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旦再有兩天就要來臨,2020這一年過得提心弔膽,希望2021年的元旦帶來新的氣象,祈禱新冠肺炎快些退場吧!
聖誕是西方的節日,春節是我們的節日,而元旦卻是全世界的節日,萬象更新,元旦在我國歷史上有過什麼變遷?各國慶祝元旦又有什麼習俗?
足不出戶,讓我們跟隨本篇小文,縱橫古今中外,在文化薰陶中過個有文化味兒的元旦。
一、我國元旦變遷史
元旦本意是一年的起始。
夏朝時,元旦在正月初一。商朝時,元旦是十二月初一,到了周朝,元旦又改在了十一月初一。看到沒有?改朝換代總是把一年的元旦提前一個月。
六國統一後,秦始皇又決意推翻周朝元旦的日子,他又往前提了一個月,定為十月初一。
到了漢朝時,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命天文學家改創「太初曆」,將秦始皇時期的冬十月為一年歲首恢復到夏朝時的規定,因此「太初曆」又稱「夏曆」,這個夏可不是夏天的夏,而是夏朝的夏,「夏曆」又叫「農曆」、「陰曆」。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認為遵守夏曆有利於農時,而遵從西曆方便與世界接軌,就將正月初一,原來的中國元旦定為春節,而把西洋的公曆1月1日定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也就是我們現在工作學習時遵從陽曆,而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都是遵從農曆的,所以我國就有兩套紀年方法。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陽曆1月1日為元旦。
至此,屢屢「變臉」的元旦正式被固定下來。
過去很長時間,我們習慣春節才是過年,而陽曆年的元旦啥也不是,就圖放一天假。這些年,除農曆的春節、清明、端午節、中秋節給我們贏來幾天假日外,陽曆的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元旦也給我們帶來幾天長假,尤其是元旦,因為是一年的開始,更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希望,我們都圖個好彩頭,希望來年事事順利。
那麼作為西方傳統新年的元旦,又有什麼講究呢?
二、歐洲元旦習俗
西歐人的元旦就像我們中國人的除夕。英國人過元旦也要守歲,他們的除夕之夜,也是舉家圍坐,直到教堂的鐘聲敲響,全家集體去教堂祈禱,祈禱之後歡唱辭舊迎新的歌曲,跳當地的土風舞,直到天明,這堪比我們的春節聯歡晚會。
除夕深夜,人們還要帶著糕點和酒去拜訪親友,那個儀式很有趣,不敲門,直接走進人家的屋裡,進門不說話,先撥弄壁爐裡的火,以示祝賀新年紅火。
不敲門咋就進到別人家裡了?因為家家都開門迎客呢。
法國人在除夕之夜要喝乾家中最後一滴酒,真正做到辭舊迎新。英國人不同,必須留下一點酒肉,以示年年有餘。
我們中國有一些農村,除夕夜據說有一種風俗,地上的垃圾不要掃,如果掃得乾乾淨淨,來年會受窮,和英國的這個習俗倒是有點異曲同工。
在歐洲有的地方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新年第一個走進自己家的人,如果是女子將會帶來厄運,最受歡迎的是未婚的男子,而且是長得比較黑一點的男孩。這名沒結婚的男孩進來的時候必須要帶一點禮物,最好帶黑色的禮物,比如帶點青灰色的食鹽、煤塊或者黑麵包,也可以是一塊錢幣。總之,人們都盼望新年第一個來訪的人能帶來一年的好運氣。
英格蘭的青年男女們會在除夕夜爭先恐後地第一個跨進長者的門檻,並贈送一塊煤給長者作為慶賀新年的禮品。
在蘇格蘭北部,除夕之夜,各家各戶的家長都要到大街小小巷遊逛到午夜時分,然後僱一個把臉塗得很黑的人做嚮導領著回家。
參考資料:《國學知識全知道》《英美習俗大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作者刪改。