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第7年:重回文理分科?限制考生選擇權?

2020-12-01 澎湃新聞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啟動首輪以來,全國各地分階段分地域穩步推進中。2017年,京津魯瓊作為第二批試點省市開始高考綜合改革,並在2020年迎來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2019年,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8省份作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採用了「3+1+2」方案,在2021年也將迎來新高考「首秀」。

此輪高考改革以生為本,從尊重學生興趣、特長角度出發,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然而,在今年第二批試點省市的高考中,賦分選科引起一些爭議和困惑。第三批8省份高考方案增加的「1」(物理或歷史為必選科目),又產生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選擇權的質疑。

新一輪高考改革伴隨著爭議持續推進,應該如何堅守改革初衷,保證公平兼顧科學?

記者 | 鄭天虹 魏夢佳 王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原文首發於2020年11月12日,標題為《選科面臨困難,賦分遭遇質疑:新高考改革在爭議中前行》,首刊於《半月談》2020年第21期。

1

分省分階段試點,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

在此輪高考改革方案中,考試科目與內容的改革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語數外3科是必考科目,而另外3科選考科目由學生自己選擇。在首批改革試點地區,上海是6個科目中任選3科,浙江則是7選3,這就分別給了學生20種和35種選擇組合,體現了尊重學生選擇性,尊重學生興趣、特長發展的改革取向。

第二批改革試點省市沿用了上海6選3的選科方案,即「3+3」模式,第一個「3」是語數外3科作為高考統考科目,第二個「3」是從物化生史地政6科中任選3科作為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中的高考選考科目,以等級賦分的方式計入總分。

以北京為例,「3+3」模式分為統一高考與等級性考試兩類科目。2020年高考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每科滿分150分;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考生自主選擇3門。根據「折算賦分方案」,等級性考試成績由高到低分為A、B、C、D、E共5等,其中A等佔考生比例的15%,B等佔40%,C等佔30%,D等佔14%,E等不超過1%。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學生、北京2020年應屆高考生小詹表示,新高考模式豐富了學科選擇,一定意義上能夠減輕應考壓力,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傳統文科或傳統理科的學科組合,自主選擇等級性考試科目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更有益處。

第三批改革試點8省市在第二批「3+3」的基礎上做了調整,採用了「3+1+2」的模式,規定了選考科目中必須有物理或歷史當中的一科,另外兩科在餘下的科目中任選,這個模式給考生提供了12種選擇。

作為第三批改革試點區,遼寧省本溪市高級中學高三年級主任李金秀說,「3+3」模式下很多人不選物理,「3+1+2」規避了這一點,更為科學。從目前來看,新高考改革還是給學生提供了一些選擇權。「以我校為例,以前分文理,學校1000人中選文科的300人左右,而現在選擇學地理科目的有400多人,選學政治的有400多人。」

2

選科賦分帶來挑戰

新高考改革也給學校、老師、家長、考生帶來挑戰。

新高考的選科必然導致中學教學的改革,首先是走班制。走班制對學校的師資、場地、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多個試點省市的學校校長告訴記者,新高考帶來的困難包括教室不足,師資有的過剩閒置,有的普遍短缺,教師編制跟不上、積極性不高,教學班、行政班交叉管理有難度等。

南方某中學校長說,儘管目前「3+1+2」已縮小了學生的選擇範圍,但仍不同程度面臨教師、教室的困難。有的城區學校面積小,基本一個多餘教室都很難提供;有的學校歷史、政治教師數量有限,教師調配存在困難。雖然理論上有12種選科組合,但有的農村學校可能只能提供給學生三五種選擇,條件稍好的城區學校能滿足7到9種選科組合已經相當不錯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改革的初衷是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選擇考試科目,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或學校更多是從避開競爭、更易拿高分、將來好就業等功利角度出發來選科。

東北一所高中高三學生小張說:「看現在整個環境,報物理的同學最多,同學中學不好硬學的也有,就是覺得理科更好就業、可選報的專業更多。」該校高三學生小李說,他們班原來有不少同學想選地理,後來改成了生物,因為有說法是生物全省報的人更多,比較容易進前15%,拿A級。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北京2020年應屆高考生小趙說,雖然新高考改革讓高中生對學科有了更大的選擇度,但老實說,高中生對自己的認識還是比較有限的,不少同學實際上並沒有特別喜歡、特別熱愛的學科,還是像以前那樣依據老師、家長的想法以及大學的專業要求選科。有些學校擔心學生自己做不好選擇,或者師資不夠豐富,還是按照傳統的學科組合進行教學。

