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道--以德為根,父母道(中年道)--以志為根,婆媳道--恩義並用

2021-01-17 小驕傲大風尚

老人道

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2、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3、福德具足、溫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讚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5、不要管閒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6、子女的事不要幹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7、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8、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9、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

10、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11、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12、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

13、老人託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15、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將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

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父母道(中年道)

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

2、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5、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兒女缺乏。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7、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係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係很大,是否福德莊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8、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於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11、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13、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婆媳道

1 、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2 、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

3 、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

4 、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5 、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知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作難。

6 、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淨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7 、每個家庭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婦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

8 、說話常提兒媳長處,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兒媳如有過錯,婆婆趕快兜過來,先寬容,後在背後指教她,千萬不可與她吵鬧,媳婦自然會感恩、報恩。

9 、當媳婦的,愛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愛自己的公婆。明白沒有公婆就沒有自已親愛的丈夫。體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勞碌,費盡心力,才把兒子養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對婆母言行產生怨煩。

10 、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11 、婆母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準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 、當媳婦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報。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對老人盡孝等於自己不要福報,也不會有福報。

13 、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14 、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鬆土。

15 、 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教敬公婆,日子準能發達 。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注我,每日獲取價值資訊!點滴修煉,完美進階!

相關焦點

  • 家道(深度好文)
    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福。看懂這10個家道,家庭方能幸福,兒孫才有福氣!01老人道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2.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3. 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
  • 家和萬事興——家庭倫常之道
    王鳳儀先生,本為農民,家貧且窮,少牧牛傭工,長扛活力田。後以倫常本分事而悟道,並行道勸世,專門化人,足跡遍東北、華北,影響長遠。王鳳儀先生走出了一條從人出發,並以人的方法而成就人的道路。這為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沒提供了積極有益的參考,值得我們注意和學習。  老人道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
  • 王鳳儀道婆媳關係 賢孝家道興隆
    若婆母明白道,會領導媳婦,媳婦感恩,婆母也享福(圖片來源:資料圖)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邊來的,到在一個家裡,如同母女。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順,所以婆媳道不能不研究。當婆婆的命,是從哪裡來的?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的命,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家,便當了媳婦。說起來是一條道。但婆婆是早來的,對家中事務全都知道。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常言說,「教子教嬰孩,教婦教初來」。
