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隆平的身份證因損壞無法正常使用。考慮到袁老90歲高齡,湖南長沙的民警上門為袁老辦理身份證,在辦理的過程中,袁老和民警開玩笑說自己手上有十個螺,現場民警笑稱「十全十美」。我看了看自己的手指,默默的合上了,怪不得人家是袁隆平院士呢,祝袁老「十全十美」!
玩笑之餘,我們來學點指紋,以及指紋採集標準的小知識。
指紋是我們每個人手指上凹凸不平的皮膚形成的紋路,從出生開始就形成了,其後隨著人的長大,變大變粗,但紋路的樣子終身不變。指紋是怎麼來的呢,那可能是另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估計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用手抓取物品時,不同的用力等逐漸形成的吧。每個人的指紋不一樣,因此可以用來表徵人的特徵。
儘管每個人指紋紋路的多少,長短,粗細,間隔等都不一樣,但是大致的形狀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弓形紋(arch),形狀類似彎曲的弓箭;二是箕形紋(loop),紋路的一邊開口,形狀類似掃地用的簸箕;三是鬥形紋(whorl),有點像一圈一圈的螺旋狀的圓,類似漩渦。袁老提到的「螺」就是第三種鬥形紋了。數數看你有幾個螺呢?
考慮到每個人的指紋獨一無二,而且終身不變,因此,指紋可以定義為每個人不同的特徵。我們在辦理身份證時進行的指紋採集也是基於原理而產生的。
指紋採集是按照公安部發布的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 1012《居民身份證指紋採集和比對技術規範》執行的。
標準對指紋採集和比對的要求,指紋算法的技術指標和測試的方法等進行了規定。除了專業的技術指標,標準規範了指紋採集的要求:每人應採集兩枚指紋,先右手後左手,各一枚,每隻手指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順序採集。比如右手拇指採集失敗時,就按順序採集其他手指。採完之後呢,還要進行指紋原始圖形的壓縮、復現、特徵描述等。
不知道袁老採集了幾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