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韓國電影《再見,我的靈魂伴侶》首度更新選角進展,影片翻拍自2016年中國電影《七月與安生》,自去年傳出翻拍消息後,便吸引中韓兩國觀眾的關注。此次《七月與安生》的成功出海,對正處於發展關鍵階段的中國電影來講,有著重要意義。
韓版《七月與安生》選角引熱議
中國口碑佳作接連出海
在商業片領域探索多年後,中國電影形成了一套成功且有效的類型片敘事策略,獲得國內外觀眾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優秀IP走出國門,被其他國家爭相翻拍。
不久前,迎來復工的韓國電影市場傳來一則消息,翻拍自《七月與安生》的韓版電影《再見,我的靈魂伴侶》正式確定主演人選。在《魔女》《梨泰院Class》等影視劇中有過出色表現的演員金多美將出演女一號(原版中周冬雨的角色),閔龍根執導,同時包括樸珍榮在內的多位人氣偶像也將加盟本片。電影預計於2021年在韓國上映,講述了從13歲相遇的兩個朋友之間,歷經14年的相遇分離、友情愛情、憧憬嫉妒的故事。
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馬思純主演的《七月與安生》,自2016年面世以來,多次於中國香港及臺灣(以下簡稱香港、臺灣)、東南亞等地復映,在整個亞洲地區都收穫極高認可度。一方面得益於原版《七月與安生》在觀眾中的高知名度,另一方面是這部翻拍作品同時承載著不少韓國粉絲的期待,影片陣容官宣後,隨即在中韓兩國的社交網站上掀起話題,在韓網上湧現出不少關於影片選角和故事的討論。在8月份影片正式開拍後,網上的路透照也層出不窮,這部翻拍作的受關注度由此可見一斑。
實際上,《七月與安生》並不是近兩年唯一一部成功輸出韓國的中國電影。幾乎是在《七月與安生》翻拍消息傳出的同一時間,另一部翻拍自中國電影《解救吾先生》的韓國電影《人質》也正式官宣。2015年上映的《解救吾先生》由劉德華、王千源等主演。此次韓版《人質》將由曾打造《老手》《極限逃生》等多部票房爆款的電影公司Filmmaker R&K製作。
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中國電影被國外翻拍的案例。比如:2005年3月17日在韓國上映的喜劇影片《校園臥底》,翻拍自香港電影《逃學威龍》,由樸光春執導,金宣兒、南相美、孔劉等主演,講述了女警察千才茵為了追查黑幫線索而重返校園充當臥底的故事;2010年9月15日在韓國上映的犯罪動作電影《無籍者》,翻拍自香港電影《英雄本色》,由宋海成執導,朱鎮模、宋承憲、趙漢善、金康宇主演,講述了朝鮮特工們來到韓國,投身韓國黑幫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2013年7月3日在韓國上映的動作劇情片《監視者們》,翻拍自香港電影《跟蹤》,由趙義碩、金秉瑞聯合執導,薛景求、鄭雨盛、韓孝周、李俊昊等主演,講述了特殊犯罪科監視班隊員與銀行盜竊團夥之間發生的故事,在韓國上映時,票房突破550萬元,後於2014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更名為《絕密跟蹤》;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2006年9月26日北美上映的警匪動作片《無間行者》,翻拍自香港經典影片《無間道》,影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馬特·達蒙主演,講述了波士頓黑幫組織和警方之間互相培養臥底安插在對方內部,互相鬥智鬥勇的故事,影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影片4項大獎。
大量影片出海背後
中國商業類型片日臻成熟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開始在商業類型片領域探索,出現了「馮氏喜劇」「張藝謀式大片」。經歷20年的發展,中國電影尤其是商業類型電影,已經來到一個嶄新階段,尤其是隨著《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影片的上映及走紅,證明了中國也具備拍攝工業大片的能力。《夏洛特煩惱》《我不是藥神》等中小成本佳作的誕生,又進一步豐富了電影類型的多樣化。
近年來,中國電影在喜劇、犯罪、懸疑等類型領域,都出現了獨樹一幟的作品。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海外市場開始關注中國電影,將改編的目光投入中國市場。
