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聊城市一家醫院的婦科諮詢室裡來了一位特殊的諮詢者。一名背著書包、學生模樣的女孩雯雯(化名)走了進來,旁邊跟著一位女性朋友。
雯雯剛一進來有些不好意思,一直低著頭不敢回答醫生的問題。雯雯謊稱自己18歲了,想做人流手術。
婦科諮詢室的王醫生看出了雯雯的心思,並慢慢地給她做思想工作,告訴她青少年早孕做人流手術不是件小事,最好說出實際年齡和面臨的問題,這樣醫生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檢查項目,否則可能會影響到她以後的生育。
最後,雯雯吞吞吐吐地說出了自己的情況,她是城區一所中學的初三學生,目前懷孕已經九個月了。媽媽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爸爸照顧她和弟弟兩人,由於學校離家較遠,她一個月回家一次,父母並不知道自己懷孕。
雯雯知道懷孕後非常無奈,不知道該跟誰說,如何去做?她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懷孕,更不願讓老師同學知道這件事,一直拖到懷孕9個月才不得不去醫院做人流手術。
「初中生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期,整體體型發胖,這個階段的女孩懷孕後不容易被看出來,所以粗心的父母很難發現。」王醫生表示,雯雯懷孕已經9個月,胎兒已經基本成型,如果這個時候選擇流產容易造成大出血,還有可能影響以後的生育,甚至有生命危險。
為了安全考慮,醫生勸雯雯告知父母或監護人,經過他們同意才能進行手術。雯雯非常不情願,她不想告訴自己的父母,最終以「考慮一下」為由離開了醫院。
不久之後,同樣是一位學生模樣的未婚女孩來醫院做檢查,後面還跟了幾位朋友。女孩原以為是月經不調,後來一查發現自己懷孕了,也不想讓家裡人知道。
王醫生表示,近幾年,青少年未婚先孕者呈低齡化趨勢。因為害怕父母知道,大部分女孩都選擇做人流手術,有些女孩甚至選擇到一些小診所做人流手術,對於早孕流產的危害認識不夠。
現象
對早孕認識不夠
少女數次人流滿不在乎
18歲的小芳(化名)已經做過兩次人流手術,最近懷孕不久的她準備再次做人流手術。
對早孕流產的認識不夠及經濟方面的原因,小芳第一次做人流手術選擇了一所不太正規的私人診所,由於醫療水平和衛生條件有限,手術後一些婦科疾病伴隨而來,子宮內有輕度感染,並伴有慢性盆腔炎。
醫生告訴小芳,對於人流手術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並且平時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如果經常做人流手術子宮壁容易變薄,甚至可能引發一些婦科疾病導致無法生育。
對於醫生的建議小芳則顯得不以為然,她認為自己年輕,做幾次人流手術很正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聊城城區一所醫院的王醫生告訴記者,他們接診的患者中就有因為數次人流導致生育困難的案例,有些年輕女性對早孕流產認識不夠,對於醫生的建議根本不放在心上,等到結婚之後,檢查出自己患有婦科疾病時,才意識到早孕數次流產對身體的傷害。
「可能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很多年輕人對做早孕人流手術一點也不避諱,並且感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現在接診的患者中18歲左右的年輕女性逐漸增多,其中還有十四五歲的中學生。」王醫生告訴記者,暑假寒假期間接診的學生模樣的患者比較集中,有時候是幾個背著書包的年輕女孩結伴而來,有時候是由男朋友陪伴而來,對於做人流手術態度很大方。
大部分青少年女性很少有父母陪伴,他們不希望家人知道,有時候謊稱自己是成年人。
在婦科門診工作十餘年的王醫生表示,雖然有些年輕女性穿著打扮比較成熟,但是從她們背著書包、學生髮型的裝扮來看,很輕易就能分辨出她們是學生。
為了對她們的身體健康負責,醫生會告訴她們早孕人流手術對身體的傷害,但是她們根本聽不進去,也意識不到手術會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有時候,醫生會讓學生模樣的年輕女性出示身份證或是讓家長監護人來籤字,但是,她們大部分以「考慮考慮」為由,就不見了蹤影。
調查
學生早孕流產危害大
青少年女性做人流手術人數較以往增加近三成
每到寒暑假,去醫院諮詢人流手術的青少年女性比較集中,其中不少學生模樣的年輕女性。王醫生告訴記者,近些年青少年女性早孕做人流手術比以往增加近三成,學生早孕流產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因子宮還處於發育階段,手術對年齡較小的女孩身體的影響更大。
有些學生害怕家長知道,到醫院檢查時謊報自己的年齡,但是醫生檢查時會發現患者生殖器年齡和上報年齡不相符。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會向青少年女性解釋,大夫會根據患者實際年齡選擇用藥量,如果年齡比上報年齡小,手術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王醫生表示,這時候有些青少年患者才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真實年齡。
