本身,而看不到事物之間的聯繫,因而常常忽視人類行為對自然和社會其他部分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以及對整體所造成的影響,就連人類自己的身體也很難認識清楚。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系統,人體內各組織器官都是密切聯繫的,任何一處發生了變化,都會引起其他部分跟著發生改變,正所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現代醫學常常將人體的組織、器官從整體中割裂出來進行分析和認識,更加專注於各組織器官的特性和功能,因而在治療方法上也是「分而治之」,頭痛有頭痛的藥,胃炎有治胃炎的藥,脂肪肝有治脂肪肝的藥……但是對這些疾病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關係則研究較少。
中醫把五行學說應用於人體,將人體的臟腑、經絡、關竅等分別歸屬於五行,利用五行學說的生克機制來認識五臟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係,形成了我國特有的醫學理論體系。它可以促使人們從系統結構的觀點來觀察人體,有助於比較清晰和客觀地認識人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以及人體與生活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繫,對疾病的正確處理髮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下次我們就來看看,中醫到底是如何應用五行理論來認識人體並指導疾病診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