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無數的經驗證明,治家之道過於嚴厲與過於寬鬆都不合適,過於嚴厲則會使人謹小慎微,整日裡惶惶不可終日,使家人之間的感情疏離而失去了親近的天性,於天倫之樂有損,於夫妻之情有傷,成為刻薄寡恩的怨憤滋生之地,難免有骨肉分離的危險,為什麼呢?因為他有悖於人倫天性。

治國之道亦是如此,如果過於嚴厲,則上寡恩而下刻薄,終至道左以目之境地,君不君而臣不臣,不成人倫之常道。
可是如果反過來說,治家之道太過於寬鬆的話,家中之人上下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其所衍生出來的流弊卻更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整日裡嘻嘻哈哈的目無尊長,那麼這個家便失去了家節,早晚會演變出難以收拾的局面而導致悔恨之事的發生。
就像那位小時候偷針、長大後偷金的人一樣,全是因為在其小時候,家長對其沒有嚴加拘束所造成的惡果,如果其家長能夠自修其身,自省其德,以嚴明之道來對待小時候的偷針行為,那麼其結果可能就會大不一樣了。

對待這種寬、嚴之間的尺度之把握,便是《易經》風火家人卦九三爻所想要告訴人們的治家之智慧:處家之道,當威愛並行。
家人卦九三爻: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九三爻以陽居陽,當位得正,上與上九不應,以重剛之身當一卦之中,又處在上下二陰之間,有一家之主之像,在本卦中,唯有本爻稱做是家人,也正是因為九三爻有身為夫道的特質,家人,主乎一家之人者是也。
嗃嗃,是大聲訓斥使人畏懼的意思,九三爻重剛之身,處下卦之極,為眾人之主,所以才有嗃嗃之像,可是一家之主如果剛嚴過甚,未免會有傷恩之悔厲。

可是如果能夠因此而使家道整肅,使夫、婦,父、子,能夠各守其職,各盡其責的話,自然會使家庭日漸的趨於幸福興旺之道。
嘻嘻,是和其聲而使人悅豫之意,婦、子之間若是嘻嘻無度,則是和樂之無度,無度則害義,最終必定會導致後悔之事的發生,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上下歡悅便難免荒淫佚樂,使人從小不知規矩,不守規矩,長大後不知天高地厚,最終流弊叢生,敗國亡家之辱,難以勝言。
九三爻重剛之身而主於一家之事,無法以中和之道治家,在處事之中難免會有過剛之嫌,但是如果在過剛與過松之間作出選擇的話,九三爻仍然會選擇嚴明之道。

因為嚴明之道雖然過剛,但是卻可以使家庭肅睦而知所敬畏,使家中之人不至於履處非禮之地,雖有過嚴傷恩之嫌而有家人嗃嗃之怨,即使有悔,卻也比寬鬆放任之道勝過幾許,不會導致流弊叢生的局面發生。
家人雖有嗃嗃之舉,但是不可以嗃嗃而終,否則的話,親情有傷,婦子不堪,日積月累,終至家人乖離之境,便難免反而失了處家之節,節者,不過之意,不過於嚴,不過於愛,若是能夠做到威愛並行,則處家之道得已。

簡而言之,處家之道,不可過嚴,嚴而無恩,不可過松,松而無道,唯有威愛並行,才能得到寬嚴相濟的最佳效果,如果家教不嚴,自由放任,則會形成懶散的陋習,由此而偏於一端者,難免會有有苦難言的悔吝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