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開拍,都拍出臺灣社會部分縮影——不斷改編的《瘋女十八年》

2021-01-07 挖史人

臺灣四大奇案之一的「瘋女十八年」,聽起來像個古老、慘絕人寰、前現代的鄉野奇譚,沒想到經過一陣搜查之後發現,以這位遭受生活環境迫害而喪失心智的女子為藍本,竟在不同的時間點,產生了五、六部影視作品,跨距之大,簡直就是跳躍時空的少女。

1957 年白克導演的臺語片《瘋女十八年》是瘋女人故事影像化的第一部,也是白克脫離官營製片廠之後,以民間出資製作、考量觀眾收看需求的第一部作品。他從1956 年 5 月 4 日《中華日報》南部版一則〈十八年人間地獄〉的報導獲得靈感。

在當時一片劇本荒中,白克猶如見獵心喜,將它寫成故事大綱,主要訴說在日治時期,女主角阿蓮賣身葬母之後,被養父賣入酒家,雖然有同事姊妹淘相助、以及青年周添成為她贖身從良,但婚嫁之後,丈夫添成卻遭逢生意失敗,只能離家投靠叔父、在外經商,留在家中的阿蓮受到婆婆和添成表妹虐待,在柴房中產子。婆婆又聽信算命者之言,把她送進廟裡,終於被逼發瘋,直到十八年後臺灣光復,添成返家得知此事,才將她救出、全家團圓。

此故事由大同影業公司製片杜雲之支持而拍成電影,上映後大獲好評。從當時評論反應來看,這部作品在創作上至少有三點值得注意。其一,電影從記者至廟中採訪老尼開始,由老尼倒敘出女主角悲慘的人生,這種晚起始點(late point of attack)的編劇手法,在1950 年代的臺語片創作中較為少見,贏得了觀眾的注目。其二,飾演阿蓮的小豔秋和女配角鍾瑛,受到影評大為激賞,她們成功詮釋出經歷多重轉折的受虐歷程和讓人咬牙切齒的反派,也讓小豔秋從此成名影壇。其三,片中批判了養女制度和迷信思想,在創作者不自覺中提升了觀眾集體的現代化。

《瘋女十八年》獲得票房和評論界的正面反應,「瘋女」這種精神障礙者也成為臺語片的類型人物,得了失心瘋的角色散見在《難忘的車站》、《安平追想曲》等電影中;臺語片裡落難酒家的女性有互相幫助的姊妹淘,似乎也在本片成為公式。

進入1970 年代,臺灣的國語片市場一度從舊臺語片取材,《林投姐》、《小情人逃亡》、《基隆七號房慘案》、《五子哭墓》、《三聲無奈》等片有了改頭換面、重新登場的機會。 1979 年,徐天榮執導的國語片版《瘋女十八年》,由歐陽玲瓏、李道洪等人主演,上映後一樣受到觀眾歡迎,不過在製作背後另有故事:原來此片推出時機正好在現實生活中的本尊──被關在臺南西港信和寺的精障婦人黃毛宗過世一年。

這一家人因白克電影之故長期飽受困擾,原以為隨人物過世,生活可以歸於平淡,卻遇上有人要重拍電影上映,於是以當事人兒子張阿濱為代表寄出存證信函希望停拍。徐天榮導演數度溝通無效,只好更改故事內容和所有角色姓名之後再上映。

時序進展到 1988 年,陳朱煌導演再度以瘋女故事改編,完成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雖說以瘋女故事為底,但整個背景有了超大幅度的變化,改換到經濟起飛之後的臺灣。

故事一開始,學醫歸國的年輕醫生在新就任的療養院發現了一位手抱貓熊玩偶的女性住民,確認姓名之後,發現她就是失散已久的母親,就此展開倒敘;有關女主角精神崩潰的描寫,其實在90 分鐘的片長中只佔最後的10 分鐘,劇情主力放在她如何單獨撫養兒子,以及與兒子之間的深厚情感。

總體來看,《媽媽再愛我一次》脫離原始故事甚多,因此產生出新的時代意義;在機場、造船場、火車站等場景中,此片著力刻畫現代單親媽媽所遇到的困境,早已不是鄉野奇譚裡的怪奇女子了。

此片在票房上呈現出很有趣的現象,1988 年在臺灣票房失利,但1990年在中國上映後,卻引起非常熱烈的迴響,據估計觀影人數高達兩億多人,演員楊貴媚精湛的表演,使她成為在中國最有名的臺灣媽媽。

