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聽過漁夫與富翁的故事呢?說的是一個富翁在海邊度假,看到外出打魚的船夫,富翁向漁夫提出了一攬子億萬富翁計劃——多打魚,之後僱人增產,再創辦公司上市,做大做強,再創輝煌。「這樣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到海濱度假,曬曬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了!」「可我不需要成為億萬富翁就可以過這樣的生活啊!」
然後我們就希望能夠成為這個漁夫這樣的人,不需要過多的要求自己、向生活索取,不需要拼命追求財富與金錢,便可以達到富翁的境界。其實,這個故事在某一方面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負面的情緒。
首先,真正富翁的生活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寓言中的富翁是一個鄰家百萬富翁的形象——努力去創造財富,同時儘可能地量入為出,把更多的資本用來投資,而不是享受。所以漁夫才會有過得像富翁的錯覺!
富翁和漁夫真的一樣嗎?在當時對話的情景中,表面上似乎看不出差異,富翁很自由,漁夫也很自由;富翁曬著太陽吃著海鮮,漁夫也是一樣。但背後真實的情況呢?真相往往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富翁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冬暖夏涼,動動手就能日進鬥金,靠著之前的努力和奮鬥成果,那些投資的股票和基金等資產,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再看漁夫,為了養家餬口,每天都需要出船,風吹日曬,一日都不能懈怠,如果不去,家人就要餓肚子。今天捕的魚少了,收入就少了,便會為生計發愁;如果捕得多了,魚的價格便下降了,收入還是少了。賺的不多,還要保養漁船,支付一些額外的生存費用,他自由嗎?漁夫的清閒和自由只是暫時的,更多的時間都要為生計奔波勞累。
你現在是不是也和漁夫一樣,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自由少之又少,更多的時間交付給加班和工作,時間更用來寫公司文案上,精力消耗在午夜的辦公桌前。然後,我們又抱著對漁夫生活的假想,心安理得地得過且過。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漁夫出海時,船觸礁沉沒,漁夫幸運地撿回一條性命,之後的生活怎麼辦呢?
如果中年危機出現,失業裁員、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劇增,我們該何去何從?現在想想,富翁的建議不僅僅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是有一份生活的保障。通俗一點,你有足夠的錢來應對未來風險。
可是,如果單單依靠工資收入的話,光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佔了大半,還有通貨膨脹這個傢伙暗中作祟。攢錢!何時是個頭?所以,建立理財投資思維,利用商業保險為自己的生活多添一份保障,利用投資收益實現財務自由,積少成多,日積月累,有足夠的財富你才會有說走就走的底氣和資本,你才能夠更好地笑對未來!
(上述是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交流,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飛流看到會及時回復的。如果您還沒有關注飛流,那還等什麼呢!隨手一贊,好運不斷;關注飛流,財源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