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傑西 LicorneUnique
hello,我是傑西。
墨跡在紙上躍然而起,
於是一字一句都有了你的溫度。
▼
「你是否願意與這個男子締結婚約,
無論疾病還是健康,
都愛他,照顧他,尊重他,接納他,
永遠對他忠貞不渝直至生命盡頭?」
《婚禮籤字》|埃德蒙·布萊爾·萊頓(1852-1922)
神父的話音落下,二人眼角晶瑩閃爍。
陽光從新娘頭紗傾瀉而下,
她用雪白的鵝毛筆,
鄭重地籤下了字。
一生一次的誓言在此刻書寫,
手中鵝毛筆的分量,仿佛比平時重了許多
除了見證誓言,這隻鵝毛還書寫了歷史與文明。在鍵盤與滑鼠敲擊文字的今天,不妨來看看有關「筆」的故事吧。
01
化羽成書
公元前3000年的先民們已經學會了用鳥類的羽毛制筆。清除羽毛管外層油脂後,將前段削尖浸入酸液中便能讓羽毛管更堅挺。書寫時只需將筆尖浸入墨水中即可寫出字跡。
《寫信》|維託裡奧· 雷吉亞尼(1858-1938)。當時的貴族用天鵝毛筆,普通人則用鵝毛。
據說在羽毛筆出現之前寫作都只使用大寫字母,但是隨著鵝毛尖細筆觸的出現提高了平滑度和書寫速度,從而演變出來小寫字母。
18世紀一場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讓書信成為了人們抒發新思想的聖地,信件交流也逐漸發展成一種愛好。伏爾泰、盧梭、杜‧德芳侯爵夫人......這些當時著名的文人都是狂熱的寫信人。
伏爾泰寫給侄女Denis夫人的信:
信件寫於1737年,信中詢問到
Denis夫人最近生活是否順遂,
並討論了前次信件溝通時提及的問題。
當時一本名為《書寫藝術》的書中,還詳細列舉了握筆方式、書寫坐姿,甚至字體的選擇。「寫字」承載的已不是單純的記錄功能,更是上升為一種藝術。
越來越多的女性也參與到了文學創作中,她們的閨閣小字也是那個時代獨特的風景。
字母的間隔與傾斜的角度,都經過精心的計算和設計。也正因此,18世紀字母寫法尤其多樣化。
羽毛筆的使用一直延續到了19世紀,但它的種種弊端已經讓不少文人墨客無法忍受:筆頭經常開裂得不斷削尖,漏墨問題不僅會弄髒手指,有時還會毀了一幅好字。
書寫過程中漏墨是常有的事。
18世紀初誕生的「筆刀」就是專門用於削尖羽毛筆頭的。
1822年,一位名叫John Mitchell的英國人發明了金屬筆尖,終於讓書寫變成了一種流暢的享受。
當書寫已然成為生活常態時,紳士淑媛們對筆的追求開始不止於功能。此時的筆,逐漸開始了一個新的進化過程。
02
當書寫成為藝術
當思緒和靈感不斷湧現,趕緊用筆記下來。
即使是筆桿這方寸間,該有的排場與氣度一樣也不能少。金、銀貴金屬筆桿上掐絲或鏤空雕花是基本操作,水晶、瑪瑙與母貝等材質也獨得貴族們的青睞。
英國的瑪麗王后在廳室閱讀寫作,筆記本與文房寶物也常伴身邊。右圖為曾屬於瑪麗王后的印花母貝筆記本,側面配放了一支黃金筆。
在貴族們的努力下,小小一支筆變成了藝術品,更成為了身份的象徵。有時它安靜地呆在隨身小包中,靜候著被拿起時綻放光彩的那刻,有時它棲息在書桌的一隅,無言地訴說著貴胄們的精緻生活。
拿破崙三世時期的歐洲上流社會往往會定製一套文房用具,既是為儀式感,也是為彰顯身份。
不過即使是金屬筆頭,蘸水書寫時也會給人帶來困擾——墨水會在紙上洇開。為此,人們發明了一種吸收多餘墨汁的吸墨粉「Pounce」。這種粉末一則能填平粗糙的紙面,使書寫更為流暢光滑,二則能及時吸收浮在紙面上的墨汁。
在落筆前像撒黑胡椒一樣讓吸墨粉鋪滿紙張|影片節選自電影《江山美人》(1939)
吸墨粉往往由墨魚骨曬乾磨成粉而製成,在書寫時灑在書寫表面上。未使用吸墨粉的時候多餘的筆墨極易滲出。|圖片出自「OPENINKSTAND」
