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世界是什麼樣的?是一個冰冷高效的數字世界還是一個充滿善意與自我克制的數字世界?它美好的一面取決於各種力量的博弈走向,成立的基礎是透明的法治治理環境。唯有如此,世界各國的網際網路平臺等數字巨頭與管理者才會和諧共生。
文丨AutoR智駕 阿賈
2021年的第一個清晨,滿是希望,正如2020年的第一天一樣。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股市以一輪大漲,指數再創新新高來迎接新年。
雖然農曆新年尚遠,但生肖牛顯然比生肖鼠有更多的想像力。
對於已經翻篇的2020年,德國鐵娘子默克爾在新年致辭中毫不掩飾地稱「這是我執政15年來最難的一年。」
一國總理如此,而對於我這些的普通市民,最難的幾天發生在從11月底從上海浦東回京之後,彼時浦東出現了本土新冠病例。
雖然已經做過核酸檢測,但因遲填了幾日行程數據,在浦東疫情加劇之後,我的行程碼突然變紅了。
居委會認定核酸檢測已過7天有效期,做為去過高危地區的一員,給我的行程碼做了需要居家隔離的處理。
要修正行程碼,需要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於是匆匆駕車趕到醫院,醫院地下車庫防護人員見健康碼現紅,不予放行。
駕車回到公司地庫停車,因健康碼也被阻止在外。
那一刻,我既困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困境裡,又被無情地排斥在正常人的系統之外。
健康碼在2020年成為了我們的第一張數字身份證。
2020年發生的一切,讓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都更加依賴網際網路。
中國如是,美國亦如是。
整個北京,整個中國因抗疫開啟了一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數位化治理嘗試。
對於這樣的數位化治理模式,各界評論不一,有1984式的批評,也有意圖引進模仿卻並不成功的嘗試。
在我們貫穿全年舉國對抗疫情的2020年,網際網路構建的數字基礎設施幫助我們率先走出了疫情陰影,數位化居功至偉。
正是有了阿里菜鳥物流構建的全球採購網絡進行全球防疫物資採購,武漢疫情初期因此大大緩解了物資短缺。
而正是美團外賣等平臺在各地城鎮的普及解決了眾多被困在家中人們的一日三餐。
但這就像那個數字健康碼,我們受益於它,也被困於它。
客觀上美團是受益於疫情的網際網路平臺,2020年股價增長了接近350%,成為突破1.7萬億元市值的巨頭。
但生活在其平臺的上的外賣騎手,也困在它構建的系統裡。
《人物》雜誌一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道盡其中艱辛。
2016年,中國外賣小哥三公裡送餐平均時限1小時;2017年,變成了45分鐘;2018年,38分鐘。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在美團,這個實時智能配送系統被稱為超腦,餓了麼則為它取名為方舟。
有媒體估算,截止到2020年,以註冊帳號數量計算,全國所有的外賣騎手超過一千萬人,以活躍度計算大致有四百萬左右正職外賣騎手。
與送外賣時間越來越短同步的是外賣員傷亡數據的高增長,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數據顯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賣騎手傷亡。同年,深圳3個月內外賣騎手傷亡12人。2018年,成都交警7個月間查處騎手違法近萬次,事故196件,傷亡155人次,平均每天就有1個騎手因違法傷亡。2018年9月,廣州交警查處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近2000宗,美團佔一半,餓了麼排第二。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賣行業發生傷亡交通事故共76起,平均每2.5天約1名送餐員傷亡。
以2017年的傷亡比例,推算400萬的旗手基數,在2020年媒體統計全國每天有75名外賣騎手因為交通事故受傷或死亡。
這與幾年前媒體對富士康血汗工廠的批評有何不同?