臺灣電視方面也有瘋女的戲劇呈現。華視製作人宋文仲先是在1988 年8 月到10 月間制播了鬆散改編(loose adaptation)的連續劇《瘋女十八年》,1995 年5 月到9 月,再以同樣藍本製作了臺灣電視史上大名鼎鼎的「世間媳婦」系列之《驚世媳婦》。

回看上個世紀 90 年代的臺灣電視發展,已是老三臺時代的最後十年,戲劇節目反映社會走向。在華視推出「世間媳婦」系列之前,已有《愛》、《緣》、《草地狀元》、《意難忘》等鄉土懷舊戲劇,系列之後又接著《第一世家》、《阿足》,中視也有《斷掌順娘》、《天公疼好人》,臺視則有《臺灣水滸傳》、《臺灣演藝》、《根》等八點檔連續劇。這批劇作不同於六點檔的閩南語連續劇,也和現在流行的鄉土劇大相逕庭,清一色走的是語言寫實的路線,並且有著濃厚的臺灣本土意識。

「世間媳婦」系列的卡司不純然是閩南語劇的演員,有主流的國語劇明星如張玉嬿、周筱雲、孫鵬,也有國臺語雙聲道演員如蕭大陸、楊貴媚等,主題曲也多元選曲,有臺語歌手施文彬的國語歌〈深深愛你〉、中國歌手王菲翻唱鄧麗君老歌的〈你在我心中〉、莊立帆與林佳儀的中國曲風對唱曲〈等待〉;在劇情上則取材近代的臺灣故事,並且編入族群融合、政經發展等寫實議題。

總體而言,「跨界」和「融合」的意味相當濃厚。 《驚世媳婦》是「世間媳婦」系列第一部戲,上檔後收視率極佳,電視臺決定無限期延長集數,故事發展至第三代,也脫離了「瘋女十八年」的原始故事。

「瘋女」的改編之路還沒結束,2001 年八大電視「第一劇場」、2014 年三立臺灣臺「戲說臺灣」等講古節目,也都還有阿蓮不同的受苦面貌。當我們把這些作品和製作資料調出來看,會發現這些作品之於它們產制的社會背景,都是有一些關聯意義的。

但這一代代傳下來的瘋女故事,卻也對現實生活的當事人之子張阿濱一家產生了綿亙十幾年的困擾,原始真相在《中國時報》報導稍獲揭曉,但歷年來的改編作品已經將瘋女深化到臺灣觀眾心中,無形中影響了我們對精神障礙者的看法。

2019 年公視與HBO 推出十集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碰觸到思覺失調症、無差別殺人事件等辯題;試想如果自己是劇中人物,你會選擇如何面對病友和他們的家人呢?

