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臺灣言情小說在大陸盛極一時。
而在這些小說裡面,時常出現這樣的橋段:那就是男女主人公誤會對方都已經不在人世,於是選擇嫁給了別人。結果,當若干年後,真相大白的時候,雙方再會,會產生很多糾葛。
其實這樣的劇情,在近代歷史上也曾發生過,當然,只不過結局和小說有些不同——比如典型的就是陳毅和他的妻子賴月明的事跡。
1、
1914年農曆7月,賴月明出生於江西興國。當然,賴月明這個名字是後來參加革命以後才有的。當時,她的名字還叫賴三嬌。
1928年,賴月明的父親因為迫於生計壓力,選擇將賴月明賣給了隔壁村的一戶人家當童養媳。
其實,賴月明家裡原本還算家境殷實,因為她的父親賴來義是一個私塾先生。
——在舊社會,雖然私塾先生大多數都是科舉失敗的讀書人為了給自己謀取個混飯吃的行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行業要比依靠體力勞動換取口糧的農民強多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賴月明本應該有個幸福的生活。
只不過,她這幸福生活並沒有維持下去。在舊社會,由於醫療水平落後,這就導致了女子生兒育女的時候,如果出現保養不好的情況,很容易出現生命危險。
而賴月明的母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去世了。
而賴來義對此感到十分痛苦,痛苦的時候就需要尋找個消遣的辦法來緩解這種壓力,而不知什麼緣故,賴來義突然想到通過抽鴉片來緩解內心的壓力和痛苦。
可想而知,賴來義家裡接下來的命運——在過去,即便是地主家庭有人吸食鴉片,也會因為逐漸傾家蕩產,更何況賴來義不過是個私塾的先生?
就這樣,賴家的家境可謂一天不如一天。最終,賴來義為了換取吸食鴉片的錢財,選擇把女兒賣給了人家當童養媳——終究,這樣不負責的家長,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
其實一直以來,童養媳的命運都十分不好。因為自古以來,婆媳之間的矛盾就十分普遍。
——比如《孔雀東南飛》裡面,就是典型的婆媳衝突典範。要知道,《孔雀東南飛》裡面的兒媳婦還是明媒正娶得來的,尚且和婆婆產生很多不愉快,更何況童養媳屬於買來的?因此在舊社會,存在很多婆婆虐待童養媳的事情發生。
其實,按照當時的中華民國法律,買賣童養媳也是犯法的。只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中華民國的法律,無論是憲法還是普通的法律,其實都只是一紙空文。
所以,在民國時代,無論是買賣人口,還是買賣童養媳,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此,村裡人對於這種現象也是習以為常,總之就這樣賴月嬌過上了暗無天日的生活。
對於婆家來說,童養媳同是婆家不花錢的勞動力。所以,很多超負荷的勞動,婆家都丟給童養媳去做。比如有的婆家會讓童養媳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來後推磨做豆腐,童養媳需要拖著瘦小的身軀,承擔著本來不該承擔的壓力。
我們當代的年輕人,或許對這種痛苦無法體會。
賴月明當童養媳期間的生活情況,多半是如此,因為這是舊社會的普遍現象。不過,好在第二年,事情發生了轉機——不過並不是賴月明的父親將賴月明給贖買了回去。
是第二年,紅軍來到了他們村,並在她們村建設了蘇維埃政權。當時,我黨專門設立婦女部,設立這個部門的目的就是考慮到當時國內的買賣婚姻和包辦婚姻問題。
於是設立了婦女部,用來宣傳婦女解放的進步理念。在這種宣傳下,賴月明得到了很多啟發,於是果斷報名參加了蘇維埃政權的機構。
賴月明的婆家當然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但是畢竟有蘇維埃政權「撐腰」,婆家也不敢阻攔賴月明參加革命,就這樣,賴月明終於擺脫了童養媳的身份,進入了革命隊伍裡面,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革命者。
2、
1932年4月,蘇維埃政權通知賴月明前往瑞金師範進行學習。得知能夠去瑞金以後,賴月明十分興奮——因為,十年內戰時期的瑞金,好比抗戰時候的延安,都是進步人士嚮往的革命聖地。聽說自己可以去瑞金,還有機會遇到很多總部的首長,她自然十分激動。
本來賴月明以為自己在未來可能成為一名教師,然而回到家鄉給孩子們傳授新的理念和知識,從而改變家鄉的風貌——畢竟,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這個觀念也並不過時,因為,教育發達,一切才會發達。