  • 易經中哪一卦講了傳統文化中的持家之道?六十四卦解析第三十七
    家人卦傳統稱為風火家人,為巽宮之卦,五行屬木。家人卦,有利於女人守正道。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彖辭說:家人卦,女子(指六二)得位居中於內卦,男子(指九五)得位居中於外卦,男女的位置正確,這是符合天地的禮義。家裡面嚴肅的君長,便是父母。
  • 智慧法語:修行人一心在道 心定菜根香
    心定菜根香(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北海禪院) 【經典原文】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屋入深居。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飢,心定菜根香。 如潭州龍山和尚那樣:「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屋入深居。」 世人貪食,專在酸、甜、苦、辣、鹹、淡、甘、辛裡打滾,務求珍饈美味,肆意傷生害命,以資口腹;也有吃素的人,弄齋菜還叫葷菜名,什麼捆雞、油肉丸等等名目。 這是習氣不忘,殺心還在,雖不是真吃葷也犯了戒了。
  • 道醫的法道淵源
    可見,養生就是養道、養德,離開道德修養,修身就失其 根。《道德經》主張以養性統領養生,是《道德經》養生學說的特點,也是中國養生 學說的優點。以養性統領養生的思想,受到歷代養生學者的重視。他們對此進行了有益的闡 發。《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又 說:「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 心為天,身為地,意為人.陰陽之道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無陰陽,則無造化,而陰陽造化之功,皆在玄牝之門。此門為「眾妙之門」,天地萬物俱出此門,世人慾長生久視,也必須憑藉此門返本還元。欲曉玄牝,先識穀神。老子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南懷瑾:道與德的感化譬如北辰!
    道與德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即「拱」。這幾句話,表面上看來,非常容易懂。孔子提出來,為政最重要是「德」。說到這裡,我們要注意,春秋戰國時代,「道德」兩個字,是很少連起來用的,那個時候,道是道,德是德;魏晉南北朝以後,到唐宋之間,才把這兩個字連起來,變成一個名詞為「道德」;到現在年輕人一提到道德,都當成討厭的名詞。這是文化思想的演變。所以我們要知道,秦漢以前,德是德;而「道」與「天」,在當時可說是最麻煩、最難於解說的兩個字,同樣的有無窮意義。
  • 重陽節:尊老是道、敬老是德、愛老是心
    可是愛的原點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為先,沒有孝道,這個家就要敗喪下來了。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愛老、尊老。從夏商周這個傳統一直傳了幾千年,但是現在這一點做得不好。我們要了解,老人對家庭、對社會奉獻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負義。沒有老人,哪有子孫?沒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現代的成就?再來,老人有非常豐富的人生智慧跟經驗,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傳這些寶貴的智慧跟經驗。
  • 婆媳類電視劇推薦,學學婆媳的相處之道
    該劇講述的是兩家人之間家長裡短的家庭故事,探討了當代都市家庭的婆媳關係,以及擁有新式婚戀觀的「80後」適婚年輕人的婚姻故事。《媳婦的美好時代》以喜劇為包裝,剖析新時代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及80後的婚姻態度等現象。該劇弘揚人心向善的力量和傳遞了美好理想,所以受到廣大觀眾追捧。該劇曾在2012年在坦尚尼亞地區上映,至2012年,作為首部被翻譯配音成斯瓦希裡語的中國電視劇,在坦尚尼亞國家引起了強烈反響。
  •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請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注①若稽田,既勤敷菑。——《國語·越語上》注釋為:自古以來善於以道治國者,不會使民多知而貪念生,而使民少欲而淳樸存。百姓之所以難以管理,是因為其多知而貪,多智而詐。所以國家管理者,如果使國家上下浮躁,務虛不務實,那這樣的管理者實際為國之竊賊也。如果使百姓淳樸,不以財多而誇,不以詐智為能,那國家有福,人民有福了。知道這兩種管理的區別,即知道如何正確的治理國家,能正確的治理國家,就是執政者的厚德了。
  • 無極而太極是為道
    對本體論間題來說,不僅有一個本體與現象的關係間題,而且還有一個理想與現實的關係間題,在傳統哲學本體論中,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往往體現為世界的二重化,人們總是從現實生活著的現象界出發,去追求作為最高理想的本體。而在金嶽霖看來,這種關係體現為「道」的「無極而太極」的運動,這一運動就是現實的歷程。什麼是「無極而太極」呢?所謂「無極」,是指「道」的「無始底極限」。
  • 待客之道:老人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待客之道:老人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每逢家裡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很多老人都會告誡自己孩子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可能很多農村人也聽說過這句話,大家知道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當倉央嘉措14歲進入布達拉宮時,他一生都與佛陀為友。按道理,為什麼一個和尚寫了一首絕美深情的詩,要從一個傳說說起。倉央嘉措從出生起就被認為是第五世活佛的轉世,所以就被當時的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的操縱下成為了第六代活佛,並把他囚禁在布達拉宮。沒有人問倉央嘉措的願望,也沒有人知道他根本不想成為一個活佛。甚至在愛情上也是被人一手操縱的政治聯姻。
  • 三才之道
    一個初學預測的人往往喜歡這些,其實易學的根在理,易理的根在三才。蓮鶴開始在各種刊物上推廣三才之學。以下的文章就是在某一種很有名氣刊物上發表的文章:《三才之道》、《三才之用》,以下是全文。三才之用天、地、人,古時合稱「三才」。關於天、地、人及其相互關係的闡述即是所謂三才理論。
  • 坤卦,母儀之道。
    取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有人可能注意到,乾卦為:元亨利貞。而坤卦則為:元亨利牝馬之貞。易經裡貞字的意思是 品德、原則。牝馬之貞意為:母馬一樣的品德。為什麼要說像母馬一樣的德性呢?
  • 皇極出世度人根
    無極發現道在前道生一無極現,青陽這才應道緣青陽出先天見,先天大道立混元混元一先天元,先天一氣化靈元二聲叫紅陽現,乾坤開闢陰陽連從此來乾坤立,乾坤後天萬靈元人根難修紅塵迷,只認錢財不認道人身本在泥坑裡,輪迴業障難消除皇極出世暗換天,乾坤換盤道法參太極了道歸家去,九六皇胎回天盤十個不能存一個,損了靈元不認娘
  • 「道」的含義是「大化」嗎
    「道」為天地之本源,「化」為萬物之共性既然「道」為「大化」的觀點不成立,那麼《大宗師》中「道」之所指究竟為何物?我們認為,在老、莊哲學體系中,「道」實為天地之本源。《大宗師》對此言之鑿鑿:「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