使用吸墨粉後再書寫,字體的邊緣變得平滑清晰。|圖片出自「OPENINKSTAND」
為了和奢華的蘸水筆相配,貴族的書桌上還出現了墨水盒、吸墨粉罐、拆信刀以及火漆戳。
羅斯柴爾德家族收藏的19世紀兼顧功能與華貴的組合座鐘,頂端為一個小巧的墨水盒,打開內部存放著火漆印章和一個可以存放吸墨粉的儲存小抽屜。2017年被拍出1,572,500美元的高價。
除了書寫工具,一張好的紙也是懂禮的重要表現。「一張大紙永遠比一張小紙更好」,此外,雙頁紙又是更高規格的禮節。因此信紙也有不同的規格,隨之誕生了與之相匹配的抽屜與信件架。
布勒為宮廷設計的多功能抽屜寫字檯,以同一形式兩種不同的方案呈現給王室選擇,絕妙華麗的設計令人驚嘆。
書房內,一個配套了精美文房用具的寫字檯,即使放到現代仍舊令人嚮往。坐在這裡寫作,思緒會不會更豐富活躍呢?
沃子爵堡中就有一個這樣的角落,考究的桌面整齊擺放著筆墨,
仿佛書寫歷史的曾經都浮現在眼前 | 獨角鹿獨家採訪視頻
03
現代筆誕生
當貴族們對筆桿的裝飾雕琢到無以復加時,「簡約」又成為了新的潮流。人們發現,需要不停點墨的蘸水筆實在是非常繁瑣,一款能蓄墨的鋼筆成為了所有人的訴求。
1827年,Petrache Poenaru首次發明了可以將一管墨汁儲存於筆桿內的儲水式結構,然而此時技藝並沒有十分成熟,墨水不是無法送達筆尖便是時常外漏,所以這款筆並未得到推廣。
1884年沃特曼公司在紐約創立,當時的名字為Ideal pen company,到了1888年才更名為Le Waterman
直到1884年,Lewis Edson Waterman發明了三通道式送墨結構,徹底解決了漏墨與供墨不足的問題,也奠定了現代鋼筆的雛形。而這位Waterman先生就是如今依舊以優質鋼筆而聞名的品牌「沃特曼」的創始人。
同一時期,沃特曼、派克和萬寶龍等品牌都爭先恐後地成立。愛在心口難開?那就用書信傳情吧!心底的蜜語都通過筆尖一筆一畫展現在愛人眼前。
人們開始在鋼筆上做更多的文章,比如「科技感」與「趣味性」。
這支筆,是一個簡易的計算器!
1920年代曾出現過一種特殊的筆,筆身上刻著一排細密的數字,筆身則一分為二,可以如同遊標卡尺一般分離推開。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發展,人們不再依賴這樣功能多樣的筆;鍵盤與滑鼠擠入了現代人的生活,筆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未來的一天,它會完全絕跡嗎?
在過去不同的材質和設計讓筆也能成為身份的象徵,越是富貴的人才越能在細節之處也做到考究。即便到了現在,一支好筆依舊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徵。
1953年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儀式上,女王用一支定製的仿鵝毛筆的蘸水鋼筆,在加冕文件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筆的書寫讓這個過程更為莊重。
書信的交流早已被電子通訊所代替,相隔兩地的人交流起來也越來越便利,當初那個帶有書寫者情緒的信紙早已不知所蹤。而當你再次握起筆,在墨水和紙張間心裡所想和書寫的思緒都變得立體,字跡也帶上了思維的溫度。
筆尖與紙張微微摩擦的質感,書寫時的發出的細小沙沙聲,是敲擊鍵盤無法帶來的別樣愉悅。
你還記得上一次認真提筆寫作是什麼時候嗎?
小編 | 傑西
原標題:《總有值得書寫下來的情意,2021的寒冬,讓她贈予你溫暖感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