正常的人流手術後,可能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系統,患者需要加強自身營養,多補充一些高蛋白食物,並且手術後需要護理至少半個月才能恢復。但是,大部分學生早孕流產後,由於課業壓力,休息兩三天後就開始正常上課。由於經濟能力有限,忽略了加強自身營養,加重了對身體的傷害。
「早孕流產手術總是有感染、出血、子宮穿孔併發症的可能性,少數人工流產手術可能會引起月經不調、子宮腔粘連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併發症,對今後的生育可能會有影響。多次人流手術嚴重者,容易造成大出血,可能導致終身不孕。此外,還增加了傳播性傳染疾病的機率,損害少女的器官。」王醫生告訴記者,他在婦科諮詢門診工作十餘年,見到不少青少年早孕女性對於人流手術根本不在乎,尤其是一些學生,看著女孩們的身體現狀,他感到特別心痛。
聊城東昌博愛醫院的一位醫生告訴記者,目前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現象普遍,且未婚先孕者呈現明顯低齡化。大部分偷吃禁果的青少年女性,甚至是學生群體,沒有考慮過後果,對於性行為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後果、如何避孕、懷孕後怎麼辦等問題知道甚少,也不了解正確避孕方法。
建議
家庭、學校、社會等應該多方面關注性教育
如何杜絕青少年女性早孕現象,正確引導青少年健康發展,記者採訪了家庭教育專家劉平易。他認為,青少年早孕現象增多,既有家庭教育因素,也有學校、社會方面的因素,最終原因是青少年缺少有關性教育方面的引導。
「之前媒體曾報導過,一個小女孩廁所產子,並且把嬰兒直接扔進垃圾桶。」劉平易表示,針對這個問題不僅把全部責任推到青少年身上,她們遇到這種問題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因為害怕家長的責罵和老師的異樣眼光,她們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這是家長、學校和社會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
青少年出於身心發展階段,生理方面也在慢慢發生變化。現在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點在於學業成績方面,多數家長對於性教育採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忽略青少年性和感情教育。即使發現孩子戀愛也會採取極端堵截的方式,甚至責罵他們,不會正確教育引導。
劉平易表示,多數家長觀念比較傳統,自身認識不到性教育的內涵,更不能教育青少年孩子。其實,性教育是生命愛的教育,是學會自我保護和如何愛別人的一種學問。
據了解,在聊城中小學課程中,幾乎沒有涉及性教育的課程。學校重視對學生成績方面的教育,忽略早戀和性方面的教育。對於學生早戀現象,老師經常指責學生,一直是採取「亡羊補牢」的方式,沒有做到正確引導「未雨綢繆」。
由於社會上獲取信息渠道增多,青少年自身生理髮育,避免不了出現感情問題,最痛苦的不是老師和家長,而是青少年本身。青少年學生早戀或者早孕情況,不知道怎麼辦,也不知道應該向誰述說。家長往往會責罵他們,老師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們,這種情況下她們採取過激的方式,造成自身身體的傷害。
「社會上應該設立專門少男少女諮詢門診,針對青春期的青少年免費開放,當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時,有人可以述說,而且給他們引導正確的道路」,劉平易表示,社會還應當對網絡進行淨化,剔除腐朽骯髒的性內容,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環境。
■他山之石
英國:
英國法律規定,必須對5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根據「國家必修課程」具體規定,英國所有公立中小學都將學生按不同年齡層次劃分為四個階段來進行不同內容的性教育。
美國:
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性道德等知識,初中階段講生育過程、性成熟、性約束等,高中階段講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戀、性病、賣淫現象、性變態等,並向學生發放保險套。
荷蘭:
在荷蘭,與其他課程一樣,孩子6歲進小學時就開始接受性教育。孩子們甚至會在餐桌上和父母討論這方面的話題。
日本:
日本小學第一冊《衛生》教科書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體和性器官圖。初中每年也有1—2小時的特別講座,呼籲學生不要進行危險的性行為;高中的體育保健課和家庭生活課裡也有性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