2020年一位朋友毅然離開了某大廠,問其原因,他回說,沒有個人時間。
996、大小周是今天網際網路企業的常態,他說:「當今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建立在萬千碼農的血淚之上。」
他轉發的一位壯年碼農倒在工作檯的視頻畫面觸目驚心。
網際網路自我生長式地推動世界數位化,但如果失去了人的溫情與善意,同時也伴隨著殘酷與冷血。
但因為網際網路平臺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的成功,中國社會在2020年,數位化進程被再次提速,雲發布會、雲教育,風聲水起。
無人駕駛迅速落地,送餐機器人遍布時尚餐廳,數字貨幣正走在路上。
而現今社會個體與數位化系統最大的矛盾是雙方缺乏邊界清晰,權責明確的數據倫理。
在國際上,抖音在美國面臨的出售威脅,華為面臨的各國信任危機都與數據主權有關。
傳統的全球化格局已定,數字全球化由誰主導,旗手未明,5G就這樣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國內,支付寶上市引發的一系列監管風波,則都與數據安全有關。
數字全球化同樣需要車同軌,字同文,但更需要邊界明確,透明可見。
中方在《中國關於聯合國成立75周年立場文件》中提出了「在聯合國框架內製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行為準則」建議,並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
倡議共有八條:
一是客觀理性看待數據安全,致力於維護全球供應鏈開放、安全和穩定。
二是反對利用信息技術破壞他國關鍵基礎設施或竊取重要數據。
三是採取措施防範和制止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得濫用信息技術對他國進行大規模監控,或非法採集他國公民個人信息。
四是要求企業尊重當地法律,不得強制要求本國企業將境外產生、獲取的數據存儲在本國境內。
五是尊重他國主權、司法管轄權和對數據的管理權,不得直接向企業或個人調取位於他國的數據。
六是應通過司法協助等渠道解決執法跨境數據調取需求。
七是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供應企業不應在產品和服務中設置後門,非法獲取用戶數據。
八是信息技術企業不得利用用戶對產品依賴,謀取不正當利益。
蘋果手機則在今年主動為系統添加條隱私政策防止APP濫用數據收集。
之於一國,數據主權與邊界線一線不可侵犯,之於一國公民,個人數據是個人人格和財產權的一部分。
我們的歡笑、痛苦與眼淚都已經變成文字、圖片、視頻和聲音存在於網際網路上。
還有我們的癖好、黑暗、不願為人知的一面也毫無保留的存儲於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需要形成數字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共識。
疫後世界是什麼樣的?
是一個冰冷高效的數字世界還是一個充滿善意與自我克制的數字世界?
數字世界既讓人嚮往又讓人恐懼。
它美好的一面取決於各種力量的博弈走向,成立的基礎是透明的法治治理環境。
唯有如此,世界各國的網際網路平臺等數字巨頭與管理者才會和諧共生。
充滿善意與自我克制的數字世界是我們希望的世界。
2021年的第一天,中國法律工作者期盼了近一個世紀的民法典正式實施。
這是中國社會劃時代的大事,在中國隱私首次被法定為一種人格權。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民法平等、包容,前所未有地關注著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項權利。
法律是有情感的。
它允許請客吃飯,允許做文章,更允許繪畫繡花,包容那樣的雅致,有耐心與從容不迫,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的各色人物共話巴山夜雨時。
中國的社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法制完備,信息自由流動,億萬網民活躍。
2020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變為14億人的世界超級市場,自然也將是世界超級數字市場。
為了這個數字世界的正常運轉,早在2016年全國的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就超過了三峽大壩的全年發電量。
2018年,總用電量為1608.89億千瓦時超過上海市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1567億千瓦時。
數字世界的運行成本是巨大的,它同樣需要被呵護,被溫柔以待。
[往年報導]
2020新年獻辭:
當我們終於可以平視世界,卻發現了一個並不獨特的我們
2019新年獻辭:
在希望的原野上,有鐮刀割不斷的高粱和肆意生長的善良
2018新年獻辭:
親愛的,我無法告訴你是感到幸福還是有一絲不安
2017新年致辭:
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讓自己成為那個不被世界改變的人
2016致新年:
在路上的青春與刀光劍影的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