剛剛過去的北京新高考令部分家長、學生對等級賦分制公平性和科學性產生顧慮。一些北京家長認為,賦分分數(等級分)的高低受一起參加選考的考生人數影響,一旦個別科目發生考生棄考的情況,選考群體的原始得分分布有可能會呈極端負偏態,這時很多中上水平考生的等級分數就會比應有水平被低估很多。

北京一處高考考點,考生在準備進入測溫通道 魏夢佳 攝

賦分分數(等級分)的高低受出題的難易程度影響非常大。有家長舉例說:假設北京有48000名高考生,其中8000名選考A科目,如果有次考試出題者覺得難易適中,有480人考滿分,那麼考99分的第481人按照現行的等級分賦分規則將被賦為A4等級91分,此時,99分和100分的差距被等級轉換分給擴大了。如果A科目出題非常難,全北京市選考此科目的考生最高分為95分,並且只有一人,第二名為89分,那麼,第一名和第二名也將同時被賦為A1等級100分,這就帶來不同分數的高分學生大量同分,難以區分的怪現象。

一位北京今年的高考生表示,從最終的高考分數來看,2020屆的分數明顯比上一屆高,且分數分布更密集,區分度很小,這與等級性考試的賦分方式有關,等級賦分只能展示頭部學生的學科優勢,並不能展示所有學生的真實水平,這就增大了中段學生的壓力。

3

繼續深化改革的路徑在哪裡?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中心首席專家劉堅認為,新高考增大了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選擇自由,包括選課的自由和考試的自由。「對中國的高中教育而言,高中生有選擇一定比沒有選擇好。」劉堅說,高中階段的項目制學習,能夠讓學生發揮興趣愛好、特長潛能,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在他看來,降低共同必修內容的比例,增加高中階段課程和高考的選擇性,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發現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潛能,在選擇中規劃自己未來的人生,這是國際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行之路,關乎整個國家未來競爭力。劉堅表示,從某種意義上,激發青少年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是實現人才強國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先行先試的省份都在為改革探路,積累可行經驗。比如第三批「3+1+2」的試點方案就是在前兩批試點基礎上的調整和優化。

北京大學考試院的一項實證研究顯示,自從江蘇高考改革以來,「3+3」模式下物理遇冷,江蘇籍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的數理水平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下降趨勢,在參加物理、化學等國際奧賽的頂尖學生中,已漸漸難覓江蘇籍學生的身影。因此,第三批試點省市對學生選擇權設制了一定限制,物理成為必選科目之一。

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鍾秉林說,這種調整一方面尊重了學生興趣、特長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各個省份進行嘗試。

對於「增加物理或歷史為必考科目之一是否又回到文理分科的老路上」的質疑,一些專家認為,過去文理分科對於學生而言只有2種選擇,現在「3+1+2」仍然給學生提供了12種選擇,這就是進步。鍾秉林說,學生在高中階段過早地文理分科會造成知識體系的不完善,進到大學還要補課,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每一項改革舉措都充滿了爭議,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關鍵是要做一個科學的研判,做一個正確的選擇。

多位教育工作者認為,新高考實施之後,學生進校選科制、分層教學、分組學習、走班教學成為一種常態。我國教育差異性比較大,有區域差異、城鄉差異、校際差異,要尊重這個現實,多樣化探索。目前出現的全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3種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據學校具體的校情進行探索,不能一個模式一刀切。

專家表示,改革的方向是對的,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進一步論證和研究,比如考試的難度係數,考試的時間點,學生選科的指導怎麼樣更加科學,選考的賦分如何更加科學、具有可比性,在綜合素質錄取中如何進一步保證它的公平性,如何關注弱勢群體等一系列的問題。總之,高考改革一定要堅持改革的初心,不要改了之後又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

