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人虎媽令人意外: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重新改回中國國籍

2021-01-09 女孩養育

疫情期間,英國的1.5萬名小留學生一直都是大家熱議的焦點。這些孩子從小離開父母,遠渡重洋到英國學習,表面看是為了留學,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將來的利益著想,這也是很多網友詬病他們的重要原因!

這1.5萬名小留學生心心念念的是英國的永久居住權,而那些已經獲得了英國國籍的華人家庭,他們孩子的學習又和中國孩子有什麼不同呢?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英國的華人虎媽媽》,它給了我答案!

01 身處英國, 但中國式教育依然流行

在這部紀錄片中拍攝了三個華人家庭,他們在對孩子的學習中卻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哪怕身處英國,但是依然用很多中國式的教育方式。

1,努力和忙碌是他們的常態

主角一:馬修,今年6 歲。紀錄片記者漢娜來到他家時,他媽媽向記者展示了馬修一周的的時間表安排,從這張密密麻麻的時間安排表中,馬修說出了一整周要學的科目:鋼琴、中文寫作、閱讀、英文拼寫、教堂、公文式考試、中文學校的課程、園藝、踢足球等等,這張表格滿滿當當地把馬修的每一分鐘都劃分得清清楚楚!

主角二:南森,薇薇安的大兒子,今年10歲。平時很少有機會出去,一到家要麼寫作業,要麼練習音樂 ,差不多要四五個小時才能完成所有的作業。

當記者問道薇薇安:「會給他們再安排什麼課後輔導嗎。」薇薇安明確表示:「不安排,已經沒有其他時間了!」而每天的學習被安排的滿滿的南森最盼望的就是睡覺,而且一睡下就不會醒來!

主角三:朱麗葉,今年4歲。她被一所名校錄取,她的媽媽提到她即將上學的事情時,特別強調:必須讓她開始學習音樂或網球課程,要學習至少一門樂器,每周都要上課。開學後,還要學習一門中文課,一門體育課。

三個記錄片小主人公,雖然身在英國,但是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像極了很多在國內讀書的孩子:孩子父母的危機感普遍比較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也是將孩子的學習安排地滿滿當當的,不僅要完成家庭作業,還要報各種輔導班,將每一分鐘都劃分地清清楚楚,時間安排的顆粒度非常地小,努力和忙碌成了他們的常態!

2,身處英國,中國式思維根深蒂固

朱麗葉的父親是個英國人,他希望能夠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長大的。

但片中的一位來自中國的母親提到的:西方國家的父母總是給孩子很多的自由,但是中國的父母卻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所以我們總是對孩子特別嚴格!

就像南森的媽媽薇薇安說的那樣:學習的過程很重要,因為這是一門好課程,它會使他們明白,如果努力練習就能取得好成績,這是非常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而劇中朱麗葉的媽媽也提到習慣有壓力,因為只有有壓力才能不斷進步!

馬修的媽媽更是一真見血地提到:有些人會認為中國式教育太瘋狂了,但是我已經習慣了,我們已經習慣了刻苦工作,努力學習,這對於我來說就是一種常態!

因為我們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習慣了努力和奮鬥才能得到想要的,而英國作為發達國家來說福利待遇比較好,他們習慣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但是這些華人家庭雖然身在英國,可是思維方式並沒有太大改變。

而且在鼓勵孩子的方式上,他們也是習慣亞洲人鼓勵的方式,不會找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然後關注那方面,只是要麼好要麼不好。當孩子做的比較好時,只會比較含蓄地表達對孩子的讚美!

同時比較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當馬修媽媽提到馬修這次考試成績得第一後,她整個人都非常開心,微笑溢滿了整張臉。我記得有一次馬修測試成績只得了B時,她一臉的不高興!

在中國,我們的父母也特別看重孩子的成績,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一直都是競爭比較激烈的,而好的成績就決定了你能否有機會到更好的學校!

所以雖然身處英國,但是為了能夠拿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些華人家庭依然比較努力和拼命!

通過以上幾點比較,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哪怕到了英國,中國式思維對他們的影響幾乎是根深蒂固的,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也是換湯不換藥的中國式教育!

02 中國的基礎教育並不比英國差

回到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中國1.5萬在英小學生,他們小小年紀就離開父母到英國學習,是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就一定比英國差嗎?答案是否定的。

記錄片《中國老師在英國》就曾經生動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和英國基礎教育的不同。

在這部紀錄片中,中國教師任教了一個「中國實驗班」,而英國教師則任教其他的班級。

中國實驗班全部沿用中式教育,包括上課方式,紀律管理還有測試等等,都採用中國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所以中式教育孩子的學習基本上是英式教育的兩倍。

最後的考試成績,中國實驗班的一位叫做安吉麗娜的英國女學生數學考試竟然考了100分,她看到分數後不敢相信,但是明顯感覺到她非常開心。讓她分享原因時,她特別強調上課要專心,懂得自主學習。

最後的中英測試成績結果是:中式學校的數學平均分67.74,而英式教育的平均分是54.81;自然科學中式學校的平均分是58.33,英式教育的平均分是50。

中國老師教的中國實驗班在數學、自然科學的最終考試成績比起英國老師教的學生整體成績高出10%。

最後,英國學校負責人很真誠地說了一句:中國老師,你們很棒!