相關焦點

  • 改編自臺灣偶像劇的《你是我的命中注定》正在熱播,你看了嗎?
    改編自臺灣經典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的大陸版《你是我的命中注定》現正熱播中,口碑話題不斷,兩位男、女主角邢昭林、梁潔的精湛演出和滿滿CP感,可圈了不少粉,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部電視劇!說起臺版《命中注定我愛你》,男一阮經天和男二陳楚河的帥勁可是不分軒,尤其是陳楚河貼心又深情的陪伴,讓不少女粉絲們都「棄船」不顧阮經天飾演的「紀存希」而選擇「狄倫」。然而陸版《你是我的命中注定》的李九霖,可就沒那麼驚豔啦!19歲就出道的李九霖屬於第二眼帥哥,長相被網友喻為霍建華和吳磊的綜合體,不過小編要說這位小鮮肉笑起來的神韻還真的有點像陳楚河呢。
  • 臺灣2011新電影 祝《德賽克巴萊》們好運
    這似乎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一向堅守本土,同時期冀著大陸市場的臺灣電影人,向大陸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合拍。本報記者 鄒嘯宇保持獨立的遺憾近年來臺灣電影的復甦之勢明顯,真正進入大陸市場的,卻少之又少。在臺灣掀起熱潮的《海角七號》幾經周折上映後,卻因上映空間狹窄而票房慘澹。去年創下臺灣影片票房紀錄的《艋舺》,最終無緣大陸銀幕。
  • 電影版《惡作劇之吻》開拍,主演名單曝光,網友:毀經典!
    像小編這樣的90後,估計在很小的時候看到的偶像劇,都是來自臺灣,畢竟臺灣的偶像劇在當年可是不僅僅在國內很火爆,像《流星花園》甚至都火到國外,也經歷過各個國家的多次翻拍,不管翻拍的質量怎麼樣,但每次翻拍的熱度都是只增不減。
  • 《誤殺》改編:忘掉原作是第一步|專訪柯汶利
    這個人是《唐探》網劇的導演之一,他看過他的奧斯卡提名短片《自由人》後,專門去臺灣邀請他參與這次拍攝。他就是柯汶利。在短暫回馬來西亞處理父親葬禮期間,柯汶利收到了一條微信。他手機裡裝有三種即時通訊工具,WhatsUp 和LINE,是在家鄉馬來西亞,及在臺灣讀書和工作時用的。微信,是去年陳思誠帶團隊找他拍劇時才開始用的。
  • 《流星蝴蝶劍OL》原著2010版新劇熱拍
    11月15日,中國知名小說家古龍先生的原作《流星蝴蝶劍》電視劇於橫店影視城正式舉辦了開拍新聞發布會。《流星蝴蝶劍》電視劇的熱拍也引發了廣大網路遊戲玩家對其原作改編的網路遊戲《流星蝴蝶劍Online》新一輪的期待。
  • 黑道與白道 如何看臺灣社會的公道?
    試想,臺灣幾名現職與退休官警相約,在設有密碼鎖的黑道招待所裡泡茶,這是什麼名堂?最值得玩味的是,這家所謂「生技公司」究竟在研發什麼,沒有人說得清楚;因為既查不到公司立案紀錄,現場也看不出任何辦公的跡象。那麼,是否一個昔日黑道角頭假借「生技」的招牌,便就地漂白,連官警也被納為他的「營業對象」了?
  • 47秒丨100萬三連「吉祥號」要開拍,21萬拍下的「88888」手機號電話...
    而21萬拍下「吉祥號」的李先生,近日幾乎電話簡訊不斷。「一小時二三十條電話,每次響一兩分鐘。」根據競買記錄,起拍約2分鐘,李先生首次出價18萬元。經過11輪角逐,李先生先後出價三次,在20日10時12分以21萬拿下該號。李先生說,喜歡「吉祥號」就沒考慮這麼多。據報導,李先生手中已有三四個「吉祥號」,目前都是自己和家人使用。「月套餐費用也不高,比較正常」。李先生介紹,尾號88888手機號現在保持原有套餐,月費400多元。
  • 《慶餘年2》已官宣,卻遲遲不開拍,只因全劇組都在等他渡過難關
    《慶餘年2》已官宣,卻遲遲不開拍,只因全劇組都在等他渡過難關這兩年國產劇確實出現了不少讓觀眾驚喜的作品,無論是演員的選擇還是劇本的改編方面,都得到很多人的滿意,但是對於優質劇,很多觀眾往往會覺得看不過癮,所以在千呼萬喚中,第二部也就會應運而生,而這些年也有不少電視劇都拍了第二部甚至第三部
  • 四柱八字縮影著家庭、社會、人生……
    因為月令是命中五行旺衰的主要來源、因為月令是命格動向的太極點;而日支為座下貼身的五行也是配偶之位;這樣月令為格的玄機形成生活的環境,日幹日支為夫婦成立一個新家庭;故這兩個位置體現出影響最大、感應最深。所以,如果命格不成立,富貴就無緣;配偶宮不安寧,婚姻就有挫折。
  • 為什麼我敢說《血觀音》是近幾年來臺灣拍的最好電影?
    影片中呈現的社會真實樣貌,無論炒地皮、政治鬥爭、官員失蹤、收賄買賣等,都是當今政治常見手段。導演特別選用女性角度去凸顯白手套這個複雜又充滿爭議的角色,同時也帶出龐大利益交換,讓販賣古董的棠家,遊走政商名流間,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卻暗藏心機盤算。同時《血觀音》也表現出人性的愛恨情仇,抽絲剝繭下讓劇本更有厚度,也成為近年來臺灣電影少見的題材。