原標題:《新高考改革第7年:重回文理分科?限制考生選擇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改革100問!全國考生家長都需關注
    新高考相較於傳統高考在選科,考試以及志願填報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各位考生家長老師也對新高考改革有許多疑惑,本文匯總整理家長最關心的新高考問題並解答,供參考。 zheng政ce策pian篇 1新高考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 新高考改革的價值取向與兩難關係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隨後上海和浙江先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迄今已有30個省區市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或思路,新一輪高考改革已形成梯次推進的態勢,高考改革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引發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討論。  此次高考改革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頂層設計,試點先行。
  • 2021新高考注意:三大主科成提分關鍵,選科策略要慎重!
    全國新高考改革在穩步進行…… 全國各省份新高考啟動時間 2020年,第二批試點地區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個省份新高考首次落地。
  • 2021高考生注意啦,新高考時間或將延長,這四大變化需要提前知曉
    文/淺藍先生 高考作為改變眾多學子和家庭命運的一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改變人生的重頭戲,所以很多人都很關注高考的動態,這次新高考改革更是很多人關注的重中之重。
  • 2016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廣東5年後高考時只需考語數英
    2021年起,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在高考時只需考語數外三科,報考高職院校分類招生考試的考生則無須參加普通高考。  也就是說,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在高考時只需考語數外三科,而報考高職院校分類招生考試的考生則無須參加普通高考。  另外,不打算深造、只想爭取高中畢業證的考生只需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僅考合格性考試),無須參加高考。
  • 灌南考生準備好了嗎? 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如已在其他招聘群,請勿重複進群)  目前,新高考改革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進?新高考考什麼?怎麼考?是全國考生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適應性考試的閱卷將和高考一樣,全省統一改卷,此外,還要模擬高考進行適應性錄取工作,即考生也要像高考一樣模擬填報志願,模擬錄取。  因此,這次考試不僅對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未實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而已,也是必須要關注的。這就是新高考的一次預演。但是,是否適應性考試怎麼考,新高考也將這樣考,還沒有定論。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都需要了解,畢竟選科將直接關係孩子的高考難易程度。 什麼是「3+1+2 」? 教育部發文,確定了上述8省市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 1978年後,高考時間固定在7月7日,為何後來會改成在6月7日?
    1978年後,高考時間固定在7月7日,為何後來會改成在6月7日?1977年,中國高考最特殊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也是剛恢復高考,而且高考是在冬天,當時共計有570多萬考生湧入考場門口,而後一年,也就是1978年,高考就固定在了每年的7月7日,而這個「黑色七月」也成了所有60後以及70後、80後的代稱,只不過90後的高考時間就不同了,因為7月裡的太陽過於毒辣,歷界有許多考生因為這個火辣辣的天氣,均出現中暑現象,結果使得許多考生不得不復讀一年,繼續高考,所以考慮到這一情況
  • 2021年又有8省迎來新高考!來自第二批試點省份的經驗了解下
    高考改革對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等提出了新的挑戰,總結分析2020年已落地新高考省份的招生錄取工作經驗,對於有效應對2021年的新高考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提到關於高考改革,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按照「時間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效果」的原則,穩步推進。論壇上,他深入分析了近年新高考改革在選科模式、賦分方式等方面的積極變化,並分享了新高考改革中的一些思考。他提到,近年高考一系列政策調整的核心是維護公平正義,包括今年的高考延期,其目的就在於保障不同備考條件下的考生都能做到充分準備。
  • 山東2020年新高考的這6大類100個問題有官方「正解」啦
    改革前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報考科類包括文史類、理工類、藝術文、藝術理、體育類5類,錄取批次包括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專科提前批、專科普通批等5個批次。  2020年取消文理分科後,我省招生錄取調整為普通類、藝術類和體育類3類。普通類分為提前批、特殊類型批和常規批三個錄取批次。藝術類分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專科批三個錄取批次。體育類分為提前批和常規批兩個錄取批次。
  • 除了山東,其他省新高考何時改、怎麼改?20個問題一文讀懂!