但賴月明的學業並沒有完成,而這也倒不是因為賴月明學習不刻苦,而是因為蔣介石在賴月明讀書期間,對蘇區發動了第四次的圍剿戰爭。
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可想而知,必然是蔣介石優先攻擊的目標。雖然蔣介石的陸軍沒能攻入瑞金,但是,蔣介石的空軍卻經常利用掌握絕對制空權而轟炸瑞金。
當時紅軍面對老蔣的制空權,其實也只能採取智鬥。
由於老蔣在內戰上花了血本,多次派飛機轟炸瑞金,以至於《毛選》裡面,還有這樣的記錄:那就是毛主席在抗戰之初,認為速勝論不現實。毛主席提到,在當時,很多我們的同志也覺得抗戰會很快勝利,理由是蔣介石的武力很強大,可以很容易打贏日本。而我們的同志為啥會認為蔣介石的軍事力量強大?原因就是瑞金時代,老蔣經常空襲瑞金給同志們帶來的印象。
而在老蔣的狂轟亂炸之下,瑞金的師範學校當然也沒法繼續開學了。於是,賴月明被安排到了少共的江西省委工作。但就是在少共江西省委工作期間,賴月明認識了陳毅。
3、
紅軍很快粉碎了老蔣的圍剿戰爭,老蔣只好率領殘兵敗將逃回南京。少共省委聽說紅軍主力在寧都做休整,於是派人前去慰問紅軍。
話說賴月明有著好嗓子,因此組織上指派賴月明去唱山歌給紅軍聽。賴月明的歌聲讓紅軍戰士如痴如醉。當時,陳毅就在臺下——這算是陳毅和賴月明的第一次交集。
當時的陳毅對賴月明的歌聲產生了充分的好感,於是代表將士們強烈要求賴月明再唱一首。賴月明當然不知道下邊的首長是誰,不過,賴月明也看出來,下邊的首長可能有來頭。
而自己的歌聲被首長誇獎了,她當然是心花怒放,於是賴月明又接連唱了很多首山歌。事後,她才知道,原來那天讓自己多唱幾首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毅。
賴月明當時感覺到心跳:想不到自己能遇到這麼大的首長!幸虧自己那天表演順利過關了,不然,在那麼大的首長面前演砸了,那多丟人?
話說蘇區雖然艱苦,但是蘇區的艱苦其實只是硬體方面的艱苦,在業餘生活方面,蘇區人民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比如打桌球就是典型。
說起桌球,相信對於中國的體育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畢竟中國在桌球領域可謂打遍全球無敵手。不過很多人以為,中國人喜歡打桌球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事情。但是,這個認知是錯誤的,因為即便是在經濟條件較差的蘇區,在30年代的時候,就有人喜歡打桌球。
比如陳毅和賴月明第二次邂逅的時候,賴月明便是和同事在一起打桌球。當然,這桌球的桌子是臨時改組的,是賴月明和同事用兩張吃飯的飯桌,拼在一起的。
當時陳毅路過這裡,恰好看到了賴月明。陳毅暗想:這不是那天唱山歌的那個姑娘麼?而賴月明也看到陳毅了。但遇到這麼大的領導,賴月明肯定是緊張的。因此賴月明打桌球,逐漸有些發揮受限制了。
而陳毅則仍舊一直在一旁饒有興致的觀看著,之後誇讚道:「這球兒打得不錯嘛。你這鬼頭,如何不理我?我知道了,這是江西的田螺妹子脾氣大。」
田螺妹子,指的是田螺姑娘。陳毅這句話,可謂是一語雙關。因為一來,江西很多地區水田比較多,這就導致了田螺多。
另一方面,田螺姑娘的背後有個典故——傳說魏晉時候,有個農夫在種田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水田裡有一個很大的田螺,於是農夫將田螺從水田搬到家裡的一口水缸裡養著。結果之後三年時間裡,農夫發現了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家裡的飯菜,總有人自動做好,於是,農夫這天假裝出門,但其實是躲在暗處暗中觀察,結果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田螺裡面走出一個姑娘,為自己做家務。於是後世有了田螺姑娘這個比喻,比喻勤勞的女子。
但陳毅叫賴月明是田螺妹子,賴月明有點不大高興了:因為賴月明理解這田螺妹子就是做家務的,而自己是幹革命的,因此賴月明也顧不得陳毅是什麼首長了,而是反問:「四川佬,你啥意思啊?如果我是田螺妹子,那麼你是啥?」
賴月明的潑辣逗的陳毅老總笑了起來,現場好不熱鬧。
而一旁看熱鬧的人裡,也有陳毅的老戰友,他忽然覺得陳毅現在一個人孤孤單單,正需要人照顧,而賴月明為人勤懇,特別適合照顧陳毅。於是,在1932年的重陽節,陳毅娶了賴月明。
其實起初賴月明是不同意這門親事的,而不同意的原因是因為賴月明覺得自己是個小人物,而陳毅是叱吒風雲的英雄;再說陳毅受過高等教育,還有過留學記錄,自己雖然讀了兩天師範,但其實也就是高小的水平。自己嫁給陳毅,實在是配不上人家啊!
