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古錢幣是不行再生之物,有些古幣存世量極為稀疏,保藏價值無法估量。現在被各大保藏家和博物館搜刮而去,唯有在高端商場上偶然能見到真品大清銅幣身影。「大清銅幣」因為極為稀疏,已經多年未見其蹤跡,現在有也只要祖傳四五代人愛惜撒播下來。
1906年,政清俯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故全國共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幹支年號,無一例外。現存世的清代「大清銅幣」當十,共發現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
此組戶部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共重14.0g。錢幣正面珠圈內書「大清銅幣」四字直讀,中間陰刻字為地方鑄幣局。珠圈外上環書滿文字體,左右分書「丁」、「未」年二字,下環書「當制錢十文」;錢幣背面珠圈內鑄蟠龍紋飾,珠圈外上環書「光緒年造」,下環書「大清銅幣」英文字樣。文字清秀俊美,大氣磅礴,背面龍紋深峻清晰,威風凜凜,錢幣鑄造精湛,包漿自然,流通痕跡明顯,充滿滄桑之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清朝晚期所鑄的大清銅幣以其精美的外觀、高超的鑄造工藝,獨特的歷史價值俘虜了一大片藏家的心,又因存世量極為稀少,導致價格一路狂飆,極具收藏價值。中國錢幣有著十分廣泛的收藏群體和悠久的歷史傳統,錢幣市場非常火爆,且成交價格呈現穩步攀升態勢,鄭先生的戊申大清銅幣,幣面乾淨,包漿自然,設計別致,整體造型美觀大方,極具收藏和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