所以,那些已經到了英國留學的家庭,甚至已經擁有了英國國籍的華人,依然會喜歡採用中國式教育,因為連他們也深知,中國基礎教育並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

03 如果中國經濟重回世界第一,我會改回中國國籍

記錄片《英國的華人虎媽媽》中,馬修的媽媽坦言,在她小的時候,中國是很窮,但是這20多年,超過了美國,甚至還會成為世界第一。

最後主持人問她:「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你會怎麼樣?」

馬修媽媽笑著說:「我會感到非常驕傲,如果那個時候我知道,我會把國籍改回中國國籍!」

也正因為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哪怕身在英國,也一直沒有放棄對中文的學習,這也證明了一句: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也許只有等我們自己的國家不斷強大,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人才,也才能讓更多的人選擇在國內讀書,而不是小小年紀就遠赴海外學習。

最後也想說一句,作為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中國人,並不是等到她強大了才去愛她,而是在她還不夠強大的時候選擇陪在她身邊,和她一起走向更輝煌的明天,這才是真正的愛國!

相關焦點

  • 改了國籍還在中國撈金的明星,而他直言:國籍都改了,談什麼愛國
    」、「隨夫入籍」、「更改國籍」等等,而這樣的現象也催發了國人的心,隨後一些被扒出的許多當紅明星國籍中,用外籍人的身份在中國撈金,讓不少網友感到不滿。事實未必,背叛自己的國家,加入他國,在人家看來就是「二等公民」,不會享受同等待遇,譬如這次新冠肺炎爆發,國內迅速控制疫情,國外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乎,那些早年改了國籍的明星,急匆匆回國避難,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 4月28日美國確診人數破百萬,會有大批華人華僑回中國嗎?
    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4月28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超過100萬人,對於在美國的華人華僑也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一、對於華人,他們不屬於中國籍,目前不存在回國的問題華人是已經變更了國籍的人,其實,華人已經算是外國人了。
  • 明星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國籍?明星改國籍是不是真的十惡不赦?
    於是,便有不少人說她已擁有美國綠卡,不再是中國公民。看過寧靜的綜藝,便不難發現她的性格夠剛,常常一言不合脾氣就容易上來。早前寧靜在參加某綜藝節目時,曾就該問題公開表態,「還有關於我是不是中國人,一天到晚有人說我,讓我滾回我們國家,這也太過分了吧!我什麼時候都是一個中國人呀!」
  • 李連杰宣布出家,66億身家全捐出,只為「彌補」改國籍「失誤」
    其實在大家熟悉的娛樂圈明星當中,有非常多的中國面孔並不是中國人,雖然他們常年生活在中國,但早就加入了外國國籍,既想著在國內賺錢。 又希望享受國外的高福利待遇,不過隨著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很多放棄中國國籍的明星也都紛紛想改回中國國籍。
  • 娛樂圈中的明星們,哪些人不是中國國籍,讓你感到了驚訝?
    在娛樂圈中,不少演員或者歌手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但是有些看起來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著一口字正腔圓的中文,其實並不是中國國籍,你們知道都有誰麼?一、薇薇安這個小演員薇薇安最近因為電視劇《都挺好》而被人們熟知,在電視劇《都挺好》中扮演少女時期的蘇明玉。她的外表與姚晨十分相似,在劇中的表現也很出色,詮釋出了蘇明玉從小執著的個性和所受的問去。
  • 華人家庭收留,緊急包機回國:英國小留學生做夢般的大撤離
    下午4點,團團媽拉著兩個女兒的手,登上英國倫敦直飛中國濟南的包機。同機的還有另外約180名未成年留學生。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將在9個半小時的長途飛行後回到中國。這趟飛行不同尋常。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從英國接回小留學生的第一班包機。
  • 就算不是中國國籍,這位女明星也當之無愧華語電影之光
    提到中國功夫代言人,也許你心裡會冒出很多答案,但是提到中國功夫的女性代言人,我想基本上所有人腦海中都會立刻浮現出一個人,她就是——「功夫女神」楊紫瓊。她塑造的俞秀蓮英姿颯爽,一部《臥虎藏龍》讓世界看到了華人女性的柔情俠骨;她詮釋的邦女郎身手矯健,打破了「007」系列中女性角色的花瓶設定;2018年她主演的《摘金奇緣》更被認為是美國年度現象級電影,全亞裔的陣容讓《時代》周刊直言「將改變好萊塢」。接下來,楊紫瓊還有數部好萊塢大片即將上映,說她是好萊塢眼中的「亞洲最強女打星」一點不誇張。
  • 中國夫婦跑海外生子拿國籍,卻因疫情被困國外!坐吃山空!瘋狂求救!
    他們一家人在年初時來到加拿大,不是旅遊、不是上學, 而是赴加拿大生孩子… 然而現在,加國疫情告急,一家人回不去了。圖源:網絡 今年2月,這名華人男子攜眷來到了加拿大。
  • 「李嘉誠在英國損失慘重、想回中國投資」有何內情?
    真實情況是去年年底英國大選,代表勞工階級利益的工黨與代表貴族與資本家利益的保守黨互相競爭,工黨的領袖科爾賓說如果成功競選上臺執政,他將在英國發起國有化,把發電、燃氣等公用事業國有化運營,將動用國庫財政花費高額的現金向李嘉誠等商人們收購他們手上的英國公用事業資產,李嘉誠就算出售這些資產給英國政府,也能拿到對等價值的巨額現金,這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商業交易,「國有化」和「沒收」是兩個天壤之別的概念,怎麼傳到了國內網絡上就變成了