以2017年上映的韓國電影《沉默》為例,影片改編自中國犯罪片《全民目擊》,由鄭址宇執導,崔岷植、樸信惠、柳俊烈等主演,講述了一位富豪的未婚妻被殺害,富豪的女兒被懷疑是嫌疑人,由此展開的一系列的故事。原版於2013年上映後,憑藉影片多角度的敘事技巧,以及對親情倫理的細緻展現,收穫了觀眾和專業人士的好評。韓國電影在寫實犯罪片領域獨闢蹊徑,以野性粗獷的風格獲得了觀眾的認可。翻拍《全民目擊》,不僅是中韓兩國電影行業雙向交流的要求使然,也代表了韓國對中國類型片成就的認同。
在韓版《沉默》的導演鄭址宇看來,《全民目擊》代表了當時中國類型電影的高水平,影片不僅呈現了多角度的法庭戲和不少讓觀眾屏息的驚悚元素;更為重要的是,片中所刻畫的「父愛」主題,也與韓國電影有著共通性,是能夠激發出兩國觀眾情感共鳴的元素。
實際上,同樣的表述也適用於2018年上映的韓國電影《毒戰》。影片改編自中國導演杜琪峯的同名電影,由趙震雄、柳俊烈主演,講述了警察趙元浩與販毒組織成員永樂聯手抓捕韓國最大販毒組織頭目「李先生」的故事。在韓國上映後,《毒戰》吸引超過500萬人次觀看。長期以來,韓國電影界都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改編《毒戰》,是韓國電影人對華語類型片「教父」杜琪峯的一次致敬。
《夏洛特煩惱》《匆匆那年》出海東南亞
中國影劇雙開花
近年來,中韓兩國不斷翻拍彼此的影視作品,一方面得益於兩國電影類型的相近性;另一方面,在長期的文化薰陶中,中韓兩國觀眾培養了相似的觀影口味,為翻拍片的走紅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除此之外,中國影片也在東南亞地區被翻拍。2015年《夏洛特煩惱》於中國上映後,斬獲了14.4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同檔期中的黑馬。憑藉影片的高票房和知名度,關於《夏洛特煩惱》的話題一度傳到馬來西亞。
2016年,距離《夏洛特煩惱》上映一年後,來自馬來西亞的阿細亞熱帶電影公司宣布將本片改編成「大馬版」,影片導演鄭建國曾擔任張家輝執導電影《盂蘭神功》的編劇。在他看來,馬來西亞本土市場一直對合家歡喜劇題材情有獨鍾,馬來西亞廣大的華人群體也構成了《夏洛特煩惱》的潛在受眾。上述種種原因成為翻拍版《令伯特煩惱》得以面世的主要原因。2017年,製作完成的《令伯特煩惱》順利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上映,由此也成功促成中國電影的再一次輸出。
除電影作品,近兩年來,包括《步步驚心》《匆匆那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等不少家喻戶曉的中國電視劇,也成功輸出海外,被多個國家爭相翻拍。在這批被翻拍的作品中,2019年播出的泰國版《匆匆那年》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該劇於2019年6月6日在中國內地的騰訊視頻、愛奇藝、嗶哩嗶哩平臺首播,隨後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等地區上線,目前豆瓣評分7.8分。
泰版《匆匆那年》改編自2014年的同名中國劇集,原作曾被改編成電影上映,由王菲演唱的同名主題曲更助推這一IP在普通觀眾中的傳播。泰版《匆匆那年》的面世,標誌著中國IP成功完成反向輸出,從過去單純的「引進來」邁入「走出去」的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泰版《匆匆那年》的製作方藝鼎傳媒,也是近年來活躍在中泰影視版權交易領域的代表性玩家。藝鼎傳媒從2013年起開始涉足投資和製作領域,先後拍攝中國電視劇《兄弟》《突圍》《姐妹》《芙蓉錦》以及《戴流蘇耳環的少女》《戴羽毛耳環的少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系列 。在影視作品國際發行方面,藝鼎傳媒成功向海外多個國家發行中文電視劇《四大名捕》《七俠五義》《山海經》以及中文電影《破風》《匆匆那年》等。此外,2017年由藝鼎傳媒引進的泰版《命中注定我愛你》在騰訊視頻一經播出就取得破億的點擊率 。
結語
《全民目擊》《七月與安生》等電影的成功輸出,象徵著中韓兩國的電影交流來到一個全新的階段。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工業水準和類型化的日臻成熟,越來越多的優質中國電影開始「走出去」,在韓國、東南亞乃至全球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大。
來源:影視產業觀察、岐波盛世傳媒、聚幕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