    12月16日,山東省招生考試委員會發布《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對2020年新高考作出工作部署。與改革前相比,山東高考改革方案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考試科目和時間、成績構成和分數轉化、劃線和錄取辦法、志願設置和填報四個方面。方案一出,迅速登上熱搜,並在朋友圈刷屏!山東具體方案的出臺,讓山東考生長出了一口氣,不管怎樣,他們有了明確的方向。
  • 五天九大學科 作業幫直播課名師7月7日直播解析高考真題
    來源標題:五天九大學科 作業幫直播課名師7月7日直播解析高考真題 受疫情影響,2020屆考生經歷了最長寒假、雲端開學、在線直播上課、高考延期後,即將迎來「最高標準、最嚴舉措」的2020年高考;同時,本屆高考還是北京、山東、天津、海南等省市「新高考改革」進入實質性落地實施階段的元年,我國新高考省市擴大至6個。新高考改革碰撞新環境會有什麼新火花?今年高考命題有何新趨勢? 2020高考創新題背後有哪些故事?2021高考複習策略如何制定?
  • 新高考「3+3」和「3+1+2」有什麼區別,如何選科更合理?
    對於實行新高考省份的學生來說,升入高中後,將要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選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高考3+3和3+1+2有什麼區別,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地進行選科?3+3模式什麼是"3+3"模式?就是指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不變,考生再從物理、生物、化學、政治、歷史、地理,這6個科目中任選3門作為自己的高考科目,這種模式下一共有20種組合方式。
  • 今年新高考志願填報開啟 專家介紹如何正確報志願
    7月26日下午,山東省2020年夏季高考分數線公布。濟寧43254名考生陸續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數,隨之而來的便是緊張的志願填報。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高考「定乾坤」。高考成績落定後,填報志願的重要性很難度不亞於高考。據了解,每年高考志願填報都有學生因志願填報失利,出現高分低錄,與心儀學校、專業擦肩而過。
  • 北京高考成績6月23日可查 25日本科志願開始報名
    人大附中考點外,八一中學考生合影留念  昨天下午4點40分,隨著結束鈴聲的響起,高考最後一科英語科目考試結束,這也意味著北京2019年高考正式閉幕。  相關新聞  25日本科志願開始報名  昨天下午,2019年高考正式結束,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6月23日,考生可通過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或通過「北京通」App在手機端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
  • 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有這些注意事項!
    近期,江蘇、重慶、湖北、湖南、廣東、福建、遼寧、河北等省市同時發布了2021年「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方案」,標誌著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市正式進入落地實施階段。為了更好地幫助考生適應新高考,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安排,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八個省市將組織開展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
  • 廣東省2021年高考實施方案公布 考試時間6月7日—9日
    2021年夏季高考在考試時間安排、考生報考科類、志願單位、志願數量和填報要求等方面有新變化。    高考分為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對比2020年發現,2021年夏季高考考試時間由2天調整為3天。其中,語文、數學、外語的考試時間和考試時長與改革前一樣,語文科目考試時長為150分鐘,數學、外語科目考試時長均為120分鐘;2021年選擇性考試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學,每科考試時長75分鐘;考試科目實行「3+1+2」模式,普通類考生報考科類不分文科類和理科類,而是分成選考物理和選考歷史科目組,藝術類增加了書法類統考。
  • i思志願:直擊高考選科、志願填報痛點,生涯規劃成就美好未來
    i思志願:直擊高考選科、志願填報痛點,生涯規劃成就美好未來 2019年05月23日 12: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反觀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的40餘年裡,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高考評價體系構建,高考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隨著最新一輪高考改革政策的逐步深入,生涯規劃階段從大學轉移到高中,生涯規劃的主體也從大學生向高中生轉變,因此「高中生生涯規劃」作為新時代的潮流、現代人的課題應運而生。
  • 2021新高考適應性考試1月開考!教育部命題,湖北也考?
    同為2021年實施新高考的省份,湖北及其他新高考地區省份的考生也很大概率要參加這個新高考適應性考試,畢竟2020年實施新高考的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都接連在2020學年舉行了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適應性考試命題,語數英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物理、歷史、化學、地理、生物、政治將由省裡命題。
  • 明年山東「新高考」方案來了:1月8日考聽力,6月8日上午空考
    2020年,山東普通高校招生夏季高考實行「3+3」模式,包括國家統一高考語文、數學、外語(含筆試和聽力)等3科,以及考生從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科中選報的3科。 報名時間分高考報名和等級考試選考兩次進行。高考報名安排在高三上學期11月份,等級考選考安排在高三下學期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