  • 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是美國國籍,那在中國出生的外國人又是什麼國籍?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擁有了中國國籍孩子就只能擁有中國國籍,畢竟中國是不承認雙國籍的! 其二:父母雙方均不是中國國籍! 如果孩子的父母雙方都沒有中國國籍,他們只是在中國生了一個孩子的話這樣的情況孩子是不能擁有中國國籍的
  • 徐小鳳寧離婚也不改國籍
    海外各個國家因為第一時間不甚重視的原因,導致了後面的「覆水難收」。尤其是美國,如今的疫情已經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一夜之間便死亡了1407人。截止北京時間5月13日13:30,美國累計確診人數達到1408636人,累計死亡人數達到了83425人。累計確診人數達到14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超8萬!這個數據何其的恐怖。
  • 7年後,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她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自從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中國虎媽式嚴苛的教育方式便成了美國一個熱議的話題。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虎媽蔡美兒,她的教育成功了嗎?昔日大唱反調的美國媒體如今怎麼說?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虎媽當年的故事和精彩後續。
  • 首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還娶了延安第一美女,其貢獻堪稱國士
    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想要加入中國國籍,不過我們國家對於這方面的管理非常嚴格,除非一些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有機會入籍。不過你知道第一位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是誰嗎?他的名字叫馬海德,本是一名美國人,後來成了首位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其作為用國士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 英國經濟專家:2025年前中國將成為實現高收入經濟體
    近日,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將在這個十年結束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該中心創始人和執行副主席道格拉斯·麥克威廉士7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2025年之前,中國將成為實現高收入的經濟體。
  • 她們是「虎媽」的另一個極端:「羊媽」,從來不拒絕孩子...
    話說,很多歪果仁聽到中國教育可能首先想到了「虎媽」,著名虎媽蔡美兒在2011年出版了一本書籍,名為《虎媽戰歌
  • 印度:中國軟弱可欺
    前方危機四伏,後院又起火,北洋政府焦頭爛額之際英國代表找上門:我們願意為你們牽線談判。威廉·亨利·麥克馬洪北洋政府派出陳貽範前往西姆拉進行三方會談,然而英國代表威廉·亨利·麥克馬洪卻在會談期間私下對藏區代表進行誘惑,他承諾:幫助脫離中國。
  • 傅聰去世,卻被罵上熱搜:叛逃英國、害死父親,真相究竟是什麼?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顧景言 新聞背後,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2020年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於英國病逝,死因是新冠肺炎。
  • 意外!華人美國加州靶場被擊中傷重喪命 警方調查
    (美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中國僑網1月17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洛納市附近有著該州最大射擊場 Mike Raahauge Shooting Enterprises。周末射擊場發生意外,一名射擊者在靶場射擊訓練中被流彈擊中,送醫不治。部分射擊愛好者在微信好友圈中透露,死者是華人,來自新加坡,並非初學射擊者。據警方信息,目前確定槍擊案為誤傷,案情正在調查中。
  • 羅思義:英國脫歐亂局給中國的啟示
    脫歐公投撕掉了「皇帝新裝」 釐清英國這些亂象的關鍵在於它們坐實了「西方民主」只是一種表象,真正做決定的是其背後強大的經濟集團。這樣一來,那些令人費解的事就一目了然了。 儘管公投已經通過,但英國仍是歐盟成員國。脫歐派領導人反對匆忙提出正式脫歐申請——正式脫歐只能按照《裡斯本條約》第50條推進。
  • 五位明星放棄中國國籍,卻仍留在國內撈金,其中包括李連杰和鞏俐
    其中第一個人就是被稱為功夫皇帝的李連杰,他參演的《少林寺》在80年代風靡全國。而他自己則依靠劇中的人物角色,成為大家喜愛的對象。可以在李連杰出名後,卻同意放棄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真實身份,在加入美國之後,再加入馬來西亞。現在早已步入老年的李連杰,多次表示自己要恢復國籍,但最終卻遭到了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