後來還是相關工作人員做思想工作,賴月明才意識到:在蘇區,沒有尊卑的區別。因此,不要有婚姻門當戶對的思想。就這樣,一樁美好的姻緣誕生了。
4、
1934年,紅軍沒能粉碎國民黨的圍剿。
——最終,經過瑞金方面的決議,紅軍主力長徵。陳毅當時奉命留在蘇區,和敵人進行遊擊戰爭。而賴月明作為紅軍家屬,也留在了蘇區,和敵人進行遊擊戰爭。
賴月明在敵人的掃蕩下,一度和遊擊隊失去了聯繫,不過,賴月明還是堅持鬥爭。並且,依靠上山挖野菜為生——曾經因為叛徒告密,國軍還一度闖入賴月明居住的茅屋,準備逮捕賴月明,好在當時賴月明在山上挖野菜,才躲過一劫。
之後不久,賴月明聽到老百姓中間流傳,說陳毅被敵人活捉,已經被處決了。這個消息讓賴月明感到十分的傷心——畢竟在那個資訊不及時的年代,賴月明確實不知道陳毅的情況。
其實陳毅當時和中央也失去了聯繫,畢竟遊擊隊可配置不起電臺那麼貴重的東西——而這其中的聯繫,一直到1937年以後才恢復。
陳毅在內戰結束後,一度返回江西尋找賴月明,結果得到的消息都是:賴月明已經犧牲了。
原來,賴月明後來依靠乞討為生,在十年內戰結束後,返回家鄉。結果,賴月明的父親聽說女兒回來了,再次產生了歪心思。他派人捉住了自己的女兒,並再度賣了女兒。
而後對外散布消息,聲稱女兒已經自殺了。
新中國成立後,賴月明從報紙上得到信息:知道陳毅還活著。
於是賴月明一度產生想聯繫陳毅的想法,只不過後來因為很多因素給擱淺了。1972年,陳毅去世,賴月明還在家中祭奠過陳毅。
或許陳毅在去世的時候,他也依舊不知道,自己的愛妻賴月明當時還尚在人世。
賴月明就這樣一直隱姓埋名長達51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已經74歲的賴月明才和蘇區時代的首長取得聯繫,她的傳奇人生,才被人所知。
5、
宋朝的詞人秦少遊說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其實感情這種東西讓人感到十分玄幻。因為在21世紀的今天,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感情其實似乎成為了奢望。
反倒是真金白銀成為了衡量人和人之間距離的標杆。
而賴月明的故事,恰恰是說明了真愛是存在的。
在當代,有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情傷不過百日痛。很多人認為,愛情不論如何刻骨銘心,但是,只要經過三個月的時間,隨著時光的衝擊,人們就會選擇淡忘之前的戀人,甚至開始新一段愛情。
但賴月明和陳毅卻並非如此。
陳毅從和賴月明分離,再到前往江西尋找賴月明,這期間涵蓋了整個三年遊擊戰爭。
而這三年時間裡,陳毅對於賴月明始終念念不忘,甚至還多次派人去尋找,一次又一次驗證關於賴月明自殺是謠傳的信息,其實這說明,在陳毅心中,希望賴月明還健在。
而賴月明更是痴情的女子。
賴月明在三年遊擊戰爭的時候,就以為陳毅已經不在人世了。賴月明得知陳毅還在世的時候,當時已經是1959年的事情了。
此時,距離1934年,陳毅和賴月明分離,已經經歷了整整25個春秋。這25個春秋,賴月明對陳毅念念不忘。甚至到1972年,他們分開已經38個年頭了,賴月明還是惦記陳毅……
這毫無疑問是一份偉大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