  • 臺灣電影《運轉手之戀》拍攝花絮
    在正式開拍前,導演陳以文對原作劇本進行了部分修改,一方面是因為有很多情節以臺灣現在的條件拍不出來,另一方面則是想讓故事的味道變得更淡一點,不要過多地講大道理。比如說影片的結尾,原作是主人公蘇大全車禍喪生,然後靈魂飄回家中,看到家裡人都在忙各自的事情,一切就如平常,只是少了他一個人而已。
  • 《惡作劇之吻3》要開拍?林依晨回應引粉絲期待
    林依晨、鄭元暢的《惡作劇之吻》(臺灣版韓版)成為經典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藝人林依晨10年前主演《惡作劇之吻》創下高人氣,她和鄭元暢成為經典熒幕情侶,2人日前合體在大陸綜藝節目組隊玩遊戲,讓粉絲重溫當年「湘琴」與「直樹」的甜蜜氛圍,看著2人交情依舊、互動頻頻,不少電視劇的忠實粉絲好奇未來是否有再拍第3部的可能,為此她做出了回應。
  • 「專訪」柯汶利:我當《誤殺》是原創在拍
    這部電影的監製陳思誠聊起柯汶利,說兩人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柯汶利是他前往臺灣為網劇《唐人街探案》找導演時看上的唯一一位,原因是他有拍類型片、商業片的基因。儘管聊天時能感受到柯汶利明顯的臺灣口音和臺灣用詞,但柯汶利實際上是華裔馬來西亞籍導演。在拍攝《自由人》之前,他在吉隆坡的舞臺劇團做過龍套演員,拍過商業廣告,也在銀行做過業務員。
  • 許鞍華開拍張愛玲成名作!《第一爐香》搬上銀幕
    許鞍華開拍張愛玲成名作!這一頂級金牌製作班底,將如何在大銀幕上講述張愛玲筆下的動人篇章,再現1940年代香港上流社會的眾生相,演繹情感與欲望的糾纏這道終極命題,著實令人期待。許鞍華第三次在大銀幕上與張愛玲「牽手」這已經是許鞍華第三次在大銀幕上與張愛玲「牽手」。
  • 《將門毒後》即將開拍,趙麗穎演繹沈妙,「王炸姐弟」有望再合作
    01《將門毒後》即將開拍 哈嘍,小夥伴們好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熱門網絡小說被影視化,書粉們接連「塌房」。為什麼說是「塌房」呢?因為在大部分書粉心裡,娛樂圈鮮少有明星能演繹出喜歡的小說的主角的。
  • 赤道2要開拍了嗎?
    香港的警匪片一向以來都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香港電影裡也總能拍出它獨有的味道,這部《赤道》不管從劇情上,還是人物上,可觀性都是很高的,特別是到了劇情的後面,張學友由警方邊的教授一轉變成了整部電影裡最大的反派,著實是令人驚喜的一個部分。在劇中,張學友和張家輝兩兄弟分別飾演對立的正反派兩邊,也是其中的看點之一。
  • 《沉默的真相》:一群「愣頭青」如何拍出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劇?
    那時,陳奕甫和劉國慶便展開了討論,希望能夠爭取到影視化改編這部小說的機會。《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紫金陳小說《長夜難明》,出品方愛奇藝副總裁戴瑩曾告訴界面文娛,這本小說的版權跟《無證之罪》差不多是同時買下的。《無證之罪》率先以短劇的形式呈現,在推進《長夜難明》的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愛奇藝也考慮過跟一些成熟團隊合作,但很多團隊都反饋說這個項目太難改編了。
  • 從失敗開始的成功,我們還能拍出像《紅衣小女孩》那樣的恐怖片嗎
    之後,程偉豪不斷以短片展現他對創作類型片的決心,包括《保全員之死》以偽紀錄片的方式反諷臺灣媒體亂象;2009年的警匪題材《狙擊手》獲得電影節「電影產業獎」,則以虛實交替呈現警匪類型的新風貌。所以借著導演程偉豪拍攝類型片的經驗,來扒一扒臺灣本土恐怖片究竟比我們好在哪?
  • 韓國版《風聲》開拍|一周影視圈
    電影《獵狐行動》官宣改檔,稱由於海外進行的部分後期製作工作未能如期完成,無法於原計劃1月8日上映,將在年內擇日公映。預告片中她扮演的角色多套造型曝光,展現出女主王儇的多面人生和經歷,該劇於1月9日起優酷全網獨播。
  • 還沒開拍就被網友惦記著?
    從《鎮魂》到《陳情令》,雙男主劇幾乎拍一部火一部,劇中的男主也紛紛一躍成為流量小生。到了雙女主劇,別說拍起來沒人看,其實開拍之前大家就沒有多少期待值可言了。先不說倪妮還有劉詩詩,一個是有過戀情,一個甚至已經結婚的直女,單單想像兩個人為了宣傳強行你儂我儂的畫面,已經足夠讓部分人產生生理不適了。無論是雙男主劇還是雙女主劇,主要受眾其實都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